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收入永遠屬於金字塔尖

  • 發佈時間:2015-07-20 02:29:39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O2O潮起潮落中的手藝人(上)

  “平臺就像杠桿,把我們抬起來了”

  美甲師月入7萬

  還不是TOP 1

  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靜靜正準備去巴厘島享受為期一週的假期,“是公司獎勵的,我自己什麼費用也不用出。”靜靜是河狸家的美甲師,月收入最高能達到7萬多元。但她告訴北京晨報記者,自己還不是TOP 1。“我了解的,美甲師最多的一個月能賺11萬。”

  O2O市場的火熱帶來對人才的激勵競爭。平臺商和顧客都對服務明星們趨之若鶩。

  一天收入5000元

  靜靜做美甲已經6年多了,專業美甲學校畢業。在到河狸家工作之前,也經歷過在店裏學習、當組長、技術總監、店長,再到自己開店,當老闆。

  “自己幹其實特別累。”靜靜説,當時她在北京租了一個月租6000元的店面,雇了3個美甲師。“要留住人,兩三千的月薪根本不行,起碼要4000元。”加上進貨、水電費、員工吃住,一個月辛苦下來,賺不了多少錢。員工都是90後,“管人是最難的,哪個小姑娘心情不好了,還要請她吃飯。”

  因此,當房東提出漲房租,靜靜關掉了自己的店面,進入了河狸家。

  去年5月到現在,靜靜接單數已經超過了1500單,最貴的編織睫毛做一次要1880元,炫彩美甲單次1680元,便宜的一次也要三四百元,但找她的客人仍然應接不暇。“只要我一齣門,最少能做1500元,有時候一天能做5000元。”

  高端需求讓人吃驚

  “現在比一年前好幹,積攢了老顧客,平臺越來越成熟,點擊量更高。”靜靜説,很多人做美甲上癮,而在北京,高端市場的需求很大,有時候讓她也很吃驚。“有些人的消費能力在那,只挑貴的。”

  不過,靜靜也告訴北京晨報記者,高收入美甲師畢竟是少數,而且要想成為“明星”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思。“過年前的一個月,天天要幹到淩晨5點,有時候一天最多要接8個單。”為了增加回頭客,美甲師們通常都和客人加微信,增加互動。靜靜會根據客人不同的性格,採取不同的“策略”。“有些客人不希望你總給她發微信,那對她是一種打擾。有些客人則喜歡和你互動,互相點讚,像朋友一樣相處。”

  “平臺就像杠桿,把我們抬起來”

  美甲、美容O2O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為了吸引人才,各大平臺各出奇招。今年3月才到北京的美容師Youmi,就享受到了河狸家老闆雕爺寶馬跑車專車接送一個星期的待遇。她把照片發在了自己的朋友圈裏,引來一片羨慕嫉妒。

  河狸家工作人員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公司主打“手藝人”概念,一年多的時間,河狸家擁有註冊用戶已經超過百萬,手藝人數量近3000人,日客單量峰值超過20000單,客單均價超過150元。

  為了扶植手藝人,他們還與第三方機構合作,提供小額貸款,幫助他們獲得啟動資金;提供培訓,包括技能培訓,溝通培訓,禮儀培訓等;開展高頻度,多種方式的推廣活動,包括地面和線上推廣。

  “以前,美甲師、美容師是很廉價的,平臺就像一個杠桿,把我們抬起來了。”靜靜説。不過,她也表示,再幹5年,希望能夠當老師、帶徒弟,“那樣會比較穩定。”

  北京晨報記者 劉映花

  洗車APP還處於瘋狂補貼階段

  90後洗車小哥

  月入8000挺知足

  “您好,我已到達您愛車停放的某某小區,現在開始為您服務。”蘇萌推開窗往下看,洗車小哥正從電動三輪車跳下,手腳麻利地鋪好地墊,拿起洗車刷開始行動。一群面孔熟悉卻未曾打過招呼的鄰居圍在周圍,你一言我一語地跟洗車小哥聊了起來。“多少錢?待會給我們家車也洗洗。”

  一天平均能洗九到十輛車

  在短短30分鐘的洗車過程中,蘇萌終於知道停小區東邊那輛寶馬是張大爺閨女的,離家最近的洗車鋪辦卡又漲錢了,住5層長得挺帥的鄰居是個“小氣鬼”,手機屏都碎了還不捨得換。而那位皮膚黝黑的洗車小哥,不僅在蘇萌的“八卦”過程中完成了訂單,還成功獲得三份新訂單,全部來自圍觀群眾。

  由於是新用戶,蘇萌和剛才那些“看熱鬧”的鄰居們一分錢沒花就洗完了車,但這絲毫不會影響洗車小哥的收入。公司還處於瘋狂補貼階段,月收入8000元的90後洗車小哥感到挺知足。洗車小哥告訴北京晨報記者,一般來説,一個洗車工一天平均能洗九到十輛車,多的能洗十幾輛車。保底為3000元,每做一單都有提成,一個月拿七八千沒問題,多的時候能拿到一萬多。

  北京晨報記者在APP Store的搜索中輸入“洗車”兩個字,近400個結果蹦了出來。有報告指出,2014年多家網際網路洗車産品團隊獲得天使輪或A輪融資,據不完全統計,微信認證洗車服務賬號約70家,APP Store中從事洗車服務的APP約50家,每天總計洗車訂單量約3萬至4萬單。

  能修發動機的“大工”搶著要

  相對於洗車這種美容類汽車服務,清洗空調、專業保養輪胎、發動機除塵等更需要技術含量的服務讓蘇萌更加信服。“從沒想過汽車空調會那麼臟,車開了兩年,發動機蓋自己都沒打開過。王師傅來了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學問。”

  比起洗車這種低門檻服務,汽車到府保養的用戶需求更加明確,野心也更大。它們要顛覆的,可不是街邊的修理鋪、洗車店,而是高上大的4S店。

  “以前保養必須是您開著車去4S店找師傅換機油、機濾及空調濾。現在反過來了,您不用出門,我們帶著工具來找您。”王師傅表示。

  事實上,汽車後市場O2O服務正如雨後春筍般興起。作為僅次於洗車的高頻汽車後市場服務,養車類O2O的競爭同樣激烈。北京晨報記者在APP商店中輸入養車,卡拉丁、易捷卡、車極客、e保養、車螞蟻等O2O汽車保養APP彈了出來。北京晨報記者調查發現,現階段汽車技師們平均收入5000元左右,雖不及洗車小哥高,但公司一般提供住宿。作為汽修專業畢業的學生,他們這群“有手藝”的技師未來工資的提升空間很大。能修發動機的“大工”平臺搶著要,月收入1萬不是問題。

  北京晨報記者 韓元佳

  Online

  2

  Offline

  >注解<

  “寡頭”效應顯現

  客戶和資源都涌向領先企業

  人人都愛O2O。在一個個連接起網路和現實的消費平臺上,每天都在上演著新的創業故事。這些故事時時“刷新”著人們的觀念和生活,被資本追逐。

  作為消費者的我們,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每週一“1分錢”就能搭上10公里的順風車;花上30元就能在家做一個SPA;還有那些拿起手機就能送到府的大廚、保潔和洗車師傅。

  平臺的延伸,也讓個人創業獲得更多機會。在O2O的時代,靜靜們被稱為“手藝人”,他們靠技術和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品牌,從狹小的店面解放出來。

  不過,日趨激烈的競爭意味著,在探索新模式的同時,我們也將要面對一份越來越長的“死亡名單”。和任何行業一樣,平臺上的高收入永遠都是金字塔尖。大潮褪去,更多的人只能重新選擇甚至離場。

  有媒體統計,以餐飲外賣、汽車類企業兩類創業者最常選擇的領域為例,餐飲類O2O企業約有140家,汽車類O2O超過130家。今年以來,餐飲類O2O鮮有融資案例。

  客戶和資源都涌向行業裏的領先企業。知名第三方網際網路調研機構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網際網路餐飲外賣市場全年訂單規模達到3.76億單,而百度外賣、美團外賣和淘點點,依靠覆蓋城市數量的規模優勢佔據主要市場,“寡頭”效應顯現。

  目前的O2O服務創業項目,大部分集中在天使輪或者A輪融資,尚處於燒錢推廣的階段。隨著行業熱度逐漸回歸常態,投資逐漸燒完,商業模式是否能經得起市場考驗,成為O2O中小創業者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有業內人士表示,不能説2015年新啟動的O2O項目沒有機會,但是2015年已經到了商業模式驗證初見成效的階段,會有比2014年更多的O2O創業公司倒閉,而真正適合的公司,也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北京晨報記者 劉映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