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韓都衣舍:網銷冠軍光環下的陰影

  • 發佈時間:2015-05-27 14:5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徐小姐,從2009年讀大學起,就一直熱衷於網購服裝,幾乎每天都有快遞送到府。在諸多女裝品牌中,她最喜歡“逛”的,就是“款式多樣、物美價廉、好評如潮”的韓都衣舍。最近,韓都衣舍卻被曝出服裝品質不合格。徐小姐大吃一驚:“韓都衣舍可是‘雙十一’銷售冠軍,居然會品質不過關?真不敢相信!”

  銷售冠軍遭遇抽檢不合格

  數據顯示,2014年“雙十一”,韓都衣舍集團銷售總額達2.79億元、服裝售罄率70%,位列第一。

  韓都衣舍集團創立於2006年,目前擁有16個子品牌和逾 600人的時尚設計師團隊。成立至今,累計超過2000多萬人選擇在韓都衣舍購物,店舖單日最高訪客1500多萬人次,單日店舖最高瀏覽量超過5500萬次。

  然而,今年3月份,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披露的《2014年第4季度流通領域網購服裝品質抽檢不合格情況表》中,韓都衣舍赫然在列。

  根據上海市工商局官網消息,該局對天貓、東方CJ、1號店、H&M、ASOS、G-STAR RAW、麥網M18等25家網站銷售的46個品牌116個批次服裝進行了市場檢查和品質抽檢,經檢測,有30個批次不合格。其中,“麥網M18.com”銷售的韓都衣舍HSTYLE打底褲(貨號:PC3292,標稱生産企業:山東韓都衣舍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被上海市工商局抽檢出“纖維含量”不合格。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韓都衣舍第一次被監管部門“點名”了:

  2013年3月,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公佈的“82種網購嬰童服裝比較試驗結果”中,韓都衣舍官網銷售的MINIZARU外套(貨號ZT201003)“耐濕摩擦色牢度”不合格。

  2014年8月,麥考林韓都衣舍旗艦店銷售的襯衫(貨號MV3226)被江蘇省質監局抽檢出“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

  江蘇省質監局還特別在抽檢情況説明中寫到:色牢度是被列入國家強制標準的必檢項目,如果染色牢度不合格,染料就可能在摩擦、出汗後溶解,通過皮膚被人體吸收,使細胞發生結構與功能的變化,誘發人體病變。

  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皮膚科孫醫師接受《經濟》記者採訪時也表示,長期穿著色牢度、pH值等安全性指標不合格的服裝,極易引發皮炎,甚至導致細菌感染。

  一次次的抽檢不合格,給銷售冠軍的信用蒙上了一層陰影。

  涉嫌欺騙消費者誠信受質疑

  國家服裝品質監督檢驗中心資深檢驗員林茂華告訴《經濟》記者,在大部分情況下,纖維含量雖然不會嚴重影響産品的外觀和穿著,但卻是紡織品內在品質的重要指標,決定著産品價格。“纖維含量與標示值不符,有欺騙消費者之嫌,涉及企業誠信問題”。

  面對上海市工商局的抽檢結果,韓都衣舍作何感想?又將如何彌補消費者的損失?

  《經濟》記者多次撥打韓都衣舍客服電話,希望能與其相關負責人取得聯繫。客服人員最初表示對抽檢結果並不知情,需要與總部核實,後來則請記者留下聯繫方式及採訪問題,但一直拒絕透露公司相關部門的聯繫方式。截至發稿日,記者仍未能與韓都衣舍方面取得實質性聯繫。

  自詡中國“網際網路快時尚”第一品牌、倍受消費者信賴的韓都衣舍,一直沒有正面回應上述抽查結果。其相關負責人最近一次對服裝品質問題的回應,也僅僅是語焉不詳地表示:公司沒有實體店,對於各地抽檢的情況並不知情,公司也沒有收到反饋,需要調查核實後給記者回復。

  《經濟》記者就此詢問上海市工商局時,對方透露:“此次網購服裝抽檢,我們採取了網上下單、遠端抽樣、跟蹤物流、全程公證的抽檢模式。商品抽查檢驗的結果,也已經郵寄給了被抽樣的經營者。”對於檢驗不合格的樣品,上海市工商局不僅責令被抽樣的經營者立即停止銷售,還通知了其標稱生産者,並將相關情況交由屬地工商部門立案調查。

  記者遂以“PC3292”(即抽檢不合格打底褲的貨號)為關鍵詞,檢索了包括韓都衣舍官網、天貓商城、京東、麥網M18.com等電商平臺,均顯示該款商品已經下架。

  韓都衣舍方面顯然知情,卻對此事一直避而不談,也難怪社交網路上罵聲一片。微網志用戶“胖胖胖亞鵬”評論稱,韓都衣舍品質確實不好,淘寶上都是刷單的;微網志用戶“田村美久”則將此事與韓都衣捨得代言人全智賢聯繫起來,評論稱,錢都給代言人了,哪有餘錢提高品質?還有人後悔購入韓都衣舍服裝,聲稱要聯繫客服退貨。

  監管需從源頭把好關

  實際上,韓都衣捨得品質不合格問題並非個例。

  僅今年年初公佈的幾次抽檢情況顯示:湖南省工商局抽查服裝樣品49組,不合格9組,不合格率18.3%;黑龍江省工商局抽查中,11個品牌的13個羊絨羊毛服裝樣品不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局抽查的羽絨服和針織服裝不合格率竟分別高達56.7%和52%。

  原因何在?林茂華認為,主要就在於監管部門的管理手段過於單一。“抽查是我國服裝品質監管的主要手段,有時甚至是唯一的手段。”

  就此,《經濟》記者致函上海市工商局,詢問服裝品質監管的手段有哪些。其在書面答覆中表示:“我局嚴格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産品品質法》的規定,對服裝品質進行抽查;與此同時,根據抽查檢驗的結果和消費者的投訴舉報,加大對經營者經銷不合格服裝的處罰力度,運用建議、約談、示範等方式,指導督促經銷服裝的經營者加強自律。支援、鼓勵經營者加強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督促經營者建立健全內部商品品質管理制度。”

  如此看來,服裝品質的常規監管手段,確實非常有限。更何況,“一件服裝能不能抽檢合格,從根本上講,取決於布料和輔料是否達標”,林茂華説,“監管部門沒有對源頭把關,産業鏈尾端的産品品質又怎麼能得到有效控制呢?”

  林茂華告訴《經濟》記者,成品服裝的某項指標超標,可能是由於服裝原料在種植過程中使用的殺蟲劑、化肥等有毒有害物質殘留其上,也可能是因為加工製造過程中使用的阻燃劑、熒光劑不符合標準,使服裝再度受污染。

  有鋻於此,林茂華認為,服裝品質問題的監管,不能僅僅依賴工商部門對於流通領域服裝的抽查檢驗,應當積極構建供應商註冊制度。“所謂供應商註冊制度,其核心思想就是將紡織品所用到的化學品都納入到監管範圍內,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有毒有害物質流入成品服裝。”

  實際上,國內已有這方面的嘗試。

  2008年,日本纖維産業聯盟開始著手制定對特定偶氮染料的選定、限制方法,並於2010年8月正式向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進出口商會提交了“紡織品不使用特定偶氮染料行業自律標準”,計劃對輸日紡織品進行特定偶氮染料檢測。為避免因産品逐批檢測增加出口企業成本,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與日本纖維産業聯盟經過兩年多的磋商,最終建立了“白名單管理體系”。

  按照其官方介紹:凡是承諾不使用“特定偶氮染料”,且樣品檢測合格的紡織企業,均可向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申請加入“白名單”;聯合會專家審核合格、並授予企業白名單資質後,企業自身及其下游出口日本時,可免檢特定偶氮染料。與此同時,白名單註冊系統也是針對貿易的可溯源管理機制:上游染色企業和下游出口企業通過這套系統向採購商傳遞不使用特定偶氮染料承諾書和白名單資質代碼,通過白名單資質代碼在供應鏈中的傳遞,各個環節的供應商及採購商,都可以登錄紡織品安全網對該代碼的進行追溯查詢,實現紡織産品的可溯源,從而確保每個交易環節的安全性。

  截至目前,具備“白名單”資質的企業已達107家。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夏令敏認為,白名單管理體系反映了市場對綠色紡織品的新要求,也體現了行業應盡的社會責任。“相關機構要提升紡織行業化學品的管控水準,進一步健全紡織品安全追溯平臺,強化紡織品安全誠信體系建設。只有強化紡織品品質安全工作才能適應消費者不斷提升的訴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