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科研成果轉化探新路
- 發佈時間:2015-07-14 09:29:21 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日,一場特別的沙龍——智慧感測器活動感知技術交流,在廈大—火炬極客空間舉行。説它“特別”,是因為這場沙龍本是大學裏的一堂科研課程,借助極客空間的平臺,科研課程被“丟”進了創客堆,和來自各行各業的創客們一起碰撞,閃爍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剛剛成立一個月的廈大—火炬極客空間正逐漸成為廈門創客的一個新匯聚地。源於教育部主辦的“中美青年創客大賽”,由廈門大學與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共同打造,該創客空間以大賽搭臺、專注硬體開發、依託校區聯動,發揮自己在科研設備和師資等方面的優勢,探索一條將創意轉化為現實的創客集聚發展之路。
“實驗室裏”的創客空間
在位於軟體園望海路39號的廈大—火炬極客空間,“眾創空間”被演繹成一種別樣的風格。不同於一般眾創空間悠閒咖啡館或者舒適辦公室的樣子,在廈大—火炬極客空間,各種新奇的零部件,堆滿作品的桌面,埋頭工作的創客們,讓這裡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實驗室,創意從創客們的指尖流出,成為一件件獨特的作品。
“廈大—火炬極客空間依託廈門大學的海西通信工程技術中心建立,可以説科研平臺是它的最大特點和優勢所在。” 廈大—火炬極客空間的負責人鄭靈翔告訴記者,創客空間面向創客團隊免費提供會議室、實驗室等辦公場地,為創客團隊提供3D列印機、鐳射切割機、電子設計平臺等實驗平台儀器。同時,極客空間還安排相關專業人員進行協助,並開展技術培訓。
技術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推動了科技創新模式的嬗變。傳統的以技術發展為導向、科研人員為主體、實驗室為載體的科技創新活動正轉向創客創新為代表的這種以用戶為中心、以社會實踐為舞臺、以共同創新、開放創新為特點的用戶參與的創新2.0模式。
在廈門大學和火炬管委會的負責人看來,廈門大學擁有著眾多的技術人員與大量的科技成果,而火炬高新區在發展主導産業、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引進高端創新人才、構築創新政策體系等方面成就顯著,二者的聯手,將加快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産力,打造一個創客創新的新基地。
創意在這裡變成現實
將照片與機器人結合,於是有了能畫素描的墻繪機器人;普通的毛絨玩具加上智慧傳感系統,一隻能幫助實現遠端親子互動的情感玩偶就此實現;把室內定位技術應用於特定的場景,便催生了盲人導航系統……這是不久前結束的“中美青年創客大賽”廈門賽區比賽的部分成果,也是廈大—火炬極客空間創客們創意轉化的開始。
創客沈家興是“墻繪機器人”項目的發起者,平時愛“搗騰”技術的他,是個名副其實的“Maker”,在參加比賽前,他自己研製的3D印表機便已經小有名氣。在他看來,創客就是把創意變為現實的人,而廈大—火炬極客空間這個平臺,讓他的奇思妙想更有可能變為現實。“在這裡有各個領域的創客,他們有的想法獨特,有的技術嫺熟,還有的了解市場需求,大家一起碰撞,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沈家興説,在廈大—火炬極客空間創客從個體變為了群體,更加具有活力。
同樣對創新創造充滿興趣的還有創客史運傑。雖然,沒能參加此次“中美青年創客大賽”廈門賽區的比賽,但是史運傑早已把廈大—火炬極客空間當作自己創意轉化的“新陣地”。每週有一半的時間他會待在極客空間,把自己平時的一些創新想法、實踐和其他創客一起交流分享,不斷完善自己的創意。
據介紹,廈大—火炬極客空間全年免費開放,為創客們提供一個技術指導和交流、創業扶持與協作的場所,將打造全國一流的眾創空間和創新孵化載體。“感興趣的創客都可以到這裡實現自己的創意。”鄭靈翔介紹説。
打通科研與創客的渠道
“極客空間更像是一個學科交叉的平臺。”就讀于廈門大學電子資訊工程研二的學生唐瑋瑋這樣形容他對廈大—火炬極客空間這個“新課堂”的看法。這次參加創客大賽,他和團隊帶來的“盲人導航系統”正是基於在學校的室內定位的科研課題,“實驗室的研究只注意到技術問題,在創客空間的碰撞和交流後,才慢慢意識到市場應用、用戶體驗的重要性。”
“借助創客大賽和極客空間的平臺,我們希望通過創客的創新,發現科研成果的新應用領域,通過一些既有創意又有技術深度的作品,探索科研成果轉化的新途徑。”鄭靈翔説,廈大-火炬極客空間是學校科研項目與創客創新相結合的一大嘗試,希望以此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
在廈門火炬高新區管理委員會軟體園管理處副處長倪傑看來,“校區聯動”是廈大-火炬極客空間的一大競爭力。他介紹説,不同於其他創客空間,極客空間它有三方面的特點:首先,以硬體為主題,主要做嵌入式軟體,或者積體電路的模組等,偏向於硬體開發;其次,校區聯動,由高校發揮它的技術培育和人才培養的優勢,由火炬高新區發揮産業落地和産業培育方面的優勢,形成一個鏈條,實現高校與高新區的合作;第三,與一般的孵化器不同,極客空間更像是一個苗圃,是培育技術、培育項目、培育團隊的地方,是孵化器的前端,將對廈門很多新型孵化器起到項目、技術、人才輸送的作用。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