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社會化,怎樣讓公眾更買賬
- 發佈時間:2015-07-18 01:30:47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週末特別策劃
17日上午9點30分,北京展覽館門口已經聚集不少冒雨前來的市民。半個小時後,第二屆城市科學節開幕。
區別於通常展會或論壇嚴肅的開幕式,科學節的開場秀更像是一場有趣的“魔術”。兩位外國科學家生動介紹了光譜、“製造”出彩虹,道出今年科學節的主題“光與色彩”。這一主題的背景是,今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光和光基技術國際年”。
“去年我就帶孩子來過,他非常喜歡,因為這個活動中的很多項目,孩子都能參與,能思考,在玩樂中激發學習興趣,而不是像很多別的展覽一樣,即使有互動也只是點點觸摸屏之類的。”市民潘女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她前幾天就從網上訂好了票。
這正是科學節主辦方希望達到的目的。“你會發現我們的展品並不是最尖端、最先進的。”主辦方科學同盟網主任耿捷告訴記者,“互動性來源於人,我們要求每一個展臺的志願者要跟觀眾互動起來。”
耿捷説,科學節強調浸入式體驗科學樂趣,動手去做,輕鬆、快樂地玩科學,不求高深、嚴肅,而是要結合科學與藝術、科學與文化,借助表演和創意吸引人。
和去年一樣,今年的科學節繼續貫徹這一理念。
前額戴著頭帶,耳垂夾著電極,沒有槍,沒有子彈,觀眾化身為“意念狙擊手”,目標是打中墻上的彩虹靶。工作人員介紹,前額的頭帶採集的是標準電極,耳垂採集到的是參考電極,只要你意念足夠集中,就能觸發設備中的綠色鐳射器亮起。此時,參與者便可移動身體,瞄準彩虹靶;而彩虹靶的中心為鐳射接收器,當鐳射擊中靶心時,便可觸發開關使靶周圍的綵燈亮起,“意念狙擊手”這時就能順利完成任務。
這樣的互動遊戲在科學節隨處可見。
為了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感受身邊的科學、激發創新靈感,組委會今年推出1500平方米的光年遊樂園。這裡集合了30余項互動光學項目,包括高速攝影、隱藏的色彩、影子的顏色等等。在“科普諾貝爾獎”得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卡林加獎獲獎者、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名譽理事長李象益看來,這正是觀眾願意花不菲票價前來參觀的原因。
“辦得好,老百姓扎堆買票;不動腦筋、沿襲舊路,人們自然不買賬。市場化的科普會在公眾檢驗後調整定位和方向。” 這位退休後依然活躍在一線的老科普專家深有感觸地説,中國的科普和國外相比差距尚在,國外科普注意科學內涵和科學思想的表現,重在培育人們的好奇心、激發創造力,在社會熱點、時代主題和前沿科技等題材的科普值得借鑒;國內科普目前關注科學知識層面的傳播,思想方法和科學精神的普及不夠。
他説,科普的目的是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通過普及、傳播科學知識,引發人們對科學的興趣,並幫助人們掌握科學方法,培養科學精神和思想。在這個過程中,科學傳播的路徑和機制可以多元化。比如,城市科學節就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科普的一個範例。
李象益很看好以社會化機制運作的城市科學節。在他看來,科學節不僅在國內獨樹一幟,在國外也有明顯的特色。從國外引入的節目緊盯教育的本質問題,如英國皇家化學會的“趣味化學”、新加坡科學館的“案發現場”等注意科學內涵的體現,表現形式更為簡單、活躍,符合現代世界科普教育的新走向,重在培育好奇心、啟迪想像力、激發創造力。
城市科學節的成功舉辦,入選中國科協評選的2014中國十大科普事件。這讓耿捷有些意外。“能得到中國科協的認可,我們挺受鼓舞。”耿捷告訴記者,去年開始,中國科協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科學傳播,可能看到了科學節所做的探索和成績。
“不能把城市科學節完全定義為科學傳播的市場化,只能説在科學傳播的手段上採取更多社會力量的介入,讓各種傳播形式得以銜接互補。”籌備第二屆科學節時,耿捷坦言依然面臨困難和壓力,尤其是在科技館免費的大背景下,科學的産品如何被公眾認可並自發地消費,是擺在主辦方面前的待解難題。
如果説去年科學節的部分門票是政府買單,今年科學節的門票推廣則更加社會化、市場化,“不確定性變得更多,對於主辦方挑戰更大。”耿捷説,希望政府能夠給予更多支援。
關於科學節的未來,主辦方也在探索和思考。“我們想把科學節做成一個主題公園式的文化産品,比如迪斯尼的收入不只是來自門票,衍生品非常多,有電影、圖書等相關活動,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耿捷直言,英國1001發明機構帶來的光年展覽雖然只在科學節佔地500平方米,但是帶來了電影、遊戲、演出等各種活動,這是國際科普的走向。
耿捷説,科學節希望能做一個巡迴式的展出,很多地方科協和省級科技館對此表示很有興趣。“光年遊樂園是主辦單位設計研發的,完全符合巡展的條件”。
(科技日報北京7月17日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