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何冷靜看待外貿負增長

  • 發佈時間:2015-04-28 15:29:49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所副研究員 肖新艷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以來,國際形勢錯綜複雜,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一季度,我國進出口增速同比下降6.3%(美元計,下同)。其中,出口增長4.7%,進口下降17.6%。這是2012年以來我國進出口季度增速步入個位數增長區間以來的最低季度增速(2013年一季度由於存在套利貿易因素,進出口增長13.5%)。按照通常的發展邏輯,由於2014年我國外貿開局較弱,在這個基礎上2015年一季度的數據應該呈現一個較好的增長態勢。但從實際數據看,外貿增長趨勢不容樂觀。

  進出口增長連續兩季度放緩

  2014年四季度和2015年一季度,進出口、進口、出口的季度增速均連續兩季度收窄。其中,進口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這在2012年以來是首次出現。慣常的發展態勢是本季度增速較上季度放緩,下季度增速則會較本季度增速上升,有時會連續兩個季度回升。但連續兩個季度放緩是第一次出現,表明外貿發展形勢確實不容樂觀。進出口增速承壓主要來自兩方面,其一是全球經濟復蘇緩慢且各主要經濟體呈現分化,匯率變動頻繁,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地緣政治衝突有增無減。其二是國內經濟增速回落,下行壓力較大。內部需求不足可以從進口量下降得到一定反映。一季度,我國進口貨運量下降7%。

  2015年一季度,我國機電産品、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産品(包括紡織、服裝、鞋類、箱包、傢具、玩具和塑膠製品)、手持無線電話機及其零件出口額分別為2966.7億美元、1027.2億美元和344.1億美元,增長6.1%、5.9%和19.7%。這三類商品合計拉動出口增長5.8個百分點,其中機電産品是主要拉動力量,出口商品結構繼續優化。這是我國外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促進外貿提質增效、加大企業幫扶力度等多措並舉取得的積極成效。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出口箱包和鞋類的單價分別增長6.7%和4.2%,反映我國勞動密集型産品國際競爭力和附加價值在提高。除上述三大類商品外,陶瓷出口表現優異。一季度,陶瓷出口60.3億美元,增長44.9%。陶瓷出口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除了外部市場需求因素外,出口價格上升39.4%是主要原因,反映我國陶瓷産品的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僅陶瓷一項産品就拉動我國出口增長0.38個百分點。出口降幅較大的商品分別為貴金屬、成品油和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分別下降了69.1%、34.9%和12.7%。

  2015年一季度,一般貿易進出口5001.5億美元,下降6%,佔進出口總額的55.3%,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11.9%,拉動全國出口增長6.2個百分點。一般貿易主要是企業自主組織生産、出口、行銷,企業擁有較高的主動權,反映了出口的內生性更強,對經濟的貢獻也更大。加工貿易進出口2842.1億美元,下降7.0%,其中出口和進口分別下降6.2%和8.4%。其他貿易進出口1198.0億美元,下降6.1%。

  隨著美國經濟持續恢復活力以及我國與東盟經貿合作不斷深化,2015年一季度,我對美國、東盟出口分別增長11.3%和20.6%。隨著歐盟經濟逐漸築底企穩且出現復蘇跡象,我國對歐盟出口也實現恢復性增長。一季度,我國內地對歐盟出口增長2.5%;對日本、香港地區和俄羅斯出口分別下降11.8%、10.3%和34.5%。

  進口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迷。一季度,進口平均價格下降9.8%,其中原油、鐵礦砂、成品油、液化石油氣、大豆、銅礦砂和銅材進口價格分別下跌46.8%、45%、38.7%、21%、18.6%、13.9%和13.2%,這七種商品進口價格下滑拉低整體進口增速10.5個百分點。從辯證的角度看,國際商品價格在低位是我國擴大戰略儲備的有利時機,同時有助於降低企業的進口成本,消除國際上對我國“買什麼什麼貴,賣什麼什麼便宜”的不利聲音。因此,對進口的低速增長要保持客觀冷靜的態度。

  外貿發展環境複雜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測顯示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3.5%,與上一次預測一致。全球經濟呈現溫和增長,但仍不均衡和不穩定。地緣政治風險、大宗商品、石油價格和美元匯率大幅震蕩均成為貿易發展的不穩定因素。

  美國經濟增長有望加快。受美元走強和嚴寒天氣影響,美國一季度經濟增長可能弱于預期,但嚴寒天氣影響沒有去年一季度那麼嚴重。3月,美國失業率降至5.5%,是大蕭條以來的最低點。3月,零售銷售增長0.9%,是4個月以來首次上升。隨著就業狀況改善,油價持續低位和傳統住房銷售旺季的到來,美國經濟增長有望從二季度開始加快。IMF最新預測今年美國GDP增長3.1%,比上次調低了0.5個百分點。

  歐元區經濟增長好于上年。受益於低油價和歐元走低利好,歐元區經濟逐漸回升。德國經濟增速較快,西班牙復蘇勢頭強勁。近日,IMF將對歐元區今年GDP的預期從較早前的1.2%上調至1.5%。但失業率居高不下、通脹低於預期和希臘債務危機都是歐元區經濟發展的隱患。

  日本經濟緩慢復蘇。日元貶值、油價下跌和美國需求上升帶動日本出口大幅增長。3月份,日本出口增長8.5%。隨著薪資狀況改善和經濟信心提振,日本經濟有望實現緩慢復蘇。IMF將對日本經濟的預測提高了0.4個百分點至1%。

  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IMF預計,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從2014年的4.6%降至4.3%,連續第6年下滑。俄羅斯受經濟制裁和油價走低影響,經濟陷入大幅衰退。巴西預計今年經濟萎縮1%。印度今年經濟增長7.5%,是全球增速最快的新興經濟體。

  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7.0%,比去年同期下降0.4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産投資和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8%、14.5%和6.4%,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0.1、1.8和2.3個百分點。從國內環境看,最大的利好就是國家深化改革開放、穩定增長和加大對企業支援力度的決心和實際舉措。

  從2012年以來的數據看,除了上文曾經述及的2013年由於套利貿易因素導致進出口數字虛高外,我國進出口增速基本位於GDP增速下方。這已經成了外貿發展的“新常態”。

  出口方面,美國經濟增長加快、歐元區經濟好轉以及我國穩增長政策效應逐步顯現都將對出口增長形成支撐。從先行指數看,全球製造業穩步擴張。3月份,摩根大通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8%。生産指數和新訂單指數的增加穩定。産成品庫存指數的下降也釋放出積極的信號。全球製造業生産二季度有反彈的可能。美國製造業PMI為50.7,擴張速度放緩,但表現依然突出;歐元區製造業PMI為50.7,創13個月以來新低;日本製造業PMI為50.3,是10個月來的最低值。3月份,我國製造業PMI小幅回升至50.1,重新位於榮枯線上方,但漲幅低於往年同期水準。在近期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政策措施利好作用下,企業對未來一段時期的市場預期持樂觀態度的比例有所增加,生産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升至近期高點。3月份,生産指數較上月回升0.7個百分點,説明企業生産活動有所加快。伴隨“一帶一路”戰略的升溫,新興市場以及裝備製造將成為新的增長點。但新訂單指數和新出口訂單指數均小幅回落,國內外市場需求依然沒有大幅回升,出口面臨較大壓力。總體來看,出口有望實現比較穩定的增長。

  進口方面,3月份,進口指數為48.1,較上月回升了0.6個百分點。同時産品庫存、採購量、購進價格指數都在回升,表明企業補庫存活動開始增加。2月份,發改委出臺《關於進口原油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符合條件的原油加工企業可以使用進口原油。2月份之後,原油和成品油的進口量同比及環比均呈現正增長。3月份開始,原油和成品油進口單價環比開始呈現正增長,單價同比降幅收窄。近期,建築鋼材價格也出現回升。若上述趨勢繼續延續,將對進口形成拉動。未來,進口增長可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