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伊朗核協議破舊格局 美謀“借力”穩中東

  • 發佈時間:2015-07-17 09:39:00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伊朗人民慶祝伊核問題協議達成。

  新聞背景

  伊朗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與伊朗14日正式宣佈就解決伊核問題達成一致,為延續13年的伊核問題談判帶來實質性突破。媒體普遍使用“歷史性”協議來形容談判成果。

  廣州日報特邀兩位中東問題專家解讀伊核問題協議的意義和影響。

  記者李明

  核心提示

  從短期看,以色列、沙特等美國傳統盟國會有不滿;而長遠來説,有利於在中東地區形成一種更穩定的安全框架。未來,美國會借助伊朗平衡中東其他國家,尤其是沙特為代表的遜尼派阿拉伯國家。

  ——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 李偉建

  美國不想在中東投入太多力量,它要更多地調動地區內包括伊朗在內的積極因素。但美國並不想完全從中東地區抽身,依舊會偏袒、呵護以色列,保護沙特等君主制國家,這種大政策基調不會變。

  ——博聯社總裁、中東問題專家 馬曉霖

  美國與伊朗“各有所需”

  廣州日報:您如何看待協議簽署的歷史性意義?

  李偉建:協議的簽署意味著美國與伊朗長達30多年的危機大大緩解,為兩國發展正常關係打開了一扇門。雖然兩國的不信任還沒有完全消失,但起碼能讓一度劍拔弩張的美伊關係有長足發展,拆除了中東地區隨時引爆的戰爭引信。

  此外,伊朗核問題的解決,為國際危機的解決提供了一個範例。協議再次證明,外交談判等和平方式可以解決棘手的國際爭端。現在回頭看,幾年前沒幾個人敢相信伊朗核危機能成今天這樣一份協議。

  馬曉霖:協議經歷13年最終簽署,美伊雙方的政策都經歷一個很大變化,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國政策的轉變。奧巴馬上臺後,美國的中東政策開始調整,逐步從中東收縮,想把戰略重點轉向亞太制衡中國。奧巴馬政府逐步發現,伊朗倒是穩定的力量之一。如此大背景之下,奧巴馬對伊朗政策就有了根本性調整。

  伊朗也要解決自己的問題。30多年的經濟制裁嚴重阻礙了伊朗經濟發展,特別是近年對經濟命脈——石油出口的禁運,讓伊朗經濟瀕臨崩潰,再這樣下去會導致政權合法性下降,威脅統治階層的執政前途。

  所以,伊朗也願意犧牲一部分核權力,換取解除經濟封鎖,讓自己重新融入世界。2013年以來,各方快速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美伊雙方對彼此誠意基本確認,剩下的就是彼此要價。雙方都想以最小讓步換取最大回報,這是導致談判一波三折,一延再延的原因。

  油價影響有限

  李偉建: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主要是能源制裁和金融制裁,也就是説伊朗即便進行國際石油交易,也很難進行金融支付。現在伊朗石油解禁,國際原油市場肯定有衝擊。不過從長期看,油價不會有大變化。畢竟現在市場是買方市場,總的來説是供大於求。

  剿滅IS可能更倚重伊朗

  廣州日報:伊朗核協議的簽署,將會給地區和世界局勢造成怎樣的影響?

  李偉建:伊朗核問題的解決,可能會瓦解中東舊格局。從短期看,以色列、沙特等美國傳統盟國會有不滿,但長遠來説有利於在中東地區形成一種更穩定的安全框架。未來,美國會借助伊朗平衡中東其他國家,尤其是沙特為代表的遜尼派阿拉伯國家。

  其次,對美國來説,在打擊“伊斯蘭國”(IS)問題上,可能會更多利用伊朗力量。“伊斯蘭國”也是遜尼派力量,沙特國內還有人秘密援助它。奧巴馬希望借助中東力量打擊IS,但沙特、土耳其等盟國並不給力,沙特甚至在這個關口打擊葉門胡賽武裝。反倒是什葉派伊朗,有比較強的意願,參與到打擊IS的國際合作中。

  馬曉霖:美國不想在中東地區投入太多力量,因為中東幾乎拖垮美國。

  所以它就要更多地調動地區內包括伊朗在內的積極因素,而且雙方在反恐、地區穩定等方面有利益共同點,更易達成戰略一致。但美國並不想完全從中東地區抽身,依舊會偏袒、呵護以色列,保護沙特等君主制國家,這種大政策基調不會變。

  中國“中東外交”主動性提升

  “一帶一路”戰略迎利好

  廣州日報:中國是伊朗核問題的六方之一,協議簽署會給中國帶來什麼影響?

  李偉建:中國為伊朗核協議達成貢獻了“中國智慧”,特別是危機幾次陷入停滯時,是中國斡旋讓各方重回談判桌。協議的達成表明,中國確實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有力提升了國家形象。中國新一屆政府明確“大國外交”方針,一連串舉動表明“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確實可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

  更重要的是,伊朗危機的緩解,有利於中國“一帶一路”戰略。過去,中東地區大部分國家對伊朗保持敵視態度,中國同伊朗發展正常國家關係受到很多阻力。如今,連美國都要和伊朗搞好關係了,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也就不好對中國與伊朗的關係指手畫腳了。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的中東外交主動性獲得提升,總體上是利好的。

  馬曉霖:2014年中國和伊朗貿易總額500多億美元,這是從來沒有的。制裁實際上為中伊造成了特殊機緣,反倒給中國機會。

  這次談判後,伊朗對外經貿關係將趨於正常化,中國面臨的競爭會增強,在商品出口、投資等各方面都不會像以前那樣能拿到性價比比較高的合同。

  從另一方面講,中國從此也可以不受美國制裁影響,和伊朗進行正常經貿活動,客觀上推動中國和西方在技術、産品、品質和核心競爭力等方面加強競爭。

  一旦伊朗和美國、歐洲經貿正常化以後,它就融入世界經濟貿易和地區安全體系,不再是中東孤島,有利於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展開。伊朗是“一帶一路”十字路口上很重要的一環。如果伊朗被制裁問題不解決,“一帶一路”到伊朗大門外就推進不了,會因美國制裁造成各種限制。

  如果西方解禁伊朗經貿制裁,伊朗將掃清加入“上合組織”的現實障礙,中國借道伊朗發展“一帶一路”就更順暢,獲得的利益也就更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