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業內人士:眾創空間不能走沒有限速的“地産擴張”之路

  • 發佈時間:2015-04-23 11:36:1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上海4月23日新媒體專電(記者王琳琳)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春風”下,國內眾創空間實體如“雨後春筍”般涌現,諸如産業創意咖啡館、孵化器、科技園區、創新工場等,都已成為“眾創空間”的代名詞。

  值得關注的是,不少知名地産人士或地産商也已嗅到其中的商機。原萬科集團副總裁毛大慶離職後創辦了“優客工場”,短短1個多月時間,就在北京選址10余處,“圈地”逾5萬平方米。無獨有偶,原SOHO中國副總裁王勝江也已于近日宣佈,與洪泰基金攜手,打造“洪泰創新空間”。不僅是毛、王兩人,他們的老東家萬科和SOHO中國也在進軍眾創空間領域。此外,綠地、億達等知名房企也在謀尋轉型,嫁接“網際網路+”因子,打造中國版聯合辦公租賃空間運營商。

  面對中國創業孵化器領域的快速發展,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眾創空間不是大興土木的房地産建設,不能走沒有限速的“地産擴張”之路,要著眼于提升創業項目品質,紮實做好産業鏈服務供給,打造一個開放式的創業生態系統。

  “以前,進入知名孵化器的創業企業至少還是匹‘馬’。但隨著不少眾創空間加緊擴張、‘跑馬圈地’,‘驢子’‘騾子’也都進來了。”著名投資人魏鋒坦言,投資人一方面喜聞眾創空間和創業項目在量上的增長,但更期待著項目品質的進一步提升。“如今,在新老眾創空間推薦的項目中‘淘金’,越來越沒把握了。”

  具有十餘年創新科技園運營經驗的創源InnoSpring董事長及總裁劉萬楓認為,“規模化”是未來眾創空間發展的大趨勢,但擴張的速度應當適度、有節奏,否則新型孵化器的核心要素——服務能力就很難兼顧。

  “‘眾創空間’不是‘雜貨舖’,來者不拒很容易把自己‘做爛’。”劉萬楓説,走“專業化”路線,“吃透”一個或幾個領域,打通産業鏈的上下游,紮實做好産品研發、市場推廣、金融服務等産業鏈服務供給,才能讓創業孵化獲得持久生機。

  北極光創投創始人鄧鋒認為,創新創業蔚然成風值得肯定,但眾創空間創新生態體系的構建需要慢慢積累,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走沒有限速的“地産擴張”之路。

  “專注是眾創空間運營的核心。當一個個單點的眾創空間在自己的細分專業領域,精耕細作、做大做強後,總有一天,創新會迎來‘涌現’。到那時,曾經彼此孤立的單點會突然串聯起來,獲得1+1遠大於2的能量,創業創新生態系統就能真正‘活起來’。”鄧鋒説。

  上海眾創空間聯盟副理事長許炳認為,眾創空間大量涌現是中國創業者數量激增的必然結果,但眾創空間增長也會出現一個“泡沫期”。“只要我們能在泡沫期,看清行業本質、提高創業生態系統服務理念、找到盈利的商業模型,這個行業依然前景無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