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投資理財公司扎堆“渾水摸魚” 江蘇警方揭秘白銀騙局

  • 發佈時間:2015-06-03 20:0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南京6月3日電 (蘇宮新 楊顏慈)近年來,隨著市民投資意識的提高,各類投資公司層出不窮。白銀投資、P2P理財、股權投資……與此同時,近年來各類投資騙局也呈現高發狀態。投資平台中,就有不少不法分子混雜其中,隨時準備渾水摸魚。

  6月3日,江蘇省公安廳刑偵專家揭秘白銀投資騙局:年輕美女加入各類投資群挑選目標拉人入夥、虛假資訊造成虧損假像、想要撤資就採取拖延戰術……這一切,都建立在一個完全虛假的白銀投資平臺上,投資者盈虧均由公司老總“任性”決定。

  年輕美女客服加群 吸引投資人入夥

  在朋友介紹下,江陰市民陳先生加入白銀投資平臺,短短一個多月,投入的27萬元全部虧空,而其中有23萬元竟全被用來支付交易手續費。

  日前,江蘇江陰警方搗毀這一虛假白銀投資平臺,該詐騙團夥利用虛假平臺吸引眾多投資者加入,短短半年時間瘋狂斂財600多萬元。犯罪嫌疑人李某交代,他做的就是一個假平臺,投資者看到的交易數據都是假的,而他們投入的錢早就進了自己的腰包,用於支付員工工資和個人揮霍。

  李某等人是如何讓投資者越陷越深?

  通過對團夥成員的審訊與調查,江蘇省公安廳刑偵專家揭開了白銀投資騙局。

  首先,李某等人雇傭專業客服拉人入夥。刑偵專家介紹,李某雇傭了很多年輕女孩,然後從網上買來一些比較高級別的QQ賬號,然後讓這些女孩子操作賬號,加入一些股票投資群,從中挑選目標拉入投資平臺炒白銀。

  “這種方式很具迷惑性,不少投資者以為是同行,就輕信加入。”刑偵專家説,李某經營的白銀投資平臺加入十分方便,只要安裝一個客戶端就可以了,而且一開始李某總會給新進的投資者一些甜頭,所以很多人便相信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渠道。

  頻繁交易、虛假資訊造成虧損假像

  一旦投資者的資金進入平臺,那麼賺錢還是賠錢就都是李某等人説了算了。

  為了製造虧損假像,李某培訓了不少“導師”,他們主要服務於投資者,為他們的投資操作提供“指導”。

  據李某交代,讓投資者虧損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們頻繁交易。“交易一筆的手續費是800元,只要他們頻繁交易,收手續費就夠了。”李某説。

  確實,陳先生就因為頻繁交易,不僅“虧損”,而且付出了23萬元手續費的代價。

  除了頻繁交易外,李某的另一個斂財手段就是讓“導師”們散播假消息。

  刑偵專家介紹,李某等人發現有大量資金進入投資平臺,或者有投資者賺錢後,便開始散播假消息。由“導師”在交易前進行“喊話”,暗示接下來的行情是大漲還是大跌。投資者一旦聽信他們的話進行操作,那麼行情往往是相反的,於是便出現大面積虧損。

  警方提醒投資理財要通過正規渠道

  賺了錢就將資金撤出來,這樣不就不會被騙了嗎?不少人可能有這樣的疑問。

  “犯罪嫌疑人怎麼會那麼輕易讓你撤出資金呢?”刑偵專家介紹,李某確實遇到很多投資者要求撤出資金,他當然不能放跑他們,於是便採用拖延戰術。

  一般,李某會讓客服經理告訴投資者,因為公司系統故障,暫時不能提現。然後在拖延的時間裏讓“導師”加大忽悠力度。等公司系統“好”了,投資者本來賺的錢也已經虧得所剩無幾了。

  刑偵專家表示,近年來隨著市民投資意識的提高,各類投資公司層出不窮,其中就有不法分子混雜其中,隨時準備渾水摸魚。

  在此,警方提醒廣大投資者,投資理財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切勿輕信他人推薦,對於投資理財公司應該了解公司資質,不要盲目進入。

  刑偵專家介紹,一般來説,像代理投資期貨交易都是需要金融監管部門審批的,只有取得相應的資質才能經營。因此,市民在參與此類投資時,一定要摸清企業資質,如果對方無法提供相關資質證書,那麼很可能是虛假平臺。

  “李某的虛假平臺還有一個很典型的特徵,就是資金沒有交給銀行託管,而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入了個人腰包。”刑偵專家表示,如果投資者發現資金並非銀行託管,那麼基本可以認定這個投資平臺不正規,不能進入。(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