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版QE宜早不宜遲

  • 發佈時間:2015-04-30 02:54:31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一家之言

  市場經濟和全球化給中國帶來了很多經驗和教訓,我們應該堅決地排斥“濫發貨幣”的行為,但也應該明白,當市場出現本身難以化解的危機時,央行不應該以“政府干預傷害市場”的邏輯坐以待斃。

  日前有報道稱,中國央行將通過直接購買地方債的方式投放基礎貨幣,中國將很快宣佈量化寬鬆(QE)政策。4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所謂中國版QE是沒有根據的。”

  目前對中國版QE的爭論已經趨於白熱化。對於央行來説,在直接參與重組或救助地方債務方面,面臨多方面的壓力和複雜的心態,這種壓力來源就是輿論普遍認為,中國版QE一旦推出,就説明中國已開始著手解決可能出現的地方性債務危機,央行將直接參與其中。

  市場經濟和全球化給中國帶來了很多經驗和教訓,我們應該堅決地排斥“濫發貨幣”的行為,但也應該明白,當市場出現本身難以化解的危機時,央行不應該以“政府干預傷害市場”的邏輯坐以待斃。

  地方債務的累積、經濟結構的失衡並非短時間內造成的,它貫穿了整個中國經濟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如果説調結構是一種需要在動態當中完成的目標,解決地方債務問題卻需要靜態的、明確的方法。

  如果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後,美聯儲沒有及時地對金融機構和次級債市場進行救助,沒有盡其所能壓低整個社會的融資成本,沒有連續多輪的QE,美國經濟可能並不能夠像如今這樣快速實現復蘇。

  歐債危機爆發至今,市場已經從批評希臘等國的福利政策,轉向了對歐元區整個貨幣和財政制度的思考,更多的理論認為,歐債危機遲遲得不到解決,就是因為歐元區雖然擁有統一的歐洲央行,但沒有統一的財政部,導致貨幣和財政政策難以協調一致,錯過了解決問題的“黃金時間”。

  中國不能學習歐元區那種打嘴仗和長時間博弈邏輯,要知道歐洲央行之所以要跟希臘等玩蹺蹺板遊戲,根本的原因在於,兩者的利益短期看是完全對立的,這跟中國央行與地方政府的關係有根本性不同。

  目前中國地方債的嚴重性和迫切性不亞於“美債”和“歐債”問題,據相關機構測算,包括逾期債務和新發行債務中將要到期的部分,僅2015年中國地方政府全部應償還債務達到4萬億元,應償還債務佔財政收入的50%以上,隨著房地産市場調整、各地GDP增速放緩、發債成本高企等,更多地方財政已入不敷出,存在實質性違約風險。如此龐大的債務規模,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戰略性解決方案,單單依靠財政手段,以及比較被動的債務置換和降息降準的方法肯定是解決不了的。

  輿論層面的壓力實際上很好克服,只要央行避免“突擊”型政策,市場逐步會消化掉QE預期。關於中國版QE的具體操作方法和預期效果,市場有市場的解讀方式,市場也有市場的消化能力。

  另外,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按照目前中國金融體系的運作邏輯看,並不是資金短缺的問題,股市流動性過剩、銀行間利率下行等,都説明資金面並不緊張。央行用QE的方式解決地方債問題,本質是穩定市場信心和降低金融系統風險預期。同時如果整個金融市場能夠配合更大的改革計劃,比如在利率、匯率及資本賬戶等方面有所突破,從趨勢上縮小“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中國企業和歐美日企業”的融資成本差,中國版QE的收穫可能會更大,否則的話,QE就算起到了相應效果,最終也不見得被市場認可,反而會把新出現的一系列問題責怪到QE頭上。

  □肖磊(世元金行高級研究員、財經專欄作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