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智庫積極肯定“一帶一路”倡議
- 發佈時間:2015-05-20 06: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3年,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德國智庫通過直接給政府提供諮詢、撰寫研究報告或簡報、接受媒體採訪、參加相關的研討會等方式對這一構想給予了充分關注。他們的觀點具有較高的研究和借鑒價值。現將有關內容編發,以饗讀者
德國智庫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評價積極肯定。墨卡托中國研究所研究員魯道爾夫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並非只是簡單地將中國和歐洲連接在一起,而是旨在建設一個跨地區基礎建設網路,這一網路包含油氣管道、鐵路和深海港口等。這將是一個長期項目,至少需要幾十年才能建成。中國通過該倡議加大了將其政治和經濟抱負轉向海外的力度。
德國國際政策與安全研究所(又名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亞洲研究小組研究員高亭亭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法絕非空洞而膚淺的辭藻,也不只是一個歷史符號的回歸,而是凝聚了中國政府長期發展與歐亞鄰國關係的努力。一直以來,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方世界較少關注中國在其西部鄰國的積極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出臺標誌著新一屆中國政府的外交更加自信,並已做好準備,將其影響力擴大到歐亞區域。
德國席勒研究所創始人拉魯什2014年在接受多家媒體有關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採訪時指出,古代絲綢之路為人類開啟了一個相互理解的時代,“一帶一路”倡議則將攜手現代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更多的文明成果,是人類發展新紀元的開端。此外,該倡議會帶來一個比現在更人道的時代,人們不再通過戰爭來化解衝突,而是通過更緊密的溝通聯繫來實現共同目標,這有助於構建世界和平新秩序。
德國智庫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符合德國以及歐洲的利益,為中國與德國以及歐洲之間的合作創造了機會。德國外交政策協會會長桑德施耐德認為,不僅僅是德國對與中國發展貿易感興趣,興趣是相互的,中國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項目時也需要德國的支援,以便加深與西方的交流,並應對國內經濟領域面臨的挑戰。
墨卡托中國研究所所長韓博天在為德國外交部專門撰寫的文章中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涉及的區域理應在經濟上持續發展並參與全球交流,不能通過軍事派駐或是逐一提供發展援助來實現這一區域的政治穩定。不管是從經濟角度看,還是從安全政治角度看,“一帶一路”倡議都是中國、德國以及歐洲的首要的共同利益。他建議以後不能只是消極記錄中方宣佈的外交戰略,或是條件反射地予以拒絕,而應該積極利用中國的提議,使之成為雙方加深合作的助力器。他指出,歐洲也已出臺具有互補性的倡議,例如“歐高亞運輸走廊項目”(TRACECA)以及“向歐洲輸送石油和天然氣國家間項目”(INOGATE)等。這些項目對德國、歐洲以及中國在中亞和西亞共同開發項目提供了合作的契機。
高亭亭研究員指出,德國和歐洲必須看到中國在歐亞區域的經濟潛力。這就意味著,歐盟不僅需要發展與歐亞地區不同的戰略,同時還特別需要與中國就“絲綢之路經濟帶”展開對話。為此,她建議歐洲建立長期、專門的中歐“一帶一路”對話機制。這一對話機制將在兩個方面大有裨益:一方面,這一對話機制將使歐亞這個大區域內的交流更加便捷,目前中方已經成功舉行過相關會議,但鮮有歐洲代表參加;另一方面,中國和歐盟可以在對話機制框架內找到能夠進行有針對性合作的領域。
高亭亭特別指出,中國和歐盟之間的關係機制化程度已經很高,中歐“一帶一路”對話機制不能發展成為中歐之間的又一個抽象的磋商機制,而應擁有具體明晰的目標。雙方可以在基礎建設領域、農業領域、環保以及城鎮化建設方面共同開發合作項目。她建議歐洲的相關專家積極參與中國的“一軌半外交”或“二軌外交”,這樣不僅有利於歐洲專家更好理解中國的相關政策,同時也有利於推動中歐在中歐絲綢之路對話方塊架內的正式合作。
(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