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朱鹮種群擴大獲突破:南方地區野放朱鹮繁殖成功

  • 發佈時間:2015-05-21 00:33:21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5月20日,浙江省德清縣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的老許像往常那樣查看野放朱鹮築巢孵化情況。當他來到一棵樹下時,隱約聽得唧唧的叫聲,立即掏出望遠鏡觀望,只見一個小腦袋正從巢內探出。這一幕讓老許喜出望外,小朱鹮終於破殼而出了。

  據浙江省林業廳野生動物保護總站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我國南方地區首次朱鹮野外自然繁殖成功,也是我國朱鹮種群擴大的一個重大突破

  2008年4月,浙江大學和德清縣聯合在下渚湖實施了“朱鹮異地保護暨浙江種群重建項目”。當年從陜西引進5對朱鹮,至去年種群數量已達到146隻。

  去年11月12日,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實施了朱鹮野化放飛計劃,當天33隻朱鹮飛出籠舍。“朱鹮野化放飛只是一個儀式,人工繁育的朱鹮到了野外能否生存,能否繁育後代擴大野生種群,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基地的工作人員表示,經過數月密切跟蹤觀察,發現這批野放的朱鹮經受住了野外環境的考驗,頑強地生存了下來。

  今年4月初,基地工作人員找到了朱鹮巢,不久後發現朱鹮已經産蛋,正在孵化。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工作人員説,現在小朱鹮破殼而出,表明野放朱鹮繁殖成功。

  浙江大學特聘教授、國家瀕危野生動植物種質基因保護中心主任、朱鹮異地保護暨浙江種群重建項目負責人方盛國説,其實朱鹮在野外生存很不容易,它對環境的要求非常苛刻,能夠在野外繁殖孵化則更難。德清放飛的33隻朱鹮只有3對築巢繁殖,且到現在為止只發現一隻雛鳥。

  【資料連結】

  朱鹮(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鹮係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産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紀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于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我國陜西省南部的漢中市洋縣秦嶺南麓僅有7隻野生種群,後經人工繁殖,種群數量已達到2000多只(2014年),其中野外種群數量突破1500多只,朱鹮的分佈地域已經從陜西南部擴大到河南、浙江等地。(記者岳德亮)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