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代課教師生存之困:一天換不來一個雞蛋

  • 發佈時間:2015-07-13 00:57: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聶建江 肖正強 程楠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代課教師生存之困: 一天換不來一個雞蛋

  “從1984年到今天,我的財政工資一直是15塊錢一個月,平均一天只有5毛。”55歲的孟玉強説。他是甘肅隴南市武都區龍壩鄉鐵山小學的一名代課教師。

  貧困的生活讓孟玉強羞愧難當。他説,“感覺走到人跟前抬不起頭。”可就是這樣,孟玉強依然堅持每天走一小時山路去鐵山小學上課。目前這個教學點包括代管的學前兒童還有40名學生。

  武都區是甘肅58個連片特困縣區之一,山大溝深,交通不便。龍壩鄉鐵山裏村,海拔約1500米,氣候陰濕,是武都區最北面的一個村。車子在山間盤旋2個多小時,又走了1小時的“爛泥路”,記者一行才到達村口。

  過去備受尊敬的老師現在成了鐵山裏村最窮的人。孟玉強家的堂屋是上世紀60年代建的土木房,2008年地震後,只修了兩間平房。由於沒錢,用於新建二層的磚瓦和木料還堆在院子裏,只能搭一個救災帳篷在屋頂上。

  長期患病的妻子替孟玉強抱屈,“一天換不來一個雞蛋”。她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丈夫教了30多年書,家裏卻越來越窮?

  三倉鄉的鬧院本是唱高山戲的地方,小學靠著晚清的戲樓,僅剩5名老師、10名學生。杜佔科是惟一的代課教師。

  下午的語文課一結束,他就帶著我們上山往家裏走。穿著兒子買的一雙皮鞋,但他還是改不了拖著腿走路的“毛病”。平日的杜佔科腳上總趿著一雙“開口笑”的布鞋。鞋一開口,他就結一根草繩紮起來,久而久之養成了拖著腿走路的習慣。

  1983年,高中畢業的杜佔科接到鬧院大隊的聘書,成為一名民辦教師。“每年給300斤口糧,相當於2畝好地”。山裏的田地混著石頭,1畝最多能打200斤小麥。這些口糧沒能領多久,從1986年初,他每月的工資就變成15元,到1990年4月才漲到40元。

  1984年底之前從教的民辦教師基本被轉正或清退,杜佔科卻成了“代課教師”。一直到2014年底,除了額外的補貼,他從縣財政領到的工資共計10640元,而欠下的債務卻有17.4849萬元。

  到處賒借,是他的生活常態。小學周圍有31家商店,他在28家賒過賬。每次孩子出門上學或是家裏揭不開鍋,他就東一家、西一家地借,把親戚們借了個遍。

  堂屋裏,挂滿了兩個兒子的照片。杜佔科説:“娃娃爭氣,他們能考上大學是我最大的安慰。”鬧院陸續走出了11名大學生、8名高中生。

  採訪的時候,杜佔科的妻子一直在灶房裏忙碌。先是緊著鍋的大小烙了一張鍋盔,這是他帶去學校的午飯,就著開水能吃兩天。妻子埋怨他,“嫁給他是虧了”。

  杜佔科家的老屋已成危房,正是眼前這個身材矮小的女人為他搭建了一個新家。

  1997年,她開始在對面山坡上一口廢棄的磚窯裏燒制新房用的磚和瓦。從家到磚窯3里多的山路,做好的磚瓦坯都靠背簍背到磚窯,一次十來片,她來來去去背回了1.5萬塊磚和2.8萬片瓦。開始建房了,她又一磚一瓦砌起來,用水泥把磚縫勾嚴實,一點一點刷上白粉。杜佔科只能在課餘時間幫她,下午5點到家,夫妻倆常常忙到午夜才吃晚飯;淩晨5點,他們又開始忙碌……建好新房,整整花了17年。

  武都區目前約有代課教師600名。從2014年秋季開始,武都教育部門給包括代課教師在內的所有鄉村教師按月發放最高500元的生活補貼,暫時緩解了他們的困難。但在已經沒有學生的馬吉山村和何家壩村教學點,代課教師胡建民和何義文每月仍然只能領40多元,不得不一邊守著學校,一邊在家種地。

  甘肅的代課教師最多時超過5.5萬人,從2003年開始,全省各地開始制定政策“消化”代課教師,至今全省還剩下6816名。一些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率先提高了代課教師辭退補償標準;而另一些地方通過限定條件的招考轉正了一批,但像孟玉強、杜佔科這樣年齡較大的代課教師,不符合轉正政策。

  “老了怎麼辦?不敢想。”孟玉強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