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糧油行業將呈現三足鼎立

  • 發佈時間:2015-05-07 00:32:1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的央企合併重組潮一撥接一兒。央企大整合、大重組不斷,自從南車北車合併後,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已宣佈合併,之後又傳出中國鐵建中國中鐵等多個版本。如今,國資委啟動新一輪央企兼併重組。又一重磅消息不絕於耳。中紡集團將併入保利集團,預計下半年將進入實質性的合併階段。

  此前的糧油央企整合裏,中糧是大贏家,華糧還有另外一家央企華孚相繼併入中糧。華糧被整合後,以糧油為主業的央企只剩下3家,中糧、中儲糧、中紡。中糧、中儲糧實力雄厚,資産都超過3000億,中紡與兩家相比,相差懸殊。中紡與保利重組如果能夠實現,中紡也許找到了一個好夥伴,而中糧將增添一個強勁對手。

  作為軍工企業的保利集團將有望納入中紡集團,從而進入大農業領域。保利集團一旦吸收合併中紡集團,將首次進入糧油行業,一躍成為與中糧集團、中儲糧三足鼎立的糧油央企。

  新一輪並購開始?

  有業內人士指出,最近幾年,國內對大豆、玉米、食用植物油等糧油類産品的進口量猛增,國家對糧食收儲、加工的補貼力度也很大,導致一些非糧油主業的央企、國企,都在謀劃進入糧油領域,希望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

  有業內人士指出,保利集團籌謀進入糧食領域,一方面是出於國家的戰略考慮,另一方面是,認為做糧食收儲、貿易更容易盈利,也能發現更多商業機會。

  中紡集團新聞發言人蔡文祥此間表示:“我們兩家正在洽談中,現在還沒有結論,沒有發佈正式消息。”

  中紡在糧油領域業績落後

  近年來,中糧實力躥升的勢頭很猛,在國際市場上大手筆不斷,先後購入跨國糧油貿易企業來寶農業和尼德拉的股權。業內認為,目前糧油行業內産業鏈很重要,包括從上游的種植、糧食貿易到中下游的加工、終端品牌運作,以及期貨等金融工具的運用,是一個綜合系統,需要産業鏈各個環節緊密配合。

  截至2013年底,中紡集團已在山東、安徽、湖北等糧食主産區建立了3個産業園區,並在華南、華中、華東、華北以及沿長江流域等沿海沿江港口建立了11家油料油脂加工企業,油料加工年壓榨能力達到750萬噸,油脂加工能力達到250萬噸,油料油脂加工能力位居國內糧油加工行業前五位,成為全國最大的油料壓榨商之一。

  但是官方資料顯示,去年,中儲糧總資産7003億元,營業收入2234億元,利潤總額33.13億元。去年,中儲糧累計購銷糧食25885萬噸,累計購銷油脂578萬噸。

  中糧集團官方稱,目前集團總資産超過57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3545億元。2013年度,中糧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1890億元,凈利潤23億元。

  而中紡集團營業收入靠後。2013年度,中紡實現營業收入468億元,實現稅前利潤7億元,全年營業收入和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6%和37%。中紡稱,經營業績穩中有進。

  國家糧油資訊中心分析預測處處長張立偉在4月21日在“中國大豆進口與壓榨行業現狀及未來趨勢”報告中指出,去年,中紡集團油料日壓榨能力為2.07萬噸,佔國內壓榨總産能的4.7%,排名第五,而排名1-2的益海嘉裏和中糧集團的壓榨産能佔比各為14.9%、11.6%。

  能否突破

  業內人士説,今天的糧油圈,玩的都是産業鏈,從上游的種植、糧食貿易到中下游的加工、終端品牌運作,以及期貨等金融工具的運用,是一個綜合系統,需要産業鏈各個環節緊密配合,但是國企包括中糧,各個産業鏈環節的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與外企相比,有一定差距。

  不過在中國糧油市場打開一個缺口,並不是不可能。與央企等走大而全的路線不同,不少企業選擇小而專的路線,效果明顯。魯花在花生油領域雄踞老大的寶座,金龍魚也沒有太多的辦法取而代之;玉米油方面,西王、長壽花表現得也很強勢,勢頭咄咄逼人;棕櫚油是豐益國際的強項,但是天津的聚龍集團在東南亞建起了棕櫚園,獨闢蹊徑。

  對於中紡集團而言,是國內第三大糧油企業,集團業務專注于紡織和糧油兩大主業,紡織業務涵蓋棉花、羊毛貿易、棉紡生産、紡織品服裝的貿易和生産等;糧油業務包括大豆、玉米、油菜籽、豆油、棕櫚油等的貿易、加工、倉儲物流等。

  中紡集團擁有30余家貿易子公司、海外企業和40余家各類生産企業,從事著紡織原料、紡織品貿易及生産、油料貿易與實業等經營活動。中紡集團官方稱,中紡是中國最大的棉花貿易商和大豆貿易商,是中國棉花交易市場發起人之一,澳大利亞羊毛拍賣市場重要的採購商之一,同時也是國家4家糧食直屬加工企業之一。

  保利集團是國內主要的軍工企業,主要業務包括軍民品貿易、房地産開發、文化藝術經營、礦産資源領域投資開發民爆器材生産及爆破服務為主業的“五業並舉、多元發展”格局。官網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末,保利集團總資産達到4553.31億元,營業總收入1318億元,凈利潤約151億元。保利集團資産規模列央企第24位,利潤總額列央企13位。

  東方艾格農業分析師馬文峰表示:現在軍工央企不斷進入糧食領域,説明糧食領域有利可圖。

  業內認為,目前糧油行業內産業鏈很重要,包括從上游的種植、糧食貿易到中下游的加工、終端品牌運作以及期貨等金融工具的運用,是一個綜合系統,需要産業鏈各個環節緊密配合。

  軍工做糧油並非首例

  在保利集團進入糧油行業之前,中航工業集團、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等非糧油央企已經涉入糧食行業。國家為了保障糧食安全,也在鼓勵更多企業進軍海外糧油市場。

  與保利集團基本相似,中航工業也是軍工企業。早在2011年4月,該公司就完成剝離重組,成立了中航國際糧油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並於2014年更名為中航國際糧油貿易有限公司。中航工業最初進入糧油領域,選擇的是與邯鄲市國糧糧油儲備公司展開闔作。邯鄲國糧處在魯、豫、冀等多個産糧大省交界處,還擁有中央、省、市三級儲備糧承儲企業的身份,以及數十萬噸的糧油倉儲設施,這都為中航工業日後開拓糧食領域,提供了很多便利。

  據悉,中航國際糧貿目前業務主要涉足三大主糧、豆粕、菜粕、棉粕等各類農産品的收儲、加工、貿易、服務以及國際貿易業務。此外,中航國際糧貿還在國內糧食主産區東北三省建有多個糧食收儲基地,在湖北建有以飼料原料加工、貿易為主的産業園,在華東、華南、中西部以及山東、江西、新疆等農業主産區和貿易集散地,也都設立了多家全資、控股公司和分支機構。

  預計未來國內糧油類國企之間的競爭,將不再僅僅是中糧與中儲糧,也不是中糧、中儲糧等央企與地方糧油類國企、民企之間的競爭,跨界央企保利集團、中航國際等也將成為糧油領域老牌國企們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