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外巧破電池回收難題 回收企業有“寶”可挖

  • 發佈時間:2015-04-21 16:27:00  來源:南京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電池,在日常生活中不可少。30餘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電池生産國和消費國,而各類電池的回收再利用仍不盡如人意。那麼,在經濟發展更早、發達程度更高的歐美等地區,有沒有可供我們借鑒的“他山之石”?

  在一些國家,通過詳盡的法律法規、完善的回收渠道、合理的産業鏈激勵機制,回收舊電池已不再是難題。

  歐盟國家

  廢舊電池回收率達八成

  電池回收當然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據統計,歐盟國家每年共售出約80萬噸汽車電池、19萬噸工業電池和1.6萬噸家用電池,其數量之大不言而喻。而一向重視環境保護和可迴圈經濟的歐洲人自然不會對如此大量的電池“歸宿”聽之任之。在歐洲地區生活過的人大都有此感受:立法是他們解決問題的“殺手锏”。

  許多年來,歐洲國家在電池回收方面的法律法規可謂“名目繁多、事無巨細”。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歐洲就有一些國家開始出臺專門的法律法規,加強廢舊電池回收管理。為了統一各國規範,明確相關標準,歐盟于1991年頒布《廢舊電池管理指令》。這一指令對成員國電池行業提出了諸多要求。比如,從電池設計、生産開始,就要求使用對環境和人類健康影響較小的安全材料,並規定了危險物質含量最高標準(如汞含量低於電池總重的0.025%),同時要求內置電池在設計時應考慮到回收問題,用完後更易取出等等。

  在電池的標注方面,這一指令也十分明確。除了必須標出電池的汞含量、鎘含量和鉛含量等,還要標出每種電池在用完後的分類、回收要求,方便使用者在電量耗盡後進行合理處置。以此為基礎,歐盟在過去二十多年中多次修改和完善相關指令,不斷提高電池生産標準,同時細化相關規定和要求。比如2003年的修訂中,明確了廢舊電池回收的責任問題,要求電池生産商和銷售商共同承擔回收責任。在完善的法律框架下,歐洲地區的電池回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目前,歐盟國家的各類廢舊電池回收率可達八成左右,電池再造率也穩中有升,使電池行業成為歐洲迴圈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與歐洲類似,美國在這一方面也起步較早。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開始實施相關法規,主要是限制電池中的含汞量,並促使生産商改進工藝,降低電池污染。1996年,克林頓政府頒布聯邦法令《含汞電池和可可充式電池管理辦法》,明確要求生産便於回收利用、易處置的氫鎳電池等,並“培養公眾關注電池回收和適當處置方法”。除了有關電池的統一規定,美國還相繼出臺針對不同類型電池的細化法規,比如《標識、轉運廢舊鎳鎘電池管理法》等等。這些法律法規使政府對於廢舊電池回收再利用的管理越來越可控,生産商、銷售商和電池回收企業也可以依法行事,不再無章可循。

  生産商、銷售商必須設立廢舊電池回收處

  與其他可回收品相比,電池具有分佈散、範圍大的特點。由於電池大都分散在廣大普通消費者手中,建立統一、規範的回收渠道就成了廢舊電池回收利用最關鍵、也是最難解決的環節之一。從歐美等地的做法來看,明確生産商、銷售商的回收責任,利用現有的、成熟的銷售渠道進行廢舊電池回收,是種普遍且較為有效的手段。

  記者2013年初剛到英國常駐時,就發現在特易購、塞恩斯伯裏和瑪莎百貨等當地最常見的超市和商場,全都在顯眼位置擺放有通常是綠色的廢舊電池回收桶。後來採訪一位環保專家才知道,原來這種回收桶正是英國最重要的廢舊電池回收渠道。

  根據2010年出臺的相關規定,每年電池銷售量超過32公斤的銷售點,都必須設立廢舊電池回收處,回收包括普通電池、手機可充式電池在內的各種電池。也就是説,只要平均每天電池銷售量達到1包,就要負責回收,這是商家的法定義務。而商家也並非“一收了事”,他們還需要向相關管理機構及時報告電池回收情況,並把廢舊電池交給專門機構處理。

  德國同樣強制要求所有電池生産廠家和銷售商對産品承擔全部回收責任。而消費者則有義務將使用完的乾電池、紐扣電池等各種類型的電池送交商店或廢品回收站回收,後者必須無條件地接受廢舊電池,並轉送處理廠家進行回收處理。而與英國不同,德國採取了一定的激勵機制。比如對有毒性的鎳鎘電池和含汞電池實行押金制度,即消費者購買每節電池中含有一定的押金,當消費者拿著廢舊電池來換購新電池時,價格中可以自動扣除押金。奧地利也有類似規定。

  從2008年開始,奧地利的所有電池生産企業和電池銷售商也都有義務免費回收廢舊普通電池、可可充式電池、工業電池及汽車電池。商店必須行使告知義務,使消費者知道該商店免費回收廢舊電池。而且回收上來的廢舊電池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迴圈再生利用。

  從整個歐盟來看,迄今約有12個國家要求零售商將已經銷售的電池在用完後全部回收。美國和日本也有類似做法,並配有相關鼓勵政策。比如政府按相關企業處理廢舊電池的總量給予一定補貼。南韓則規定,生産電池的廠家,每生産一噸要向政府交一定數量的保證金,作為回收和處理的費用,同時要徵收環境治理稅。對於政府指定的廢舊電池處理企業,則減免稅收。

  回收企業有“寶”可挖

  電池回收再利用,在英國、德國等國家已經形成相對完整的産業鏈條,許多企業“嘗到甜頭”。

  德國的廢舊電池處理技術一直處於全球領先水準,而先進的技術也提高了“變廢為寶”效率,讓企業更有動力參與。比如在易北河畔的馬格德堡地區,一家企業興建了一套電池“濕處理”裝置,在這裡除鉛酸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以硫酸溶解,然後借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煉各種金屬物,電池中95%的有用物質都能被提煉出來,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目前,德國的整個廢品回收處理已經帶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據統計,德廢品回收處理行業每年收益約為500億歐元(約合3375億元人民幣),解決就業崗位24萬個,已成為德國重要的經濟和就業領域。而在英國,包括電池在內的廢舊電子産品回收再利用,也已成為迴圈經濟中的重要産業。

  “Fonebak”公司是英國眾多電子和電池回收企業的一個典型。這家公司成立於2004年,目前已成為英國最大的手機維修商和回收公司,在法國、比利時、荷蘭等歐洲國家設有辦事處和分公司。這家公司提供的手機回收渠道非常方便。公司與沃達豐等通信網路運營商簽訂了協議,在其營業處設立了上萬個廢舊手機收集點,並通過各行動電話銷售公司的營業點免費提供舊手機郵寄業務,方便客戶在買到新手機後“隨手”將舊手機投寄到“Fonebak”的回收利用中心。

  對於無翻新價值的手機,“Fonebak”會將其拆卸後,讓每個部件、每種原材料物盡其用。其中手機電池會被送往專門工廠處理,鋰和鎳被回收利用,如鎳可用來制煎鍋、熨斗和新電池等。而含金屬的塑膠部分送往專門加工廠燃燒,産生的熱能用於當地農村供暖;燃燒後提取其中含有的鉑、金、銀、銅等金屬材料,送往專業公司處理後再利用。

  連結

  我國廢舊電池回收問題亟待解決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池生産國和消費國,各類電池佔世界電池生産量的1/4,一次性鋅錳電池佔我國民用乾電池的92.5%,平均每個中國人每年消費電池7—8隻,消費量平均每年仍以10%的幅度增長,但回收率卻不足2%。而有的已經回收的電池,也面臨無法處置的難題。廢棄乾電池中含有許多有害物質,其中,鉛、汞、鎘等重金屬對人類及自然威脅極大,如果處理不當,其含有的有害物質進入環境後,會污染環境。

  再説電動車電池。目前98%的電動車使用鉛酸電池。這些電池壽命一般多則3年左右,有的則不足兩年。鉛酸電池的數量激增給有效處置帶來了挑戰。車用鉛酸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混亂,大部分廢鉛酸蓄電池都沒有通過正規途徑再回收利用,導致鉛污染事件時有發生或埋下鉛污染隱患。

  事實上,依照國家要求,生産方、銷售方應和購買方訂立協議,廠方應負責電池回收及處理事項。但在現實生活中,在生産者和銷售者眼裏,廢舊鉛酸電池成了燙手山芋。目前,在廢舊電池回收監管環節,仍存在一些漏洞。一方面,國家缺乏對不回收電池生産廠家的處罰規定;另一方面,對廢舊電池的回收沒有給予相應的補貼,生産廠家對廢舊電池的回收積極性不高。隨著新能源汽車業的發展,如何高效回收利用動力電池,也成為産業可持續發展亟待解決的新課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