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修改人類胚胎基因”論文,發還是不發?

  • 發佈時間:2015-04-30 01:30:5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陳 丹

  如果不是國外媒體的爆炒,中國科學家團隊關於“修改人類胚胎基因”的論文或許真的就“靜悄悄”地發表在國內刊物上,不動聲色地被翻過去了。

  緣起——對人類胚胎基因動手術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這已不是一項陌生的技術了。在最近兩三年裏,科學家們普遍都用它作為編輯基因的“手術刀”。該技術已經應用於動物胚胎和人類成體細胞,目的是促進基因療法的發展,希望能夠在癌症和艾滋病等疾病的治療上找到突破口。不過,坊間有傳言稱,編輯人類胚胎基因的實驗已經在進行。

  4月22日,《自然》雜誌披露,廣州中山大學基因功能研究員黃軍就的研究團隊利用CRISPR/Cas9技術,試圖修改人類胚胎中編碼人β-珠蛋白的HBB基因,該基因的突變可能導致地中海貧血症。這些胚胎由當地醫療機構提供,均無法發育成嬰兒,不能正常出生。實驗使用了86個胚胎,48小時後,有71個胚胎存活,其中54個接受了基因測試,僅有28個胚胎的基因被成功修改,但只有一小部分包含替代的遺傳物質。

  據稱,研究團隊最初將論文投給世界知名學術期刊《自然》與《科學》雜誌,但遭到拒絕。這篇科研論文最終在中國教育部主管的英文學術刊物《蛋白質與細胞》上發表。

  爭議——倫理道德仍是難邁的“坎兒”

  黃軍就説,論文遭到《自然》和《科學》雜誌的拒絕,部分原因在於相關技術存在倫理道德方面的爭議。這兩份期刊均對自己的評審過程保密(《自然》的新聞編輯團隊是獨立於研究編輯團隊的),但承認,編輯人類胚胎基因對他們來説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自然》編輯部主任瑞圖·德漢德説:“這是一個發展迅速而且複雜的領域,我們不能——也不應該——輕易地採取過分簡單化的政策。”她表示,自然出版集團正在廣泛諮詢專家,希望就這個課題制定一個“不斷進步的政策”。

  《科學》雜誌方面也稱,“我們堅信,基因編輯技術的潛力必須得到社會觀念的認可,只有在建立共識的過程中才能鋪平向前發展的道路。”

  《細胞》雜誌主編、細胞出版社首席執行官埃米莉·馬庫斯則表示,她的雜誌“願意考慮發表關於人類種係基因組編輯的論文”,如果這類論文符合較高的技術和道德標準的話,而且她的團隊“對於這些研究有關的複雜倫理問題和潛在的社會影響很警覺”。

  《蛋白質和細胞》雜誌的編輯説,他們之所以刊發這篇論文,是為了對這類研究工作“敲響警鐘”。該雜誌執行編輯張曉雪在4月28日發表的社論中寫道:“在這種非同尋常的情況下,編輯部作出的刊登這項研究的決定,不應該被看作是對類似嘗試的一種認可或者鼓勵。”《蛋白質與細胞》雜誌總編輯饒子和補充説:“我們圍繞這個問題的倫理爭議進行了認真探討,我們預計可能存在不同的觀點,但需要發表它才能引發討論。”

  《蛋白質和細胞》雜誌的出版商——德國施普林格出版公司證實,經該雜誌審核,黃軍就團隊的研究獲得了相關機構的批准,並有胚胎捐贈者的知情同意書。他們還證實,這項研究是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中關於人類醫學科研倫理原則的條款,也沒有違反中國法律。

  這篇論文是在3月30日提交給《蛋白質和細胞》雜誌的,4月1日被接受。斯普林格出版公司的一位發言人説,論文提交時還附上了《自然》和《科學》雜誌的同行評議意見,作者已經基於這些意見進行了修改,這有利於快速審查,並且在這兩天內又進行了一輪同行審查。總編輯饒子和認為,兩天時間“相當長”,“你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將文章一次性發給所有人,這跟以往不一樣”。

  影響——是個里程碑但並不夠成熟

  《自然》和《科學》雜誌拒絕刊登論文固然有倫理道德方面的考慮,但從研究披露的數據來看,這項技術本身也並不是百分百完美——不但胚胎被基因修改的成功率不高,而且實驗中“基因脫靶”現象也很多,即非目標基因被篡改了,由此導致的基因變異可能具有破壞性。與以往利用小鼠胚胎或者人類成體細胞進行的研究相比,此次實驗觀察到的基因脫靶比例高得多。倘若真的將該技術應用於人類,稍有差池,將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對胚胎進行的基因修改(稱為種係修改)是可以遺傳的,可能對後代産生無法估量的影響。

  黃軍就也毫不諱言:“如果想在正常的胚胎中編輯基因,成功率必須接近百分之百才行。因此我們停止了實驗,我們認為技術還不夠成熟。”

  黃軍就説,有批評者指出,成功率低和大量的基因脫靶突變可能是因使用問題胚胎導致的,目前他正計劃用人類成體細胞或動物模型開展實驗,力求減少基因脫靶現象。但他堅持認為,這些與正常人類胚胎接近但無法發育的胚胎是一個更有意義的模型,“我們希望向全世界分享我們的數據,讓人們知道這樣的模型上到底會出現什麼情況。”

  哈佛醫學院幹細胞生物學家喬治·戴利評論説,“這是世界上首例運用CRISPR/Cas9技術修改人類植入前胚胎基因的嘗試,這項研究是一個里程碑,也是一記警鐘”,“給了那些認為這一技術能完全清除疾病基因的人一個嚴厲警告”。

  正如《自然》雜誌所指出的,改造人類胚胎基因組是一個複雜的問題。論文發與不發,都改變不了實驗已經完成的事實。而任何關於人類胚胎的人為操作,總是會引起激烈爭論,但爭論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制定出明確的規範標準,讓科研真正朝著有利於人類福祉的方向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