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央企恒天緣何接連“棄子”

  • 發佈時間:2015-05-29 08:11:1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去年開始,很多央企老總都想著如何將旗下好資産分裝到原有主業不濟的上市公司去,而後來他們意識到,與其絞盡腦汁進行資産騰挪,不如趕緊將這些困境中的殼公司賣掉,趁現在註冊制尚未實施殼資源還有價值,所回籠的資金則投入優勢産業。等註冊制實施後,優質資産不愁沒有上市平臺。”某大型券商資深人士對上證報記者表示。

  而隨著市場的火爆,央企上市公司賣殼更趨活躍,近期最典型的例子當屬恒天集團,繼去年連續賣殼中國服裝(現新洋豐)和恒天天鵝後,昨日再棄“一子”,將旗下*ST海龍控股權以10億元價格售予溫州樂清虞文品家族旗下的興樂集團。

  ?恒天集團A股“棄三留一”

  去年12月12日開始連續停牌的*ST海龍昨日公告,近日公司控股股東恒天集團已與興樂集團簽訂股份轉讓協議,擬向後者轉讓*ST海龍股份2億股,佔總股本的23.15%,轉讓價格為5.19元/股,轉讓總價為10.38億元。恒天集團目前持有*ST海龍的29.77%股權。上述轉讓完成後,*ST海龍控股股東將變更為興樂集團。

  興樂集團主要從事電線電纜業務,2014年營業收入約13億元,凈利潤9482萬元左右。興樂集團表示,未來將適時啟動注入資産籌劃重組,將電線電纜等主業資産和旗下其他優質資産置入上市公司,以恢復和增強恒天海龍持續發展能力。

  對恒天集團來説,“賣殼”已不是第一次,2014年其相繼出售了中國服裝與恒天天鵝的控股權,從資本市場上回收了20多億元的現金。恒天集團董事長張傑曾對媒體坦言:“恒天集團在資本市場的玩法其實沒有什麼創新,只是這一陣市場表現比較好,就把股權讓渡出去,回收大量現金。”

  而上述兩家由央企變民企的上市公司也迎來了新活力。其中,中國服裝(現“新洋豐”)于2014年2月被民企新洋豐肥業借殼,公司由紡織業轉型進入化肥業。此後中國恒天不斷減持新洋豐股權,並於2014年9月完全退出,累計套現規模在10億元以上。另一家恒天天鵝則于去年12月公告,深圳市華訊方舟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華訊方舟”)擬以5.94元每股的價格受讓中國恒天和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的恒天天鵝29.8%股份,轉讓價款總額為13.41億元。今年4月,新東家亮出16億元注資“彩禮”,恒天天鵝擬由業績不濟的粘膠長絲“改行”軍事通信。該注資方案給公司帶來八個漲停板,隨後恒天天鵝于5月8日繼續停牌籌劃非公開發行事項。而此時,恒天集團還持有恒天天鵝18.27%的股權作為“底倉”。

  隨著*ST海龍的賣殼,目前中國恒天旗下的A股上市平臺僅剩經緯紡機,兼營商用汽車、醫療設備、農用機械以及信託業務。而與資本市場賣殼回籠資金相對應的,是中國恒天不斷開拓新興産業。公開資訊顯示,2015年第一天上班,張傑就到中國銀監會去溝通中國恒天成立財務公司的事宜;1月20日,中國恒天的新能源汽車總部項目落戶天津濱海高新區。

  困境倒逼央企上市公司重組

  實際上,在本輪國企改革的推進過程中,困境型央企上市公司的資本運作普遍更為積極,包括通過協議方式賣殼給民企,或者直接由民企借殼上市的現象不斷涌現。據上證報記者統計,除了上述中國服裝、恒天天鵝之外,還有中國電子産業集團賣殼國民技術、民企集裝箱物流公司借殼黑化股份等,當然也不乏國投中魯賣殼流産這樣的案例。

  其中,中國電子産業集團(CEC)旗下中國華大出售國民技術的控制權,早在2013年就已確定,為CEC啟動結構調整及資産整合打響了“發令槍”。此後,CEC的資産整合動作頻頻,不斷通過重組整合,壓縮層級,聚焦核心業務,剝離非核心業務。直到最近,上海貝嶺劃歸CEC旗下積體電路統一運營平臺華大半導體直控,代表CEC積體電路板塊整合提速;此外,彩虹股份的控股股東彩虹電子和間接控股股東彩虹集團擬分別將其持有的公司大部分股權轉讓給中電彩虹之事也獲得了實質進展,CEC資産整合多路並進。

  而被民企借殼黑化股份,則成為原大股東中國化工集團近兩年整合的第五家上市公司,在此之前,該集團已相繼啟動了對沙隆達A天科股份藍星新材瀋陽化工的股權梳理和業務整頓。資料顯示,中國化工集團原本旗下有九家A股上市公司、六大業務板塊,但是處於“大而不強”的狀態,為擺脫這種窘境,2013年底中國化工集團加快了對旗下業務的整合。按照計劃,未來其六項業務將縮減為四項,即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以及基礎化工。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化工集團旗下還有一家與黑化股份處境相似的上市公司,即河池化工,是一家化肥上市公司,尿素産能僅34萬噸每年,規模小,效益差。近兩年,公司不得不通過持續拋售所持國海證券股票維持“生計”。他是否會成為中國化工集團的下一個“動刀”標的,值得市場關注。

  國泰君安在近期研報中表示,作為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負面清單的制定正在取得突破。在負面清單以外,産業集中度不高、核心競爭力與國際同行業的大型企業存在一定差距、存在惡性競爭或者嚴重産能過剩的外向型行業,央企出現重組整合的可能較大。央企之中,建築施工、機械裝備、造船、鋼鐵冶金有色、電信設備等領域的重組需求更高。

央企控股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航太資訊 27.13 7.28%
2 中國長城 8.79 7.20%
3 有研新材 11.38 6.75%
4 易華錄 34.11 5.96%
5 中航飛機 18.18 5.8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中環裝備 14.12 -3.81%
2 國投中魯 12.52 -3.32%
3 天科股份 12.31 -3.15%
4 中材節能 9.58 -3.04%
5 淩雲股份 15.21 -2.75%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