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鋪天蓋地”

  • 發佈時間:2015-06-14 10:29:5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新驅動發展

  本報記者 宦建新

  “鋪天蓋地”,這裡指的是無數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

  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何時才能“鋪天蓋地”?在杭州余杭區,正在進行的一場時間跨度已有2年的科技體制改革與創新——在全區以平臺、鎮街為主要載體打造“科創園”——一種新型的科技企業孵化生態體系,加快實施“523計劃”。5月下旬,科技日報記者在余杭區感受到了這種“鋪天蓋地”的極速風力。

  以“523計劃”下一盤大棋

  2013年,一項名為“523”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引培計劃在余杭區正式實施。

  余杭區委、區政府提出:要在全區以鎮街、科技城、開發區為主體建設一批以科技孵化為己任的科創園,形成孵化生態體系,加快培育“鋪天蓋地”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用今天的眼光看,以科創園作為孵化平臺,全區鎮街、科技城、開發區等合力聯動,形成區域性的“眾創空間”,余杭區此舉在全國是首創。

  所謂“523計劃”,就是根據余杭區2013年3月出臺《關於支援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從2013年到2015年,每年安排2億元專項資金,與工業園區提升改造相結合,採用政府出資、鎮街返租、企業建設等形式,在環杭州主城區域建設50個2萬平方米以上科技創新園區、新增物理空間200萬平方米以上、引進培育30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産業涉及電子資訊、生物醫藥新材料技術、文創産業等産業領域。

  到今年5月,余杭區已創辦44個科創園,面積176.4萬平方米,引進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2275家,返租補助1億元。

  從宏觀看,余杭區正以“523計劃”下一盤大棋。

  余杭區2014年度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市轄區排名第8。余杭提出用大戰略引領發展的思路,統籌整合體制創新的動力,在大杭州發展戰略格局中發揮獨特的不可替代的更大作用。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523計劃”成為歷屆余杭區委、區政府一任接一任下的一盤大棋中的一顆重要棋子。“卒子過河”當車用,余杭區想以此為契機,以一大批鋪天蓋地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推動新一輪發展。也就是説,余杭區要以“523計劃”為引領,融“騰籠換鳥”與“築巢引鳳”為一體,打造環杭州主城的科技創新高地,為余杭區在大杭州發展格局中佔有先機提供科技保障。

  44個科創園構築44個“眾創空間”

  余杭區科創園建設分三類:

  一類是政府投資形式:由政府出資創建,政府負責招商、運營等服務。未來科技城海外人才創業園、未來科技城孵化器、開發區孵化器等,在科創園創建中起著引領作用。

  浙江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園定位為面向世界的人才特區,輻射全國的創業基地,目標是形成以高端人才為基礎、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創新經濟為主導的科技轉型新引擎。海創園首期孵化平臺佔地212畝,總建築面積37萬方,集聚了電子資訊、新材料新能源、研究院所、企業總部及仲介平臺等企業,園區配套完善,餐廳、健身中心、商務會所、銀行等機構一應俱全。

  另外一類是鎮街返租形式:鎮街返租即由鎮街牽頭,將區域範圍內閒置的廠房、樓宇、倉儲房等資源充分挖掘出來,以返租的形式招引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入駐,這也是余杭創新園區建設的主流模式。

  良渚以鎮街返租的藍都科創園為依託,突出專業化,形成了以電子資訊技術、資源與環境技術、文化創意等行業為重點的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引進了威衡科技等24家科技型企業,擁有暢鼎科技等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招商入駐企業面積已達95%以上。藍都科創園除給入駐企業租金補助外,還提供包括法律、會計等仲介服務,人才公寓等公共服務配套服務等,對畢業的孵化企業優先按排到良渚大陸工業園,在用地等方面給予方便。

  還有一類是企業創辦形式:企業創辦即由企業投資創建創新園區,獨立招商,獨立運營。

  金手指網商創意園是由企業創辦的科創園,佔地4.5萬平方米,從2014年開始創建到今天,已入駐企業130多家。科創園對孵化企業免租金3—6個月,同時提供資金服務,與銀行合作,提供多家金融機構的優惠服務,以解決企業所需資金;提供人才服務,根據不同階段所需,幫助企業提供引進培養、人才等服務。

  在科創園管理上,余杭區大力推動運營專業化。五常街道等將科創園委託給專業的仲介進行管理運營,街道負責對引入企業把關。現已有8個科創園採用了專業化運營模式。

  余杭科創園建設特色鮮明:

  一是注重突出重點。以未來科技城、余杭經濟開發區、良渚街道等為重點,在4個重點鎮街、平臺集聚了27個科創園,佔總數的61%以上,建築面積128.3萬平方米,佔總數的72%以上。

  二是注重資源整合。工業園區改造提升與科創園建設有機結合。現有44個科創園中有27個是由現有的廠房、樓宇、倉儲房等進行資産盤活、重新設計而建成的,總面積84.7萬平方米。

  三是注重科學定位。注重對專業性的科創園建設的扶持力度,2014年新創建的20個科創園中有7個是專業性園區。2015年計劃創建的7個科創園有5個定位為專業科創園。

  在政策上,余杭區財政對返租園區的房租補貼年限為3年,補助標準為每平方米每天0.5元;對企業創辦的創新園內的企業,區、鎮兩級都給予房租補助,單個企業補助面積最多不超過1000平方米,其中區財政補助標準為每平方米每天0.3元,補助期限為3年。

  在余杭,44個科創園已連成一個區域性的“眾創空間”,活力無限。

  “如魚得水”水長流

  “站在風口才能賺到錢”, 杭州克霾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永根對科技日報記者説,入駐藍都科創園後,科創園給予了房租補貼等優惠,為我們解決後顧之憂,使我們的研發能夠順利進行。在短短一年時間裏,這家公司研發成功抗霧霾帽、霾剋星霾表等新産品,並申報了國家發明專利。

  浙江卷積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和生産深紫外拉曼光譜儀、高靈敏度毒品和爆炸品探測器等;明峰醫療成功研發頭部和乳腺PET-CT,並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應用效果……在余杭區創辦的44個科創園中,20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培育和發展如魚得水。

  而余杭區政府要做的是因勢利導,讓流水不腐,水長流。

  “523計劃”正式出臺後,余杭馬上制定全區三年行動計劃,成立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引進培育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對照本部門職能,制定具體工作措施……

  為確保“523計劃”實施,余杭不斷完善服務體系,提供政策服務。余杭區相關部門先後出臺了配套政策,提供科技金融服務。已有66家企業獲得風險池貸款2.2億元,區科技擔保公司為91家科技型企業提供擔保1.46億元。此外,浦發銀行、杭州銀行、區農商行成立了科技支行,提供培訓服務。開展科創園和企業引進培育工作經驗交流和培訓,舉辦多次科技創新沙龍,開通余杭科技官方微信等,及時發佈“523計劃”動態。組建了余杭區科創園創新創業導師團。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區委書記徐文光在一次調研時説,實施“523計劃”要抓住“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機遇,抓好基礎設施建設、仲介、金融等服務體系建設,對園區、企業進行分類指導,讓更多科技型企業在余杭落地生根、茁壯成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