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做實“三農”調查拓寬成才之路

  • 發佈時間:2015-05-08 06:34:1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胡立剛

  集科研、教學、人才培養于一體的高校社會實踐活動一直是社會的期待,也是各大高校努力的目標,遺憾的是,有的活動因追求“高大上”而迷失了方向,有的因不接地氣而無所事事,在種種活動被詬病的語境下,上海財經大學卻打響了“千村調查”,大學生們通過進千村入萬戶搞調查而成熟成長。

  借著上海財經大學發佈2014中國農村養老現狀國情報告的契機,記者深入上海財大,尋找“千村調查”的生命力和創新力。

  執著“三農”,社會實踐活動品牌獨樹一幟

  集科研、教學、人才培養于一體是“千村調查”社會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和目的,這對於一個以財經為特色而且地處大上海的大學,是不小的挑戰。

  “首席專家制的專家隊伍,二級學院具體承辦,通過預調研檢驗調查問卷的合理性,定點調查和返鄉調查前對全校選拔出來的調研隊伍和同學進行培訓,這一切保障了問卷的科學性、全程活動的規範性、所獲數據等資訊的真實性。”首席專家張雄教授説。

  奔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731個村莊,共有1069名學生參加,分成31支定點調研小組和669支學生返鄉非定點調研組,如此大範圍的調研活動,而且針對中國農村養老問題現狀展開調查,如果沒有嚴格的管理和高效協調,顯然不能得到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們的支援,更不用説收集到有效入戶問卷10421份、村級問卷537份。

  相比對問卷科學性的擔憂,大家對有效問卷資訊真實性的憂慮顯然更多一些,畢竟主要由大學生完成而且所調查對象的年齡都在60歲以上。

  擔任上海金山預調研組組長的陸緋雲老師告訴記者,學校曾經也擔憂過這個問題,事先就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尤其注重調研過程中大學生自主設計、自我管理、自我決策,事實證明學生們完全有能力獲得真實的資訊。

  記者了解到,正是因為這些資訊的真實性,為掌握當代中國農村養老問題積累了很多值得重視的資訊,通過第三方數據處理,才得以形成共計10萬字的《2014中國農村養老現狀國情報告》。

  該報告以量化的形式全面回答了中國農村老人的健康狀況、經濟狀況、家庭關係、生活品質、養老意願、社會支援六個方面的重大問題。事實上,在2014“千村調查”之前,上海財大就已經連續做了6年針對農村基本情況、農村醫療保障、農民收入等六類農村重要事業的調研活動。

  “‘千村調查’連年取得成果實屬不易,隨著走千村、訪萬戶、讀中國含金量不斷提高,成為獨樹一幟的品牌,更為重要的是,該育人模式越來越受到大學生們歡迎。”在2014中國農村養老現狀國情報告專家研發成果新聞發佈會上,財大黨委副書記劉永章教授的話在現場引起心靈的共振。

  識民情知國情未來路更寬

  到一個完全陌生的農村,針對60歲以上老人做社會調查,每一份問卷涉及100多個問題,這樣的實踐活動對在校大學生來説存在多方面的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是彼此間的信任。

  收集到一萬多份有效問卷也許還不能證明大學生們的真誠,真正的真誠,體現在《當代大學生與農村老人的心靈對話——2014上海財經大學千村調查日誌與心得彙編》這本書和配套的影集上。

  “在我調研時遇到一位老奶奶,她的身形瘦小,歲月在她臉上刻下了深深淺淺的溝壑。大概是孤獨太久,一見到我的面,便像見到親人一樣,邊抹眼淚邊拉著我的手對我講她正在遭受的一切……”

  這是前往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鞏昌鎮五一村和二渠村調查問卷之後陳欣寫下的日誌。

  共514頁的心靈對話字字傳遞著真誠,共33頁的影集裏那一張張笑臉,一張張認真的臉龐,一張張嚴肅的臉龐,同樣銘刻著兩個字——真誠。

  “走向田野,走進農戶,開拓了專業視野,感知了國情,了解了中國的‘三農’問題,泥土給了我們感情,田野給了我們信念,過程給了我們成熟,這是很多大學生在參加完‘千村調查’之後的心得體會。”陸緋雲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