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差“差”在哪兒
- 發佈時間:2015-06-09 03:34:27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任翀
本月開始,服裝、鞋靴、護膚品、紙尿褲等14類日用消費品實行新的進口關稅稅率,平均降幅超過50%。消息一齣,很多消費者覺得,未來這些進口消費品的零售價格將有所下降。但海關很快“潑了冷水”:降低進口關稅並不等於産品降價。
海關部門的説法沒有錯。只要稍作計算,就會發現關稅“腰斬”對産品零售價變化起不到什麼作用。比如,進口紙尿褲關稅由原先的7.5%下降為現在的2%,如果一包紙尿褲的報關價是80元,那麼減少的關稅只有4.4元。即便經銷商全部讓利給消費者,也不算多。所以説,關稅調整對零售價影響不大。
那麼,同樣産品的國內外價格差距究竟來自哪?長久以來,被普遍接受的一種説法是“中國稅率高,所以進口商品,尤其是奢侈品的境內售價遠高於境外”。但通過此次關稅調整可見,這一説法已經站不住腳。即便是消費稅、增值稅等商品進口時繳納的其他稅種,也與關稅類似,對商品零售價的影響並不明顯。
價格差的産生,究其根本是流通成本和品牌商的定價。中間環節越多,最後的市場價格自然越高。這一點,在進口食品和日用消費品的定價上尤為明顯。這也是很多電商採用直採直營後,就能明顯降低商品售價的原因。而在備受關注的奢侈品銷售中,大部分品牌採取的是總代理或直銷模式,不存在經銷商加價問題。其價格差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品牌在中國境內和境外採用了不同的定價策略。説得更直接一點,就是中國境內的定價明顯高於境外市場。
可正是因為外界對價格差的認識停留在“稅率高”的概念上,使得進口品牌的定價策略得以掩蓋。筆者曾和某進口品牌的海外負責人就定價問題溝通,該品牌在原産國屬於價廉物美的快銷品,可進入中國後就“搖身一變”成了奢侈品。那位負責人毫不掩飾地表示,“奢侈品”的定位就是通過定價策略來確定。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