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活死人墓是個小地窖

  • 發佈時間:2015-05-09 02:31:2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武林科話

  《碧血劍》這部小説裏,有一段袁承志刺殺皇太極的戲:袁承志來到瀋陽皇宮,半夜潛伏在崇政殿屋頂,掀開瓦片、震斷椽子、飛身而下行刺清太宗。有網友對此提出異議,説:皇宮的主殿,一般都是重檐結構,而且還有藻井和天花。袁承志難道長了一雙X光眼,竟然能夠透過兩層天花板看到正廳裏的人物活動?

  我無言以對,只能一笑了之。直到去年八月去瀋陽故宮旅遊,親眼目睹了崇政殿的建築構造,才不禁啞然失笑:“袁承志行刺是完全有可能的!”

  中國古代的建築,主要分為廡殿式、歇山式、懸山式、硬山式和攢尖式五種屋頂架構,又有重檐和單檐之分,其中重檐廡殿式建築是最尊貴的,只有北京故宮太和殿、武當山金頂等少數古建築才有這個資格;而瀋陽故宮的主殿崇政殿,竟然只是單檐硬山頂(和北方民居是一個風格),且採用了徹上明造結構,內部不設藻井和天花,故而袁承志掀開瓦片確實能夠看清一切。

  金庸小説中,也描述了眾多的古建築:堂皇如皇宮,森嚴如古剎,風情如古街,文雅如書院,殿堂、寺廟、寶塔、亭臺、水榭、陵墓、關隘、牌樓、橋梁一應俱全,甚至有的人物,本身就是個天才的建築師、泥瓦匠,如整夜砌墻的萬震山、函谷八友裏的巧匠馮阿三。

  金庸筆下的殿堂,以《射雕英雄傳》舉例,列出了南宋皇宮裏的嘉明殿、勤政殿、翠寒堂,這些都是史載有存的,見《夢梁錄》《武林舊事》《南渡行宮記》等文獻。至於《鹿鼎記》裏的北京皇宮,更是詳盡有餘。

  寺廟除了少林寺、崇聖寺(天龍寺)、清涼寺等名剎,還提到了萬安寺的萬安塔。今日的萬安塔就是北京的妙應寺白塔,為尼泊爾建築大匠阿尼哥為元世祖忽必烈所建,屬於藏傳佛教裏的覆缽式磚石結構寶塔,並非小説中的樓閣式磚木結構寶塔。

  西元1368年,元朝覆滅在即,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雷火焚燬了整個萬安寺,唯獨萬安塔因為是磚石結構而倖免于難。萬安寺修建於元初,焚燬于元末,其壽命和元朝幾乎共起止,説起來,也是冥冥之中的一種天意吧!而小説中,萬安塔也是在元朝末年毀於火災,金庸先生的巧妙構思令人讚嘆。

  金庸小説中還描述了丐幫的軒轅臺、燕子塢的水榭聽香、鐵膽莊的涼亭、黑木崖的牌樓、晉北的雁門關,這些都是風格不同的建築,在小説中各自起到相應的作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橋梁和陵墓。

  因為多管閒事,段譽和鐘靈失陷於神農幫,幫主司空玄扣押鐘靈為人質,讓段譽去鐘靈家拿解藥,否則大家一拍兩散。鐘靈指點段譽去她家的路上,要經過瀾滄江上的“善人渡”鐵索橋,這座鐵索橋,非常忠於史實。

  小説仲介紹説,“那橋共是四條鐵索,兩條在下,上鋪木板,以供行走,兩條在旁作為扶手。一踏上橋,幾條鐵索便即晃動”,顯然,這是紅軍“飛奪瀘定橋”的老祖宗。

  鐵索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早在西元707年,唐朝遠征吐蕃,大將唐九徵路過永昌郡,“時吐蕃以鐵索跨漾水、濞水為橋,以通西洱河,築城以鎮之”。唐九徵攻破吐蕃後,“焚其二橋”,並“勒石于劍川,建鐵碑于滇池,以紀功焉”。這就是著名的“唐標鐵柱”典故。

  從唐初開始,雲南就出現了堅固結實的跨江鐵索橋,它的發明,在中國橋梁建築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李約瑟認為鐵索橋是中國古代26項重大發明之一(列第19位),直接影響了歐洲的造橋技術,歐洲的第一座鐵制吊橋,要到18世紀末才出現。

  有趣的是,《鹿鼎記》裏的蘇菲婭公主,因為艷羨中國的石拱橋技術,曾向韋小寶索取相關資料和技工,但韋爵爺是十分注重“技術保密”的,斷然拒絕了俄羅斯公主的殷切懇求。

  金庸小説中最出名的陵墓無疑是“活死人墓”。這是王重陽所建、林朝英居住的場所,小説中的活死人墓方圓數裏,機關重疊,能容納數千人的軍隊和糧草兵器。這樣的規格,已經趕上了宋朝皇室的陵寢。

  北宋八陵中的熙陵,據記載,“皇堂深百尺,方廣八十尺”,深達32米!由於北宋的鞏義八陵尚未挖掘,其地宮結構數據只能參閱已經被盜挖的元德李后陵地宮: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組成,坐北朝南,長約50米,深埋15米。這麼看來,活死人墓的“容量”,確實相當可觀。

  實際上真正的活死人墓,卻並非這般恢弘光景——王重陽甘河鎮“遇仙”後,在終南山下祖庵鎮結廬修煉,又挖了一個小地窖,修成墳塋狀,立碑“活死人”,自號“王害風”,這就是《神雕俠侶》活死人墓的原型。

  真正的活死人墓只要一個人花半天時間就可填平。

  金庸先生是文科生,不是工科生,在他的筆下涉及到無數的古建築,但基本沒有展開來談,這一點無疑是極為可惜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