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拓展兩岸産業合作新空間

  • 發佈時間:2015-07-18 05:45:5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台灣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中心主辦、吉首大學承辦的第一屆“兩岸産業智庫論壇”在張家界召開。本次論壇以“‘十三五’時期兩岸産業合作和發展”為主題,來自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國家發改委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圍繞當前兩岸産業發展和合作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兩岸産業發展和合作經驗、未來産業發展和合作前景等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新常態帶來新機遇

  與會專家學者指出,“十二五”時期,經過兩岸共同努力,兩岸産業合作已擁有紮實基礎,取得了顯著成效。據統計,截至2014年,台灣對大陸投資累計達611億美元,大陸對台灣投資累計達13億美元。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仍然是兩岸産業合作的良好時期。從國內外經濟形勢看,當前,大陸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品質效率型集約增長。此外,全球主要經濟體總體趨好態勢初顯、技術進步不斷積累,這些都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帶來了新的機遇。

  從兩岸當前的産業發展趨勢看,産業轉型升級將為兩岸産業合作創造更多的機會,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李曉華研究員指出,大陸的産業轉型升級正處於關鍵時期,未來,大陸在全球分工體系中的地位將會繼續提升,有望從全球價值鏈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級,並在全球價值鏈治理中發揮越來越積極的作用。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中心陳清文研究員指出,當前,台灣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産業結構調整時期,正在向“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服務業國際化和傳統産業特色化”方向轉型,以提升台灣製造業與服務業附加價值創造能力,帶動台灣經濟體質再造,打造産業永續競爭力。在這一過程中,找準兩岸産業發展優勢,把握産業合作發展方向,將有利於形成兩岸産業合作新格局。

  兩岸合作應有新思路

  雖然海峽兩岸産業合作交流已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大趨勢下,“十三五”時期,兩岸經濟合作也要有新思路,應以全球視野來謀劃兩岸産業合作,拓展更多合作領域。

  參加論壇的多位嘉賓認為,“十三五”時期,兩岸企業合作應該以分工合作、優勢互補為基本策略,擴大産業合作參與面,開展從産品技術研發、技術標準制定、投融資保障,到生産製造、産品市場拓展等環節的全程合作,共同開展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深化新興産業合作,培育參與全球競爭新優勢。

  台灣經濟研究院二所所長張建一研究員認為,兩岸的産業佈局策略,使得兩岸産業分工關係會産生競爭互補、此消彼長的動態關係。兩岸若在産業發展上共存共榮,必須建立共識,尋求雙贏的合作方法。在規劃特定産業發展願景與策略上,可考慮在兩岸搭建平臺,留給雙方參與討論的空間。

  來自台灣文化大學的龐建國表示,面對區域經濟整合的大潮,受限于市場規模和技術能量,台灣方面促進産業升級較佳路徑就是利用兩岸地理臨近和語言文化相同的特性,通過産業合作方案與大陸形成優勢互補的組合,同時也有利於大陸以較低成本調整産業結構,因此兩岸應發揮媒合協調功能,增強互信,降低産業合作的交易成本。

  此外,與會嘉賓還從金融業、健康産業、文創發展、産業聚集區、戰略性新興産業等合作領域進行了溝通和交流,提出利用雙方各自優勢,開展更多領域合作。台灣經濟研究院林定芃提出,當前正是雙邊金融産業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推動兩岸金融整合有利於當前兩岸優勢互補,可望在未來培養更為緊密的合作關係,進而帶動兩岸經濟及産業的全面發展與合作。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表示,當前,兩岸戰略性新興産業合作可以考慮通過建立兩岸戰略性新興産業合作機制,共建兩岸戰略性新興産業合作園區等措施,共同推動兩岸戰略性新興産業持續健康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