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效節水激活特色農業

  • 發佈時間:2015-06-12 05:31:2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國鳳

  “天下黃河富寧夏”。兩千多年來,寧夏北部引黃灌區得黃河自流灌溉之利,溝渠縱橫、沃野千里,形成了有“塞上江南”之稱的寧夏平原。

  然而,受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態環境等條件影響,佔寧夏國土總面積75%以上、位於寧夏中南部的“西海固”地區,平均年降雨量僅有200毫米,年平均蒸發量卻在2200—2600毫米以上,水土流失嚴重,資源型、工程型缺水問題突出,是國家重點扶貧的“苦瘠之地”。寧夏全區每人平均水資源可利用量634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值的1/3。

  “正因為乾旱缺水,正因為深切感受到水帶來的發展制約,寧夏開始探索一條科學用水、節約用水、高效用水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引導農業特色優勢産業結構升級,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高效節水灌溉發展之路。”寧夏水利廳廳長吳洪相説。

  相關數據也印證了寧夏近年來大力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就:2014年底寧夏累計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96萬畝,佔灌區總面積的23.8%。以此為基礎,寧夏釀酒葡萄、硒砂瓜、枸杞、馬鈴薯、冷涼蔬菜等特色産業迅速發展,特色産業佔農業總産值比重達到84%,成為“拔窮根的利器”。

  戈壁灘上種葡萄,會不會造成新水荒?

  初夏時節,記者來到位於寧夏賀蘭山東麓的青銅峽市禹皇酒莊釀酒葡萄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豐收在望的美好景象:近萬畝的葡萄園,猶如整齊劃一的綠色方陣,一壟壟長勢喜人的葡萄藤上長出了嫩綠的葡萄芽,在連片的葡萄園間,新鋪設的PVC管道縱橫相連,每根管道都鋪到葡萄樹根部,每個節點都安裝著閥門開關。管理人員正忙著給葡萄下肥、剪枝。

  “我們基地産出的葡萄含糖度高,適宜於釀造優質的葡萄酒,比普通的葡萄能多賣錢,這都得益於採取節水灌溉等技術。”禹皇酒莊總經理劉鵬圖告訴記者,他們基地實行節水灌溉工程後,比溝灌葡萄地每畝灌溉總量600方、減少了310方,畝均減少肥料費用180元,省工40%以上。同時,由於實行滴灌、管灌等有效的節水灌溉方式,基地的葡萄個大質優,含糖量較高,畝均增收700元以上。

  據了解,寧夏賀蘭山東麓是國際國內公認的釀酒葡萄最佳産區之一,也是我國釀酒葡萄三大“原産地保護區”之一。目前,寧夏初步形成了以農墾國有農場、青銅峽市、永寧縣、西夏區、大武口區和紅寺堡開發區六大葡萄産區的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産業帶。2014年,寧夏葡萄種植面積達到59萬畝,産量20萬噸,投産葡萄酒莊72家,綜合産值65億元,成為中國最大葡萄酒産區。

  近年來,寧夏黨委、政府提出實施賀蘭山東麓百萬畝葡萄文化長廊建設後,許多人擔心在非常缺水的寧夏,在戈壁灘上發展100萬畝釀酒葡萄,會不會造成新的水荒?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屈冬玉告訴記者,針對這種擔心,寧夏從一開始就遵循以水調結構、以水定産業、以水定規模的發展思路,用節水灌溉全面規劃産業發展,在2013年出臺《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産區保護條例》時就明確規定,將産區列為特色農業節水示範區,建立健全節水補償激勵機制,發展節水型産業。

  寧夏林業廳副廳長、寧夏葡萄花卉産業發展局局長曹凱龍介紹説,日前,寧夏又制定實施《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規程》,該標準採取了節水、水肥利用率高、保持土壤結構良好、適用範圍廣、操作簡單和易於控制的節水節肥水肥一體化優質高效栽培技術中的關鍵技術。通過實施,預計釀酒葡萄將增産10%以上,節水40%以上,節肥50%以上,水肥利用效率提高40%,每畝可節約施肥灌溉人工成本3-4個。標準的實施將從源頭上為賀蘭山東麓葡萄産業節水高效栽培提供技術保障。

  “目前寧夏種植水稻1畝地需水1200立方米左右,種植玉米、小麥也需要600萬至800萬立方米水,如果賀蘭山東麓100萬畝釀酒葡萄全部採用滴灌栽培,一年就可以節水6億立方米左右。”提起節水灌溉為葡萄産業的發展帶來的巨大遠景機遇時,曹凱龍滿臉喜悅。

  高效節水成為現代農業發展核心動力

  走在中衛市環香山地區全長39.6公里的永大線上,映入眼簾的卻是沿線兩側各500米長的壓砂瓜地,每兩行西瓜藤之間生長著採取地上覆膜、枝桿纏膜技術栽植的枝繁葉茂的棗樹,地下鋪設著從以色列引進的滴灌設施。8公里外的黃河水,經三級提升,以節水65%以上的水資源利用率澆灌著瓜田棗樹,一片鬱鬱蔥蔥、生機盎然。

  “以前我們這兒是出了名的窮山窩,九分石頭一分土,十年九旱,祖祖輩輩都是在這山溝裏靠天吃飯。我家有30畝地,要是出現乾旱,忙活一年甚至連種子都收不回來。為了補貼家用,丈夫不得不外出打工掙錢。”剛從地裏回來的中衛市中寧縣白馬鄉農民馬彩霞,提起過去的生活不堪回首。

  “現在好了,有了政府的政策支援,路也修好了,貸款支援力度也大了,沙地裏套種的棗樹和硒砂瓜通過滴灌長勢都很好,瓜的銷售也不用擔心,外地客商到府收購。今年硒砂瓜每畝能收入800至1000元。”説到翻天覆地的生活變化,馬彩霞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馬彩霞只是中衛市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灌溉受益戶的一個縮影。中衛市副市長劉學智告訴記者,2004年以來,中衛市陸續建成以低壓管道噴灌和拉水補灌為主的百萬畝硒砂瓜産業帶,種植區域涉及全市中部乾旱帶上的18個鄉鎮、65個行政村,直接從事壓砂種瓜的農戶達到1.46萬戶。中寧市香山地區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壓砂硒砂瓜生産基地,成為寧夏“王牌”優勢特色産業。

  劉學智還介紹,為了解決種植硒砂瓜一定期限導致土地板結無法再種植的難題,改變土地單一種植硒砂瓜的模式,同時實現了節水的目標,中衛市近年來又引進了以色列節水滴灌核心技術,大力推廣“棗瓜間作滴灌”項目,在原荒山地壓砂後隨坡就勢配套田間灌溉設備區栽植棗樹等20萬畝515.8萬株,開闢出一片集生態保護、節水示範、特色農業、農民增收為一體的棗瓜間種良田。棗瓜間作滴灌項目區與傳統灌溉相比,是傳統灌溉用水量的1/4。

  “高效節水逐漸成為中衛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動力’。目前,中衛市形成了硒砂瓜補灌、香山北麓棗瓜間作、北部沙漠速生林滴灌等致富産業,當地農業生産不斷向産業集約化、産品優質化轉型,農民致富的路子越來越多。今年全市計劃再建高效節水10萬畝,力爭實現節水8000萬立方米。”中衛市水務局局長姜守清説。

  節水灌溉救活了土地,致富了農民

  走進寧夏固原市原州區中河鄉萬畝冷涼蔬菜種植基地,大型噴灌機正在給蔬菜澆水,一大片的西芹、馬鈴薯等各種蔬菜在這片看似貧瘠的土地上孕育生長,呈現欣欣向榮的綠色景象。

  問起收入,農民楊萬清笑得合不攏嘴:“節水灌溉救活了土地,一般蔬菜原來每畝用水600立方米,現在只需200立方米,家裏30畝地全部流轉給合作社,一畝地有260元的租金收入,農忙田間打工,一年收入八九萬元。今年正準備給兒子娶媳婦蓋新房呢!”

  原州區委書記吳萬俊説,從嘗試在中河鄉建立第一個萬畝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到中河、頭營、三營等11個萬畝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基地的建成,原州區重點培育和發展馬鈴薯、冷涼蔬菜、有機枸杞等特色優勢高效節水農業,實現了規模化佈局、機械化作業、集約化經營。目前,原州區初步建成以福銀高速公路為軸線,以清水河川為核心的清水河流域特色産業帶,馬鈴薯種薯種植10.4萬畝,由此帶動全區馬鈴薯種植總面積達52萬畝,冷涼蔬菜(包括設施蔬菜)發展到35萬畝,枸杞種植面積達9萬畝,特色産業面積佔該區總耕地面積的一半以上。

  “節約用水、精細用水、高效用水,給原州區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原州區通過大力推廣以滴灌、噴灌、微灌等方式為主的現代節灌技術,節水幅度最高達到62%。同時,實施高效節水灌溉蔬菜畝均産量可達5200公斤,産值在6000到1萬元之間,枸杞畝均産量達200公斤,産值在5000元左右,與大水漫灌條件下種植葵花、玉米、小麥等作物畝均産值1000-1500元的收益相比,效益成倍提升。”吳萬俊和記者算了一筆賬,“節水灌溉,讓原州區近2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每年可節水2000萬立方米,從而增加灌溉面積10多萬畝,等於在引水總量不變的情況下新增了一個‘揚黃灌溉區’。同時,節水每年為農民節省水費支出500多萬元,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每人平均收入。”

  在“靠天吃飯”的寧夏中部乾旱帶,高效節水灌溉優勢特色産業迅速崛起,讓當地農民逐步致富。吳洪相介紹,預計到2015年底,寧夏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將達230萬畝,可實現年節水1.4億立方米,畝均節水180立方米,年增加糧食産量約1850萬公斤、增加經濟作物産值約1.4億元。

節水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三川股份 12.43 7.16%
2 利歐股份 10.72 3.48%
3 新疆天業 6.35 1.93%
4 大禹節水 8.27 1.60%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大禹節水 8.27 1.60%
2 新疆天業 6.35 1.93%
3 利歐股份 10.72 3.48%
4 三川股份 12.43 7.16%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