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領略建築魅力 品味人文精神——在皇城相府體驗精彩文化之旅

  • 發佈時間:2015-05-06 06:29:57  來源:山西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古代“自然山水畫”;“具有人文精神的東方古城堡”……這些説的就是位於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的“皇城相府”景區,一座別具特色的明清建築群、一個融入了文化元素的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中國文化旅遊精品景區、國家5A級風景區。

  拂去歷史的塵埃,打開封存的記憶。春夏交替之際,本刊帶您走進皇城相府。春風拂面笑顏開,請跟隨我們的腳步,一起穿越到300多年前的歲月,去領略極具山西地域特色的建築魅力,感受濃厚的書香門第的文化氣息。

  外城中道莊——三匾令人起敬

  皇城相府,是清代官員陳廷敬的府邸,由外城(中道莊)和內城(鬥築居)兩部分組成。枕山臨水,依山而築,城墻雄偉,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鱗次櫛比,樸實典雅,錯落有致,皇城相府處處顯示著藝術之張力,視覺之震撼。

  一聲銀鈴般清脆悅耳的聲音,一隊手打彩旗的護衛,還有一位氣宇軒昂仙風道骨般的老者,跪迎“皇帝”登場……在大型情景劇《迎聖駕》開城儀式中,我們開始皇城相府之遊第一步。

  首先到達的是外城。外城完工於康熙42年(1703年),基本呈正方形,主要建築為冢宰第、大學士第,配套建築有花園、小姐院等。外城一門三匾:最上方的“相府”二字令人肅然起敬;中間的“天恩世德”代表陳廷敬對家族的整體評價和標榜;下面的“中道莊”則是皇城村原名。

  御書樓——感受帝王風采

  站在外城門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御書樓”,這是兒子陳壯履為紀念陳廷敬而修建的,因珍藏有康熙皇帝的御筆墨寶而得名。

  如果説相府景區是一幅美麗的藝術畫卷,那麼御書樓就是畫卷中最亮麗的一筆。在皇城相府所有建築中,它的位置最搶眼,建築規格最高: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檐歇山頂,樓頂採用明黃色的琉璃瓦,體現著皇家無與倫比的尊貴,也昭示著陳氏家族非凡的歷史和昔日的榮耀。

  拾階而上,我們看到了康熙題寫的“午亭山村”匾額,以及旁邊“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楹聯,匾額上方還有一塊玉璽大印——“康熙御筆之寶”。康熙當年用陳廷敬的晚號“午亭”給村子命名,是對他作為輔弼良臣的最高褒獎。

  石牌坊與大學士第——彰顯陳家榮耀

  進入城門,就是氣勢恢宏的石牌坊。它建於康熙38年(西元1699年),是陳廷敬再次出任吏部尚書時奉旨而建的,枋額雕龍鐫鳳,基座瑞獸環擁,看上去顯得隆重而又莊嚴。正門上方鐫刻的“冢宰總憲”四個大字,灼灼生輝,真實地展示著陳氏家族的榮耀和輝煌。

  繼續前行,就是“大學士第”,由大門、二門、相府前院、相府中院及康熙行宮幾部分組成,當時取名為“冢宰第”,因清初大學士相當於宰相,人們又稱它為“相府院”。相府院門樓高大,威嚴壯觀,從中不難看出主人當時高官顯位的不凡氣度。

  內城鬥築居——恩守一方厚土

  繼續東行,就是皇城相府內城“鬥築居”的正門。內城是陳廷敬伯父陳昌言在明崇禎6年建造的,建築分祠廟、民宅和官宦邸三類,風格迥異。

  在皇城相府,一個景點就是一個故事,代表著一段歷史。鬥築居為避戰亂而建,依山就勢,東高西低,巍峨壯觀。當時,朝廷腐敗,戰事頻繁,作為晉商文化的早起代表,富甲一方的陳氏家族經常遇到各種襲擾,為了給家族創造一個和平安靜的世外桃源,也為了給鄉鄰們提供一處臨時避難場所,陳昌言取“小小鬥築,足可容膝”之意,修建了“鬥築可居”。鬥築居東西相距71.5米,南北相距161.75米,設五門,墻頭遍設垛口,重要部位築堡樓,並在東北、東南角制高點建春秋閣和文昌閣。

  宗祠南書院——陳氏輝煌起點

  在內城的中軸線上,一座由兩大兩小石獅護衛的院落是陳氏宗祠,分前後兩院,前院為祠堂,正房供奉著陳家歷代祖先,南廂房展示有陳氏家族先賢畫像;後院為賢祠,懸挂康熙皇帝的畫像,以及御賜匾額和珍貴物件,如貂裘、龍褂、絲綢等。

  陳氏家族由商而富,但他們一直有尊師重教的傳統,並堅持以耕讀傳家。明清兩代,陳氏共有9人中進士,6人入翰林,曾出現“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盛況,享有“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盛譽。南書院,就是陳氏子孫讀書、學習的地方,陳元、陳廷敬等眾多舉人、進士正是在這裡完成初級教育,打下堅實基礎,從而金榜題名,走向輝煌的。

  河山樓藏兵洞——戰亂避敵藏身

  內城是與外城風格截然不同的建築,其中一座7層的建築格外引人注意,這就是皇城相府的標誌性建築——河山樓,建於明崇禎5年,當時正值明末戰亂風起雲湧之時。樓平面呈長方形,長15米,寬10米,高23米,樓頂有垛口和堞樓,便於瞭望敵情,拋擲矢石。

  據記載,當年亂軍曾連續五天都沒有攻下河山樓,最後掃興離開,皇城村800多名男女老少因躲在樓裏得以保命。經歷了近400年風雨侵蝕,河山樓如今仍然雄姿依舊,這在明清建築史上並不多見。河山樓雖因辟戰亂而興建,但其在和平時期,卻仍可作觀賞攬勝之用,又名“風月樓”,登樓四望,整個相府的全景盡收眼底。

  河山樓有一個附屬工程——藏兵洞,上下共五層125間,為戰時家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藏兵洞為拱形窯洞,層層遞進,三五相連,明暗相通,並有暗道直達城頭,出入非常方便,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充分體現了古代工匠的聰明才智。

  字典博物館——記錄字典發展

  在內城,還有一個重要景點,即中華字典博物館,這裡珍藏著我國歷代各種形制的字典,是全國第一座以字典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

  博物館成立於2007年,以相府主人陳廷敬主編的《康熙字典》為核心,展示了中國字典文化的發展演變史。館內藏書20000多冊,由中國字典發展史展示和字典收藏兩大部分組成。展示部分設在三個院落的第一層,共十個展室,收藏部分設在院落二樓,分5個典藏閣,並有4間字典名人堂。

  紫雲阡——皇城八景之一

  相府主人陳廷敬已逝去數百年,只留下“紫雲阡”供後人憑悼。

  “紫雲阡”是陳廷敬的墓地名,地處皇城村北,佔地1.6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牌樓、御書輓詩碑亭、十通石碑、守墓房等。後山靜坪紅葉如畫,是舊時皇城八景之一,環境幽雅,肅穆壯觀。

  “字融九域無雙侶,典佔三千第一春”“庭余草色饒文思,坐有蘭言洽素心”……在皇城相府這座北方第一官宅,隨處可見詩聯畫作,處處蘊含著帝師的從政、做事、做人之道,置身其中,我們能感受到濃郁的歷史韻味和文化積澱。

  吟誦楹聯,翻閱古典,或是聽一曲古風民樂,或是品一席相府家宴……三晉大地的文化圖騰——皇城相府,恭迎“聖駕”!

  楊國勤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