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西安市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違法犯罪活動

  • 發佈時間:2015-05-19 04:37:27  來源:西安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為遏制我市非法集資案件高發勢頭,《西安市2015年非法集資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已正式通過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2015年也由此成為“非法集資問題集中整治年”。記者了解到,針對非法集資問題的專項整治行動已在全市範圍內全面展開,通過專項整治行動努力為我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營造良好環境。

  專項整治│疏堵結合標本兼治

  近年來,我市非法集資案件不斷發生,涉案金額大,涉及人數多,化解處置難度大,已經成為影響我市經濟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雖然我市不斷加大防範和打擊非法集資工作力度,但由於非法集資問題存在隱蔽、複雜、利益相關等因素影響,我市民教機構、投資擔保類公司等行業領域的非法集資問題還比較突出。

  市政府決定將2015年作為“非法集資問題集中整治年”,在全市範圍內對非法集資問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記者了解到,各主管部門將聯手採取有力措施,疏堵並舉、標本兼治,堅決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集資行為,堅決遏制非法集資案件高發勢頭,最大限度追繳資産,減少群眾損失。同時,通過專項整治行動,加大力度進行宣傳,使群眾對非法集資的風險識別和防範能力提高,全社會形成遠離非法集資的輿論氛圍。

  預警機制│非法集資“零報告”

  “打防並舉、防治結合、打早打小,是整治非法集資問題的重要抓手。”針對防範非法集資話題,多位金融界專家受訪時,都對記者闡述了上述觀點。

  記者獲悉,此次的“整治年”行動中,市政府就提出了建立預警監測機制的針對性要求:各區(縣)、開發區和市級行業主(監)管部門對本區域、本行業領域非法集資問題專項整治工作負總責,主要領導作為第一責任人,對於重大問題和重要案件,親力親為協調督辦。同時,還進一步強化了預警監測措施,明確責任、實行資訊零報告制度。

  此外,專項整治還將開展非法集資風險排查,詳細掌握本區域、本行業領域涉及非法集資問題的風險底數,同時將日常業務監管與風險監測相結合,建立健全非法集資監測預警機制,公佈涉嫌非法集資線索舉報電話,做好資訊登記、梳理、通報和移送,有效化解風險隱患。

  長效治理│源頭治理根本防治

  記者了解到,為了徹底根除非法集資的生存土壤,我市將建立起針對性的長效防治機制。

  市政府要求,各區(縣)、開發區和市級行業主(監)管部門在深入摸排、掌握本區域、本行業領域的非法集資風險底數的基礎上,按照省市防範和打擊非法集資工作的相關要求制定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採取針對性措施堅決遏制各類非法集資活動,對已經立案的“拔點”,對沒有立案的“滅源”,堅持從源頭上治理、從根本上防治。

  據悉,政法機關在全市範圍內集中開展的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專項行動,將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大的案件作為專項行動的重點,同時將加快司法審理和資産處置,依法依規做好資金追繳保全、處置變現及資金清退。對情節較輕、社會影響較小,非法集資機構有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的,監督非法集資機構立即停止非法集資活動,並限期完成集資款的清理和清退;對情節嚴重、社會危害大的非法集資問題,堅持有案必立、有案必查、依法嚴厲打擊。

  加強自身“充電”

  遠離非法集資

  六種“投資機會”風險高

  近年來,形式、花樣不斷翻新的非法集資案件時有發生。在有關管理部門加大打擊力度的同時,市民群眾增強自身法律意識和金融常識,更是遠離非法集資陷阱的重要保障。本報再一次提醒廣大讀者,日常生活中若遇到下列 “投資機會”,則須保持高度警惕。

  騙局一近年來,以“養老”為旗號進行非法集資的案例並不少見。其中有兩大突出形式:一是以投資養老公寓、異地聯合安養為名,以高額回報、提供養老服務為誘餌,引誘老年群眾“加盟投資”;二是通過舉辦所謂的養生講座、免費體檢、免費旅遊、發放小禮品方式,引誘老年群眾投入資金。

  騙局二假冒民營銀行的名義,借國家支援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金融機構的政策,謊稱已經獲得或者正在申辦民營銀行的牌照,虛構民營銀行的名義發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騙局三非融資性擔保企業,以開展擔保業務為名非法集資。具體來説,有的是發售虛假的理財産品,有的是虛構借款方,修訂借款合同,以提供借款擔保名義非法吸收資金。

  騙局四以境外投資、高新科技開發為旗號,假冒或者虛構國際知名公司設立網站,並在網上發佈銷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開發高新技術等資訊,虛構股權上市增值前景或者許諾高額預期回報,誘騙群眾向指定的個人賬戶匯入資金,然後關閉網站,攜款逃匿。

  騙局五以高價回購收藏品為名非法集資。以毫無價值或價格低廉的紀念幣、紀念鈔、郵票等所謂的收藏品為工具,聲稱有巨大升值空間,承諾在約定時間後高價回購,引誘群眾購買,然後攜款潛逃。

  騙局六套用網際網路金融創新概念,設立所謂P2P等網路借貸平臺,以高利為誘餌,採取虛構借款人及資金用途、發佈虛假招標資訊等手段吸收公眾資金,突然關閉網站或攜款潛逃。

  本組稿件由記者 劉寧 采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