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建園區振興工農

  • 發佈時間:2015-07-17 03:34:1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培奇通訊員欒傑

  盛夏,河南省滑縣慈周寨鎮北李莊村依舊一派繁忙,村黨支部書記劉洪選更是忙得不可開交。

  “木器加工園20多家木器加工廠正在壯大生産,現代農業示範園的大棚也正在換季種植,確實比較忙,不過村裏發展一天比一天好,忙得有勁兒。”難掩疲憊的劉洪選充實又快樂。

  北李莊村有3200多人,是“豫北糧倉”滑縣的高效農業種植基地。近幾年,在劉洪選的帶領下,北李莊村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建起木器加工園和現代農業示範園等項目,全村年産值近億元,每人平均純收入7000余元,村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誰也想不到,如今蓬勃發展的北李莊村曾經是滑縣典型的貧困村、“陳情村”,全村每人平均純收入不足2000元。2008年,經過民主選舉,32歲的劉洪選當選北李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上任伊始,不甘平庸的劉洪選就立志不守窮攤子,承諾帶領村民闖出致富道路。

  説幹就幹,頭腦清晰的劉洪選看到村裏幾家木器加工廠活兒做得不錯,但都是家庭作坊式作業,不成規模,發展受限。於是,他與村“兩委”成員統一思想,並徵求村民意見,在省道213兩側規劃土地,建設專門從事木器加工、門窗製造及餐飲服務等一體化的工業産業園。

  如今,園區初具規模,僅做木器加工的企業就入住20余家,産品銷往河北、山東及河南周邊城市,年産值達4500萬元,創利稅500萬元,生産旺季吸納從業人員500余人。

  “要不是劉支書支援俺發展,俺現在還擱自家院裏做傢具呢。”説起木器加工園的發展,村民聶士壯最有感觸。2009年,長期在外打工的聶士壯回到家鄉,繼承祖輩傳下來的木器加工手藝,在自家院裏幫人做起傢具,由於規模小,辛苦一年攢不下多少錢。

  “劉支書主動找到俺,幫俺協調土地,還幫俺貸款,讓俺走上正軌。”聶士壯説。現在,聶士壯的“報喜鳥”牌傢具年産600余套,産值達250萬元。

  工業發展起來了,劉洪選並不滿足,他深知在以農業為主的北李莊村,只有拓寬農業增收的路子,才能解決貧困的根源。2012年,劉洪選引導村民流轉土地1200畝,籌措各項資金622萬餘元,建立滑縣慈周寨鎮標準化現代農業示範園,大力發展溫棚蔬菜種植。為打消村民疑慮,他帶頭承包10個溫棚示範種植,贏得了群眾信任。

  “以前在建築工地打工,掙不到錢不説,還整天不顧家,2012年村裏搞溫棚種植,劉支書鼓勵我回鄉創業,我就報名承包兩個棚,當年就掙了10萬元,現在種植經驗越來越豐富,打算擴大規模,多種幾個棚。”32歲的聶振飛是村裏第一批種植蔬菜大棚的村民,目前他承包的兩個大棚,年收入十幾萬元,家裏不僅蓋起兩層小樓,還買了小轎車,小日子過得幸福美滿。

  如今,村裏像聶振飛一樣富起來的村民越來越多,全村溫室大棚發展到577棟,面積2300畝,年産值達2500萬元。村民們在劉洪選的帶領下憑藉勤勞的雙手,走上了致富之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