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基金互認 啟動跨境投資新渠道

  • 發佈時間:2015-05-25 08:29:25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欣

  證監會22日宣佈,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開展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工作,自7月1日起實行,初始投資額度為資金進出各3000億元人民幣。

  兩地市場均將此視為重大利好,港股國企夜期當日晚間大漲3.26%。分析人士認為,該消息對兩地市場的長遠發展及短期提振作用都十分明顯,但投資者的實際參與量則不可過高估計。

  基金互認拓寬跨境投資渠道

  兩地基金互認最早提出是在2013年1月,經過兩年多的漫長談判才最終達成了共識。

  根據備忘錄,符合條件的內地公募基金通過簡易的認可程式後,即可向香港投資者銷售。反之亦然。初始投資額度為資金進出各3000億元人民幣。

  按照要求,符合互認條件的基金須成立一年以上,資産規模2億元人民幣以上,在對方市場銷售的規模佔基金資産比重不超過50%。

  據證監會公佈的測算數據,截至去年底,符合互認條件的香港基金有100隻左右;截至一季度末,內地符合互認條件的基金有850隻左右。

  從目前兩地基金的規模總量來看,符合互認條件的基金佔比並不大。目前香港晨星有1000多只基金,而內地公募基金規模已逾6萬億元。可見,此事的真正意義在於為跨境投資提供了一個新的渠道,內地公募基金有望“出海”分銷到香港市場,同時國際資金也可進一步開啟中國投資大門。

  基金操作風格差異大

  基金互認消息既出,兩地市場投資者均將其視為利好,雀躍以待。

  港股國企夜期上週五晚間便大漲460點,漲幅高達3.26%。內地媒體也都以“重大利好”為標題報道此事。

  分析人士認為,基金互認對兩地市場無疑具有深遠影響,短期的提振作用也值得期待。但是香港與內地公募基金的投資風格差異較大,互認易,而真正的認同並不容易。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代宏坤認為,相比之下,國內的公募基金比較靈活,配置的靈活度比較大,契約上的約定相對寬泛,基金經理在操作上也比較靈活,換手率普遍比國際市場上高。國內基金的換手率和交易頻繁度比較快,也偏好一些成長的股票。

  實際上,這與內地投資者的偏好有一定關係,內地基金投資者的投資週期相對更短,期望的回報也會更高一些,要求短時期內有更好的效果。

  這一點顯然與香港的基金投資風格有明顯不同。

  記者曾多次採訪海外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一個最突出的區別是海外基金經理對偏股型基金的契約的理解。一位曾多年在香港執掌偏股型基金、後在國內公募基金管理QDII産品的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在海外市場做股票型基金,基本上基金成立後都會把股票倉位打滿,“我的任務是選擇有價值的好股票,不會因為市場的大幅波動而來回加減倉位,所謂做波段。如果投資者覺得市場不好,他可以選擇贖回基金。”這意味著海外的基金經理大多數情況下只擇股、不擇時,而把擇時的工作交給投資者自己來做。

  已經習慣了A股基金高換手、做波段特徵的內地基民,是否能夠接受海外基金的這種操作模式?香港投資者能否認同A股基金對於成長股的大膽追逐?這似乎都未可知。代宏坤認為,基金互認正式開始之後,資金的流動性不會像想像的那麼大。雖然額度是3000億,但到時市場的實際影響還需要視乎實際使用量。

  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也提出:“關於香港基金:熱烈歡迎,冷靜對待。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考慮是否投資。”

  合資基金率先與外方股東合作

  基金互認的出現,讓當前市場上的QDII與QFII産品處境變得有些尷尬。

  在此之前,QDII與QFII實際上是國內資本市場開放特殊的制度安排。但是隨著基金互認這種更高層次的資本開放制度的出現,對原來這兩種制度顯然是一種替代的關係。有消息指,未來可能會對QDII和QFII有新的規則安排。

  實際上,國內公募基金已經紛紛啟動了基金互認背景下新的走出去戰略,合資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公司便第一時間宣佈,將與外方股東啟動基金互認合作。

  景順長城基金是國內首家中美合資基金公司,在內地市場經營12年時間;景順香港作為景順集團的亞洲機構,在大中華地區已經深耕30年。景順集團大中華、新加坡及南韓區行政總裁潘新江透露,已經看到香港投資者在購買境內A股産品方面的強大需求,將通過與景順長城基金的合作,爭取成為首批開展基金互認的機構,為香港投資者引入景順長城基金旗下A股産品。目前景順長城旗下共有43隻開放式基金,建立了覆蓋高中低風險等級的較為完善的産品線。

  南方基金國際業務部負責人黃亮也表示,南方基金對於陸港基金互認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前期準備工作。南方基金産品線齊全,相信多類産品都會受到香港本地甚至海外客戶的認同。“互認業務開展初期,我們會將重點放在更符合香港投資人投資習慣的股票基金和固定收益産品,隨著香港客戶對於國內産品類型認知的增加,會陸續推出其他種類的産品。在香港和國內市場的投資上,我們具有較強的投資和研究優勢,相信會在競爭中取得優勢。”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

  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

  有助香港資産管理髮展

  新華社香港5月24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24日在其個人網志上發文表示,內地與香港落實基金互認是令人鼓舞的喜訊,這對於香港金融市場具有長遠影響,對於金融市場多元化發展,以及資産管理業務的發展,具有標誌性意義。

  曾俊華表示,在不久的將來,兩地投資者都能夠有更多的基金産品選擇,對於世界各地的基金同業,只要落戶香港就擁有了一個可以打入13億人市場的黃金機會,吸引力可想而知,“這對於香港要打造成為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資産管理中心和投資平臺,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曾俊華看來,香港金融業作為四大支柱産業之一,多年來一直朝多元化和高增值方向發展,“目前的金融市場發展,與上世紀已不可以同日而語。以香港交易所為例,自從收購了倫敦金屬交易所之後,港交所的業務由原來的集中于證券交易和衍生産品市場,到近年商品期貨市場亦得到了長足發展,成交量創出新高。”

  曾俊華認為,金融業和本地其他傳統優勢産業一樣,從未因已有優勢而放緩發展步伐。各産業一直都不斷自我更新和完善,配合國家以及亞洲的迅速發展,和環球經濟形勢的演變,時刻留意最新的發展機會,令香港整體經濟結構持續朝著更立體、更多元的方向進發。“這種靈活多變的特質,正是香港經濟能夠維持長久生命力的動力來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