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托縣種植膜下滴灌玉米1萬畝

  • 發佈時間:2015-05-18 06:29:35  來源:內蒙古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呼和浩特5月17日訊 (記者賈永強)5月16日,在托縣新營子鎮黑城村田間,幾個農民正忙著機播玉米膜下滴灌。伴著機器的轟鳴聲,一台膜下滴灌播種機徐徐駛過,成壟、播種、施肥、下管、覆膜一次完成。

  “去年這1500畝玉米地,播種、施肥、澆地的人工費用就花了20多萬,今年用了玉米膜下滴灌,幾天工夫就能完成,省工、省時又省錢!”站在地頭上的村民楊振雲看著即將播種完的玉米地樂得合不攏嘴。

  今年,托縣因地制宜,在距離黃河灌溉區較遠、主要以深井灌溉為主的黑城、馬士夭村推廣種植玉米膜下滴灌一萬畝,村裏的種糧大戶通過土地流轉帶頭采用了玉米膜下滴灌技術。

  就在這塊玉米地上,楊振雲去年卻沒有賺到錢。“人工成本高,用傳統種植方式,又遇天旱,玉米生長後期正需要施肥,卻因為地多澆不過水來,肥料基本蒸發完了,産量下降許多。”

  托縣農業開發辦主任崔澤介紹,膜下滴灌種植玉米有節水、省電、省人工、統一施肥、增加肥效、增加産量、防止土地板結7大好處。

  他舉例説,一眼200米深的井,按傳統大水漫灌法能澆150畝地。現在實施膜下滴灌,最少能澆500畝,節水是原來的3倍多。同時,在澆地時把化肥倒在施肥灌裏融入水中,通過滴灌帶輸送到作物根部,肥效利用率達100%。

  今年玉米膜下滴灌項目推廣約1萬畝,估計畝産2000斤以上,將比傳統種植玉米每畝增産500斤左右,按照去年的市場行情估算,農民可每畝實現增收400元。膜下滴灌種植成為農民抗旱增收的又一重要舉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