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滑縣:新型職業農民的“種糧經”

  • 發佈時間:2015-06-24 02:32:1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旭濤本報記者張培奇

  近日,記者來到河南省滑縣白馬坡高標準糧田示範區,行走其間,成方連片的金色麥田一望無垠,筆直的田間道路兩側綠樹成蔭,風吹麥浪,麥香四溢,夏收開鐮在即,“豫北糧倉”一派豐收景象。

  “你看我這53畝小麥長勢多好,穗數、粒數和千粒重都創下新高,每畝地的産量至少能達到1400斤。”滑縣白道口鎮西河京村種糧大戶黃國興對記者説,“這一帶原來都是‘望天收’的鹽鹼地,多虧了縣裏大力實施高標準糧田建設和高産創建,為規模生産和科學種植打下了堅實基礎。”

  現年52歲的黃國興在當地小有名氣,他不僅是有名的“科技迷”、“農業土專家”、“科學種田致富帶頭人”,同時還有著高級農技師、農業部高級技術指導員、河南省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等身份。由於在糧食生産和科技推廣方面貢獻突出,他被選為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手,並於2013年獲得中華農業科教基金會授予的神內基金農技推廣獎。

  “以前種地是‘人家咋著咱咋著’,簡單認為施足底肥、追好肥、勤澆水,多下功夫糧食就能多打。後來隨著對農業科技知識的不斷了解,才慢慢明白,種莊稼田間管理很重要,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科技。同樣的地塊,懂得科學管理,每畝地增産15%左右不成問題!”聊起種地,黃國興興致勃勃地打開了話匣子。

  “如果播種、澆地、施肥等環節都按照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每畝地每年能節省100多元錢,53畝地就是七八千元,錢省下來了,糧食也沒少打,這筆賬很划算。”有著近30年種植經驗的黃國興已經總結出了自己的“種糧經”。由於堅持靠科學種田,他承包種植的53畝地年年高産豐收,刨去成本,年收入超過10萬元。

  “國興,你快幫我看看,這麥子咋回事?”正聊著,同村村民楊重根拿著一把枯死的小麥急匆匆地來找黃國興。“這是紋枯病,主要導致麥粒不飽滿和植株倒伏枯死。”黃國興經過仔細檢查和詢問,對楊重根的小麥作出“診斷”,“紋枯病的最佳防治時機是拌種時配藥和返青時噴藥,明年播種時一定要注意。”

  楊重根告訴記者,黃國興是村裏的黨員科技示範戶,種地經驗豐富,肚子裏的科技知識“一籮筐”,三里五村誰家地裏的莊稼出了問題都願意找他幫忙解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