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是什麼引爆了日照液態烴球罐?

  • 發佈時間:2015-07-17 02:31:1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天氣熱,造成罐內壓力過高,造成超壓;罐體有隙縫,液化石油氣就會洩露;遇到火源,可能是煙頭,可能是靜電,也可能是電纜老化,甚至是打雷閃電都會引燃液化石油氣,造成爆炸。”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長期從事石油液化産品儲運設備生産和研究的專家謝戰坤認為,這幾種情況都可能是日照液態烴球罐爆炸事故的原因。濟南市石油化工壓力容器研製企業宏達科技公司副總經理付資兌則提到了另外一種可能性:“罐體的檢修過程也有産生爆炸的可能性。”他表示,長年累月使用後,罐體容易變薄,甚至産生隙縫。對付這種隙縫的方法之一,用電焊將隙縫補上。具體方法就是將氮氣充入罐體,將液化石油氣導入另一罐體,但液化石油氣很難排凈,遇到電焊,也有可能發生爆炸。

  根據日照市公安消防支隊官微的消息,7月16日7時38分,日照石大科技有限公司1000立方米液態烴球罐發生起火爆炸。科技日報記者聯繫到在現場的日照市民王先生。他表示:爆炸發生時,自己距離爆炸發生的日照嵐山虎山潘家村石大科技公司並不遠,聽到爆炸聲,立即趕了過去,“熊熊的大火燃燒著,煙塵飄到老遠,接著又發生了幾次爆炸,就像好萊塢大片裏的鏡頭,太可怕了”。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日照日報記者告訴本報記者,上午他到辦公室後聽到了解情況的同事説,“我以前去看過,有些球罐有裂紋,再加上最近天氣悶熱,可能導致了爆炸事故的發生”。這個表述與山東化學化工學會的秘書長劉寶勝的觀點類似。後者告訴記者,“液化石油氣洩露,遇到明火就要爆炸,這是常識”。

  付資兌表示,正常使用液態烴球罐的企業一般面臨著三重監管:第一,靠企業自身完備的監管體系自我監督;第二,安監局負責罐體的使用、操作、關鍵零部件設備檢查等監管;第三,質監局負責罐體使用企業每年的“體檢”,並出具“體檢報告”。但層層監管並沒有消除石大科技液態烴球罐的隱患。

  早在5月18日,大眾日報官網大眾網日照頻道便發佈消息稱,“近日,日照市質監局特檢分院收到山東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送來的一面錦旗,該企業以此感謝特檢分院為其成功解除一起重大安全隱患。日照質監局特種設備檢驗人員在對該企業一台1000立方液化石油氣球形儲罐進行定期檢驗時,發現該球罐球殼板母材表面存在一處裂紋,並幫助企業將隱患解除”。據當地的媒體透露,該工廠已經停工一年半。

  該企業液化石油氣儲存區共有14台1000立方以上的液化石油氣儲罐,液化石油氣的總儲存量為15000立方。劉寶勝表示,液化石油氣發生洩露非常危險,“一旦發生泄漏,會形成大面積危險區域,如遇明火,極易引起爆炸,爆炸速度會達到2000—30000m/s,火焰溫度可達2000攝氏度。根據當時風向,爆炸産生的濃煙會往虎山方向飄散。爆炸所在區嵐山區虎山鎮黨委在上午已下達通知,距離石大科技方圓五公里內的居民需全部撤離。專家舉例道,一台1000立方球形儲罐的完全爆炸當量,相當於2000—5000噸烈性TNT炸藥。

  液化石油氣爆炸會對環境造成何種影響?付資兌表示,液化石油氣是從石油中提取的,含有丁烯、丙烯、丁烷和丙烷等多種成分。為強化嗅覺辨識,還加入強烈的氣味劑乙硫醇。這意味著成分不純,即使完全燃燒也會産生硫等有害物質,更何況是爆炸,是不充分的燃燒。同時,爆炸燃燒所産生的熱量也是周邊環境所難以承受的。

  日照市環境監測站接到應急監測指令後,立即組織環保人員攜帶應急儀器、裝備赴現場開展應急監察、監測。在下風向3個敏感點開展特徵污染物非甲烷總烴和空氣常規指標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的應急監測。監測結果表明,下風向敏感點非甲烷總烴超標,超標倍數在1—2.5倍之間。其他指標不超標。日照市環保局稱,液化烴燃燒産物主要為二氧化碳和水。燃燒不充分條件下産生少量非甲烷烴和碳、一氧化碳等。目前,環保人員正在進行跟蹤監測,污染物濃度正在逐漸降低。

  記者採訪的這位日照日報記者表示,爆炸發生的上午,日照天氣並不炎熱。當日下午,爆炸所在區域開始降雨。日照氣象局的工作人員已經趕到著火現場,將根據情況實施人工降雨。原本的濃煙和刺鼻的味道已經得到了緩解。目前火勢已被控制。截至記者發稿時,已有3名參與滅火救援的消防官兵受輕傷,送往醫院救治,現場群眾無人員傷亡。

  接受科技日報採訪的專家建議,對設事企業來説,了解引起液化氣罐區火災的形成原因並掌握預防的方法是保證安全生産的重要條件,這樣就更能及時有效地把液化氣引起的災害,減少到最低程度。(科技日報濟南7月16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