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烽火家書:南洋僑批中的抗戰記憶

  • 發佈時間:2015-07-29 06:15:4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新華社福州7月28日電 (記者黃鵬飛) “橄欖嶺及胡井開尋戰壕以防日軍侵入內地。聞之,在外諸心均不安。兒竊思稟慈親全家來仰,而中途日艦日機橫行亂炸……後日軍若迫近同安之時,合宜閃避耳。”

  走進福建泉州檔案館展廳,這封寫于1937年12月1日的南洋僑批引起遊客關注。在信裏,緬甸華僑葉福祥記錄了自己在海外得知日軍侵擾福建、民眾開壕備戰的消息,並時刻牽掛著閩南同安家中母親的安危。

  在閩南、潮汕方言中,“批”即“書信”。自清末以來,因交通不便,旅居在南洋各地的福建、廣東華人華僑往往通過“水客”及海內外信局寄送錢財及家書,“僑批”即成為一種信、匯合一的特殊交流載體。

  “七七事變”後,日本法西斯加緊了對華南的侵略步伐。在東南沿海,日軍于1937年10月佔領金門島,後以金門為據點,不斷對福建各地進行轟炸。雖遠隔千里,戰火裏的故鄉卻成為海外僑胞心頭的牽掛,這個時期的僑批成為僑胞們轉告戰況、聯繫家人的唯一渠道。

  “日本佔咱金門,現今金門男女數百渡往夷邦覓利,所以金門店頭一概用金門人,因致覓生活十分困難,無可奈何。”1938年5月,馬來西亞華僑劉甫盈寄予家中的僑批中直接言及,金門淪陷,百姓漂泊南洋逃生求存,千里之外的戰事已經直接影響了南洋華人社會的日常生活。

  “中國的抗日戰爭與海外反法西斯戰爭是站在統一戰線上的,海內外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戰爭時局也是緊密相關的。”泉州檔案館副館長陳若波説,無數僑批寫下的是普通百姓日常的家事,更證明了反法西斯戰爭是一場不分地域、不分階層的民族救亡。

  “所以僑批都是百姓的故事,是最真實的歷史記錄。”黃清海説,從20餘年前便開始關注、收集僑批檔案,為的是留住最真實的歷史。

  2013年6月,以福建僑批和廣東僑批為主的“僑批檔案”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作為海外僑胞和故鄉人民的集體記憶載體,抗戰僑批向世人傳遞著戰爭歷史下海內外中華同胞團結一致的聲音。

  恰逢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福建泉州檔案館自今年年初起便開展了一系列抗戰僑批文化講座、檔案實物展覽、民間交流等活動。泉州檔案館館長夏麗清説,目前泉州檔案館與民間歷史研究者、收藏協會等通力合作,希望通過各類活動讓公眾更多了解僑批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新力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