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西瓜變“苦”為甜,亟需産銷創新

  • 發佈時間:2015-06-11 07:34:53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進入6月,本是西瓜熱銷之時。然而,記者連日來在溧水、東臺等西瓜産地採訪發現,往年車水馬龍、應接不暇的西瓜熱銷場面並不多見,不少種植大戶和瓜農都在埋怨瓜不好賣、沒錢賺。今年的西瓜市場到底是咋了?

  在南京市溧水區東屏鎮一塊連片大棚前,面對已到採摘期,卻依然躺在大棚裏的一隻只成熟西瓜,來自福建廈門的包地老闆陳曉榮一臉愁容。“今年虧定了。”陳老闆告訴記者,今年西瓜産量跟去年差不多,但銷量銳減,按往年一個禮盒裝四隻西瓜、每盒50元計算,現在積壓了不下五六千套、價值二三十萬元的西瓜。“西瓜的銷售期只有一個月時間,如果採摘下來三五天賣不掉,瓜就廢了。”

  “批發價只有七八毛錢一斤,這樣的低迷行情,我種了3年西瓜,沒有碰到過!”如東縣如泰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俊告訴記者,往年同期西瓜批發價每斤不低於1.2元。

  東臺市是我省最大的西瓜生産基地,今年全市西瓜種植面積26萬多畝,且全部為大棚設施栽培。“效益不行啊!”説起今年的西瓜行情,家住東臺市三倉鎮的瓜農吳義生一聲嘆息。他包地種了近200畝大棚西瓜,當下田頭拿價只有六七毛錢,是往年一半價,“肯定虧了。”

  種大棚西瓜的瓜農大呼沒錢賺,是近年來少見的。業內人士表示,一畝大棚西瓜需投資8000元,實際産量只有五六千斤,按目前批發價0.60—0.80元/斤計算,預計每畝要虧三四千元。

  據省農委統計,我省近年來西瓜種植面積略有增長,今年西瓜種植面積達到235萬畝,比去年擴大了3%,其中大棚設施佔60%以上。“從當前情況看,全省西瓜總體長勢可以,但銷售比去年同期卻是有所下降。”省農委園藝處負責人分析説,一是受厄爾尼諾氣候影響,雨水比去年同期偏多,造成西瓜單産和品質下降;二是氣溫不高,西瓜的市場需求受到影響;三是廣西、貴州等外地西瓜進入我省市場,因其成本低、價格便宜,對本地西瓜衝擊不小。

  東臺市西瓜産銷協會會長薛瑞祥介紹説,今年東台西瓜銷售有憂也有喜。從4月下旬到5月上中旬上市的西瓜,只要品質好,每斤能賣到3—4元。“最近市場回落,跟雨水多、氣溫低也有關係。”薛瑞祥説,氣溫低,影響西瓜的甜度和品質;另一方面,吃瓜消暑的人也少了,跌破瓜農的市場預期。

  “市場疲軟雖有天氣因素,但也進一步暴露了西瓜生産和行銷模式上的軟肋。”面對當下叫苦不迭的西瓜市場,鹽城市政協委員、東臺市華諾瓜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許鵬坦言,以他20年的從業經歷和對西瓜市場的觀察,缺乏種植規劃,導致西瓜生産無序也是一個重要方面。其次,瓜農也要從自身找原因,急功近利,圖省事,盲目追求産量,往往造成西瓜品質下降,影響銷售。

  “維護市場信譽比眼前利益更重要。”薛瑞祥也表達了同樣的擔憂,他認為,一定要堅持把品質好的西瓜賣到市場上去,對達不到品質要求的堅決不能上市,否則會砸牌子、毀聲譽。

  提高品質、擴大銷售,現有西瓜産銷模式亟需創新。目前,單打獨鬥的一家一戶式生産和銷售,在我省各地仍很普遍,制約了西瓜産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東臺市近年來通過探索“推行標準化生産,推進産業化經營”,以及採用嫁接換根、人工授粉等新型實用技術,不僅破解了西瓜同茬同土的種植困局,還有力提升了西瓜的品質,形成了獨特的品牌競爭優勢。目前,東臺建立了100多家西瓜專業合作社,覆蓋了全市80%的瓜農,通過統一生産、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模式,擴大了西瓜銷售版圖,外銷比重達到90%。東臺的探索,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降低風險,共同發展,將為農産品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東臺華諾瓜果專業合作社從銷售的每斤西瓜中抽出0.10元作為合作風險基金,一年可積累40萬元,倘若合作社成員西瓜大棚遇到自然災害受損,或遇到絕收,合作社則從中拿出錢減少瓜農的損失。“平時存點零錢,到危急時能夠發揮救助作用。”合作社負責人如是表示。此外,日本農會通過為農民提供資訊和生産標準、技術指導,農民按需按標準生産合格農産品,農會負責市場銷售,農會從中提取11%作為服務和管理費用,剩下89%全部歸農民所有。這種産銷模式,摒棄了一家一戶、自産自銷式的小農經濟生産模式,對當下的中國農産品産銷也不無啟示。

  其實,西瓜産業亦可借鑒蠶桑産業中普遍推行的“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産業化經營模式,結成利益共同體,發揮農業龍頭企業或骨幹合作社的帶動作用,提升瓜農的市場抗風險能力。不過,現實中要真正發揮好合作社帶動農民共同發展的紐帶作用,尚須花大力氣。在記者採訪的西瓜種植大戶中,均有自己的合作社,但大多數徒有虛名,實際上還是單幹戶、“空挂戶”,在産銷銜接上並未真正發揮應有作用。同時,在行銷方式上,如何做好“網際網路+”的大文章,也值得探索。

  本報記者 丁亞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