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取得積極進展

  • 發佈時間:2015-07-22 22:21: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農業資源環境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的物質基礎,是農産品品質安全的源頭保障。當前,我國農業資源環境形勢不容樂觀,面臨諸多嚴峻挑戰,必須從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高度出發,努力推動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利用工作不斷上新臺階。近年來,各級農業部門緊緊圍繞服務現代農業建設,不斷加大農業資源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力度,大力推進農業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

  不斷強化頂層設計與體系能力建設。農業部牽頭編制印發了《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等文件,明確了農業資源環境保護與治理的總體思路,提出了“一控兩減三基本”的工作目標。同時,形成了四級農業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初步構建了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監測網路,建成了國家、省、市、縣的四級耕地品質監測網路等,不斷提升監測能力。如湖南省在治理重金屬污染耕地過程中,採取逐步加密、分級、分區域組織開展稻米重金屬和産區土壤重金屬污染“一對一”普查監測的方法,累計調查取樣10萬多個,摸清了長株潭地區土壤重金屬污染和稻米重金屬超標分佈區域、面積和程度。根據重金屬污染程度的不同,實行分區治理。

  農業面源污染防控工作邁上新臺階。一是大力推進化肥農藥科學施用。全面普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深入實施綠色防控,開展農作物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推進試點建設,特別是在2015年初,還啟動實施了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二是積極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加快推進畜禽養殖標準化建設,啟動實施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試點項目,因地制宜發展農村沼氣工程。浙江把畜禽養殖污染治理作為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指導監督全省1萬多家年存欄5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逐場逐戶制定治理方案,採取生態消納、工業化治理和截污納管等方式進行治理,到今年6月底,完成率87.4%。三是深入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啟動實施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啟動京津冀地區鎮域級秸稈全量化利用示範區建設,加快推進秸稈利用的規模化、産業化發展。四是著力解決農田殘膜污染。配合國家標準委開展地膜標準修訂工作,連續4年實施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為主的農業清潔生産示範項目,在西北、華北地區安排地膜覆蓋等旱作農業技術補助資金,啟動實施可降解地膜對比試驗。

  農産品産地環境治理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加強産地環境安全管理。制定了《農産品産地安全管理辦法》等相關産地環境國家和行業標準120余項,為農産品産地環境保護和安全監管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實施産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2012年啟動實施覆蓋全國16.23億畝耕地、130余萬個樣點的農産品産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普查,並佈局了15.2萬個國控長期定位監測點,建立了監測預警長效機制;建設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示範區9處,在重度污染區實施禁止生産區劃分試點。三是加強農産品産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復。重點針對“鎘大米”問題,印發了《稻田重金屬鎘污染防控技術指導意見》和《稻米鎘污染超標産區種植結構調整指導意見》。

  農業資源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在耕地資源保護上,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行動,不斷強化耕地品質建設與管理,實施鹽鹼化、澇漬化等中低産田改造。在農業水資源利用上,實施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基地和農田節水技術示範項目,推進節水工程改造,加快農業高效節水體系建設。在草原生態保護上,推行基本草原保護、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有計劃地推進退耕還林還草,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草原生態恢復加快。在漁業資源養護上,加強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大力實施增殖放流,嚴格執行休漁禁漁制度。在農業物種資源保護上,建立種質資源庫、保護區和保護地相結合的種質資源保護體系。開展農業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和搶救性收集,保存農業野生植物資源3萬多份,建成農業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區(點)168處。出臺了《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名錄(第一批)》,推進外來入侵物種綜合防治和資源化利用示範建設,切實做好外來入侵物種滅除和應急防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