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開“豪車”的“養路工”

  • 發佈時間:2015-05-20 01:31:1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第二看臺

  ■檔案

  張海濱,38歲,中共黨員,1997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上海大機運用檢修段維修施工三隊隊長。先後被授予2004年至2006年度上海市勞動模範,2006年全國鐵路“火車頭”獎章;2014年度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5年度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剛剛獲得2015年度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的張海濱,是上海大機運用檢修段維修施工三隊的隊長。

  他帶領著施工隊100多名漢子,開著價值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豪車”,長年累月奮戰在華夏大地萬里鐵道線上。

  為了掌握核心技術,他帶領的團隊積極開展科研攻關,進行合理改造,不斷優化機械性能,大大提高了大型養路機械施工效率,多次創造大型養路機械世界施工紀錄。

  38歲的張海濱,來自上海郊區。1997年8月哈爾濱鐵路機械工程學校畢業後分配在上海工務機械化段,從實習生幹起,先後擔任清篩機、搗固車、穩定車等大型工務養路機械操作手、副機長、機長,施工隊技術員,2002年提拔為施工隊副隊長,2003年提拔為隊長。

  他帶領的施工團隊是中國鐵路機械化養護的先鋒隊,他們擁有的“豪車”,處於世界領先水準,價值近億元的大修列車目前全國只有兩台,價值近2億元的路基處理車目前全國只有一台。

  這些世界領先的設備,對施工時間的要求特別高。按設計要求,這些設備工作時封鎖施工時間需要一個星期,才能完成作業,而在我國繁忙鐵路幹線上施工,封鎖時間只允許3至6小時。怎麼辦?張海濱帶領技術人員對這些大型機械進行科研攻關,一分鐘一分鐘緊縮流程。

  路基夯拍器,國外同行組裝需要半天時間,他們經過反覆改進與演練,把時間縮短到半個小時,而且可以與施工準備同步進行;路基處理車破碎機原來的流量偏小,超過流量就會卡死,張海濱帶領大家進行改進,加裝了分流裝置,從此後,破碎機工作既快又好,沒有發生卡死現象。

  2013年初,服役10年多的 P-95大修列車進入大修週期。國外機械製造廠家放出話來,必須按規定運往瑞士進行大修,否則,外方不提供大修技術和零配件。

  怎麼辦?如果將“豪車”運往國外,不僅大修的時間、費用無法確定,而且還影響生産。張海濱帶領施工團隊反覆研究,大膽提出了零配件用國産化替代、“豪車”在段內大修的設想。

  “自主大修總費用1200萬元,與採用等量進口件換修,節約3800多萬元。”上海大機運用檢修段黨委書記李京説,“豪車”自主大修既大大壓縮了修理時間,又節約大量費用,還培養鍛鍊了隊伍。

  ■短評

  弘揚勇於創新時代精神

  自強、勤奮、求實、創新,張海濱和他的團隊開著價值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豪車”,在中國鐵路養護維修中,創造了多個世界施工紀錄。

  張海濱是一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施工隊長。説他普通,因為他也是個平常人;説他不平凡,因為今年才38歲的他已經幹了12年施工隊長,帶領團隊打了無數場硬仗、惡仗。他在鐵路野外機械化大修施工最核心、也是最基層的崗位,他帶著他的“豪車”和“硬漢”團隊,轉戰南北,足跡遍佈全國。

  弘揚勞模精神,就是要像張海濱那樣,刻苦學習、勇於創新,無私奉獻。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全局廣大職工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升創造能力、創新能力,才能把自己塑造成為有智慧、有技術、能發明、會創新的新型勞動者,才能凝聚力量,戰勝一切困難,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創造新業績。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只有像張海濱那樣,不斷創新,才能趕上和超越世界先進水準,讓更多的“中國創造”不斷涌現,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期鐵路精神,為鐵路的改革發展作出新貢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