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術助力穩定性肥料産業健康發展
- 發佈時間:2015-07-24 03:32:38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佔全國緩控釋肥市場份額總量的85%以上的穩定性肥料,因其具有延長氮肥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一次性施肥免追肥、減少農業成本、使農民增收等優點而備受市場好評。截止目前,我國穩定性肥料已累計生産500萬噸,推廣面積1.25億畝,實現農民增收69.85億元。穩定性肥料能取得如此迅猛發展,源於該技術的研發單位——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多年來始終秉承的勤於服務、敢於創新的研發理念。
穩定性肥料採用的是中科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NAM長效緩釋免追肥專利技術,産品含有酶抑製劑、硝化抑製劑、磷素活化劑。酶抑製劑和硝化抑製劑主要用來調節壤微生物的活性,減緩尿素的水解和對銨態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從而達到肥料氮素緩慢釋放和減少損失目的的一類肥料,其中抑製劑是穩定性肥料的核心,該技術于2008年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穩定性肥料根據土壤酶學原理,利用環境友好的酶抑製劑與硝化抑製劑協同增效作用和增銨營養原理,通過控制進入土壤氮的形態比例,提高氮的同化效率,控制氮損失,延長肥效期,提高氮肥利用率,進而使作物增産。採用磷活化技術,活化釋放土壤中的磷,使之保持更長的有效期,滿足絕大多數作物生長期的需求。
2009年至今,由中科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牽頭,結合施可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場佈局,聯合了22個省級農科院校,先後在河南、山東、遼寧、福建、新疆、江蘇等22個省區建立穩定性肥料試驗示範網路,涉及玉米、水稻、棉花、馬鈴薯等60多種作物,共設立269個示範點,示範面積累計3904.28畝,研製新的專用肥配方64個,平均增産202.45公斤/畝,增産率達14.7%,比農民常規施肥平均少投入17.14元/畝,平均增收188.35元/畝,為推動我國農業施肥方式做出突出貢獻。
為使穩定性肥料在不用區域、不同土壤環境、不同作物上有穩定的表現,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聯合合作企業、各地科研院所進行了大量試驗示範,研製出科學合理的化肥配方,為企業産品升級換代、開拓市場打下堅實基礎。他們針對合作企業的市場特點,仔細分析企業優劣勢,結合多年來積累的試驗示範數據,通過設立樣板田、召開現場會以及各類培訓等舉措和田間實踐歷練的實戰經驗,為企業提供“教練式”的服務,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提供技術支撐。僅在2011年—2012年,研究所聯合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農科院,根據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市場情況,在東北地區建立試驗示範點31個,面積達229.6畝,平均增産62.39公斤/畝,增産率達10.54%,增收112.45元/畝。
“2004年以來,我們在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實施了東北春玉米深施免追肥技術,並得到普遍推廣,目前已有50%以上的農民採用此項技術,實現春玉米增産331.9—816.9kg/hm2,增産率為5.72%—13.5%,減少追肥用工0.5個/畝,增收87.4元/畝。”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研究員盧宗雲説。目前,中科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在中原地區推廣的夏玉米“兩免”施肥播種技術,可實現麥茬免耕翻,長效免追、營養足量均衡、肥料利用率高,不僅省時省力,經濟效益也顯著提高,平均增産率達到13.39%,增收125.75元/畝;在安徽、河南、甘肅的水稻、小麥等作物上,應用的節氮技術可在節氮20%情況下不減産,部分可實現地區冬小麥一次施肥,小麥冬前不旺長,冬後返青快,該技術平均增産率達到14.53%,增收達到1820元/公頃。
經過多年的推廣和試驗示範,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針對不同地區和不同作物,研製出多種穩定性肥料施肥技術並申報相關專利,為穩定性肥料生産企業的後備技術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從而有效地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了高效環保、省時省工,為改變我國農業生産方式起到助推作用,為我國農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