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校+全球研發中心=創客暖巢

  • 發佈時間:2015-06-05 01:30:5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釋放空間謀變革

  小編小語

  新思的“芽”種進肥沃的“土”,青島市如一位老道的園丁,在中央創新區的苗圃中,耕耘勞作,等待欣欣然的綠意滿園。

  沒經驗,他借力中關村;缺資金,他設立資金池。為著不誤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節,讓自家高校裏的新生力量愈發蓬蓬勃勃,讓老牌雄厚的科研中心能“老樹出新枝”,再無心插柳地收穫些驚喜,更是極好了。

  政府培好土、引好渠,眼見著新區成形,把持好老園丁“要和不原則”,要理性引導、要冷卻狂熱,就像除草、剪枝;不拍腦門決策、不過分傾斜,就像不揠苗助長、不過度施肥澆水,念著“讓政府的歸政府、讓市場的歸市場”這根準繩。

  5月27日,嶗山區與清控科創、青島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機構簽署協議,引進高端服務機構,合作青島創客大街、海爾海創匯、青島眾創空間等孵化空間。

  當天,青島嶗山區啟動“構建創客新高地,打造青島中央創新區”行動計劃,開展科技保險試點、科技小微企業債券融資等,為創客融資提供特色創新産品,打造“科技增信”融資服務品牌。

  觀格局:“1+1+2”繪藍圖

  “拉開青島中央創新區大框架的,就是這個‘1+1+2’格局。”嶗山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不斷優化提升空間佈局,著力構築“一道、一園、兩街”的創新格局,即青島濱海創新大道、青島國際創新園、青島金株創業大街和青島創客大街,多點輻射發展,打造專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園區階梯形載體鏈。

  “有源頭,聚在一起形成濱海創新大道。”據介紹,海爾研發、海信全球研發基地、歌爾研發基地、澳柯瑪研發創新基地等起著支撐作用,“青島眾創空間、海創匯等龍頭項目的引進,也帶動著專業機構駐留,以此打造示範化的青島國際創新園。”

  “株洲路兩側,升級改造正在紮實推進。”青島金株創業大街成形不遠。青島創客大街是嶗山區聯合青島大學,以青大本部為核心,整合周邊區域載體空間,濃墨重彩打造的一處開放式、全要素的創客大街。

  據了解,通過“1+1+2”的創客空間的打造,嶗山區將為各類創客提供300萬平方米以上創新創業載體。

  定基調:“十大計劃”保障創客“暖巢”

  “框架搭好,它是創客們的夢想之地。”立足高新技術産業優勢、高校院所及科研人才優勢,嶗山區此番制定提出了“十大計劃、百項措施”,包括創新創業氛圍營造、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政策洼地打造、空間佈局優化提升、科技與金融融合創新、創新創業人才匯聚、人才安居樂業、科技服務平臺保障、龍頭企業領航、農村社區居民創業十大計劃,每條計劃包含10項具體內容,確保條條計劃落到實處。

  “細緻的條款是為了給創客一個服務無微不至的‘暖巢’。”據介紹,嶗山區堅持以創客為中心,把“打造三類創客隊伍”寫進了青島中央創新區的成長計劃中。

  其一,依託高校院所和科研人才優勢,打造高端人才創客隊伍,重點引進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的創客,力爭到2017年,培育引進各類創客團隊400支,具有國家級、省級人才稱號的人才總數達到150人。

  其二,以行業領軍企業為帶動,打造企業創客隊伍,推動創客集聚創新、配套創新,扶持發展 “網際網路+”、“海洋+”、大數據、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製造、新一代資訊技術等戰略新興産業。

  其三,面向社區居民,培育草根創客隊伍。充分利用網際網路行銷平臺,扶持發展茶産業、大饅頭、旅遊服務業、花卉産業、休閒遊、家政服務業、特色海産品等一批“網際網路+”特色産業。通過創客高地建設,力爭到2017年,新增創新創業主體1萬戶,扶持創客隊伍10萬人。

  通過積極對接國內外知名服務機構,嶗山區有了大手筆——成功引進了中關村創業大街運營商清控科創,依託青島大學建設青島創客大街。

  “創客的創意和想法,可以到這裡路演,以多種形式表達出來,而創客大街上整條産業鏈上各環節的要素,都可以補充他、幫助他,迅速形成互動整合……” 清控科創青島公司執行總經理潘文虎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描繪出一個創客須臾不可離的生態棲息地。“創客聚集地規劃建築面積37萬平方米,將集孵化、路演、展示、培訓、生活、娛樂和社交于一體。”

  壘基石:5億元資金池蓄力創客潮

  要使創新創業蔚然成風、開花結果,必須破解制約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障礙,這是嶗山區上下的共識。

  嶗山區出臺了《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科技創新 “六項工程”的意見》,聚焦載體建設、産業培育、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聚集、智慧財産權等六個方面,搭建了較為完善的政策框架。“今後,嶗山區每年設立5億元的政府創新創業資金池。”嶗山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用於實施産業、載體、運營機構、創新創業主體、科技服務機構、公共服務平臺、科技金融、智慧財産權、成果轉化和創業企業市場等建設工作,力爭到2017年,全區新增創新創業主體1萬戶,扶持創新創業人員10萬人,打造成功“小巨人”企業100家以上。

  為有效破解輕資産科技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嶗山區積極搭建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如引進了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探索開展科技保險、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等創新業務,推進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建設等,力爭到2017年,扶持産業發展、創新創業的基金規模達到100億元以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