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逐利投機別成中概股“回家的誘惑”

  • 發佈時間:2015-05-21 02:31:54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談股論市

  在過去長時間的熊市中,這些中概股避A股唯恐不及,如今創業板泡沫式的動輒百倍市盈率,應該説正是這次中概股“回家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5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世安表示,未來上交所將打造擁有更具包容性的戰略新興板。他指出,戰略新興板將淡化盈利要求,引入以市值為核心的財務指標組合,為股權架構或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特殊性的公司,預留了上市空間。

  初露眉目的設計方案,顯示未來即將設立的戰略新興板與目前的主機板和創業板等都有明確的區別,沒有財務指標的硬性要求,將為不少尚未有盈利、處於創業期的網際網路公司上市開了綠燈,更為重要的是,也為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回國上市建立了通道。

  曾經擬赴海外上市,後又轉上A股的暴風科技目前已經創造了新股上市連續漲停的紀錄,從7.14元/股的發行價一路上漲至昨日的300.81元/股,股價漲幅已逾40倍。分眾傳媒、學大教育正在通過各種渠道變相回歸A股,其目的無非是希望能夠分享A股的牛市紅利。

  在此之前,中概股如果想要回歸A股,在制度上依然面臨著無法在A股上市的同樣門檻。比如公司需要實現盈利,公司股權需要拆解VIE架構,同時,還需要等待A股上市的排隊。這對於中概股的回歸來説,將會是一個極為漫長的旅程。

  然而,當年遠赴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中,除了分眾、學大等中小型企業,更有包括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在內的中國網際網路巨頭。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因此,設立戰略新興板,避開A股的門檻限制,讓本土資本市場具備接納這些優質企業回歸的渠道是中國資本市場多元化發展的應有之義。

  但是,伴隨著上市模式的多元化,監管層面的更新也應當適時跟上。戰略新興板更為包容性的上市渠道設計事實上正是在與國際資本市場模式接軌,為初創的、以網際網路業態為代表的新商業模式企業給予融資服務,但是,目前已有的證券監管規則都是針對以A股主機板為主的證券交易,對於上市公司的資訊披露、公司治理、財務規範等要求都與戰略新興板即將接納的企業完全不同;這些都要求監管層面的制度設計更為嚴謹,設立與國際接軌的標準規範,這樣才能保證戰略新興板承載的資本市場功能,不再度淪為被市場詬病的“投機市場”。

  意圖歸來的中概股雖然經歷了美股嚴格監管的洗禮,但是,在A股牛市大潮下紛紛謀求歸來,很難不讓人覺得是意圖分牛市一杯羹。在過去長時間的熊市中,這些中概股避A股唯恐不及,如今創業板泡沫式的動輒百倍市盈率,應該説正是這次中概股“回家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實,除了BAT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許多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因為盈利能力以及未來發展並不被市場看好,在美股資本市場上已經幾乎喪失了融資功能。這樣的公司回歸國內資本市場,固然能夠平衡國內資本市場網際網路概念公司的極度稀缺供給,有助於市場資源的更合理分配,但是,如果回歸的目的確是希望能夠獲得與暴風科技類似的市場炒作,那就背離了戰略新興板設立的初衷。

  因此,戰略新興板應當保持與國際資本市場一致的監管標準,不能夠成為在美國資本市場難以為繼的公司的“退路”,更不能成為這些企業以追逐投機為目的的“回家的誘惑”。

  □林川(媒體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