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市場環境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平臺

  • 發佈時間:2015-05-26 17:17:35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沒有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就沒有唐朝的科技繁榮。唐朝開國就採取開關弛禁、零商稅、零資源稅的“寬商利末”政策,逐步消除了束縛科技創新的制度障礙。

  中唐以後,坊市限制被打破,商業貿易有了很大發展,在稅制上,唐中期實行“兩稅法”改革,“唯以資産為宗,不以丁身為本”,更有利於營建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使市場能充分發揮自發調節功能,各種創造發明能在市場上創造價值。同時,政府還運用稅收減免等政策,激勵生産者採用先進的科技成果。在技術人才上,政府逐漸取消了手工業技術人才的人身依附關係,採取雇傭的方式,解放了大量科技人才,他們的才能得以在市場中充分施展。採掘業向私人放開,極大推動了採掘技術的提高,煤炭的開採和灌鋼法的發明被稱作煤鐵革命,中國經濟發展進入煤鐵時代,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技術革命。

  市場需求給了科技創新很大的空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新産品、新發明不斷涌現。紙、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四大發明都是前代就有的發明,又多次失傳,而直到宋代才有了應用的市場,如指南針廣泛運用於航海和軍事,技術也在市場運用中不斷改進,而真正鞏固下來。

  唐宋時期較為發達的市場經濟,使很多人通過技術創新和開發新産品致富,極大鼓勵了科技創新。如採用復種技術致富(《陸游集》)、擅養鯉魚而致富(《説乳》)、製造新藥致富(《清異錄》)等。在公私工場中,也以科技水準作為評價雇工的標準。在《澠水燕談錄》裏記載,宋代官營工場根據技術等級評價給予工資。

  唐宋時期,産業集聚現象開始出現,如景德鎮的瓷器生産基地、成都的絲織業生産基地、徽州的造紙業生産基地、杭州的圖書出版基地等,都帶動了産業的創新升級。唐宋時期市場經濟的興盛也帶動了貨幣經濟的發展,邸店、櫃坊形式的金融産業開始出現,飛錢、便錢這樣類似匯票的金融業務萌芽併發展,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也是在這個時候産生的。金融行業和金融資本的出現,進一步推動了財富的集聚和各産業的擴大,為科技創新提供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

  農業種植技術和農業機械的運用,使農業生産率得到很大提高,釋放出更多的土地種植經濟作物,更多的剩餘勞動力從事手工業和服務業。為了謀求更大利潤,冶鐵業不斷改進技術,發明出適應耕作過程各個環節的工具,並隨著中原市場飽和,不斷向邊緣地區推銷,促進了各地農業技術的進步和産業結構的調整。唐宋時期,農業內部的分化已經非常明顯,經濟作物種植的比重持續上升,工商業的規模不斷擴大。産業結構的深刻變化也帶來了稅收結構的深刻的變化,來自工商業的稅收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超過了農業稅,並持續上漲。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工商稅比重最高的時期。在市場和科技的合力作用下,一些資源貧乏的地區也有了産業的升級,經濟得到發展。如徽州地區,山地崎嶇,耕作艱辛,所獲有限,但憑藉著技術創新,成為紙張生産基地,並帶動筆墨硯等文具産業全面發展。成都並非蠶絲的生産地,卻因技術領先,成為絲織業的重要基地。

  (作者單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