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企苦惱“怎麼做消費者都懷疑造假” 商業品牌嚴重缺失

  • 發佈時間:2015-04-21 08:50:1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們做了全程可追溯之後,消費者還是在懷疑,覺得我們有可能在用高科技糊弄他們,還是對産品的品質不放心。”4月20日,在2015年中國綠公司年會的現代農業投資方向論壇現場,有農業企業主向《證券日報》記者如是“吐槽”。

  讓農業企業苦惱的不僅是消費者信心缺失,還有上游合作農戶的“不省心”:“和農戶的果園簽訂了購銷合同,結果等農戶把蘋果運過來才發現,根本不合格,我們説‘合同的約定不是這樣的’,對方立刻瞪回來,‘要啥合同,我就是合同!’”此前,曾有農業領域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描述過自己的窘境,而這種案例也引發了同行的共鳴,“對的對的,我們的車厘子也是,跟農戶説這個産品按合同要求是不合格的,對方直接告訴我,‘就是這些,愛要不要’。”

  上游的合作農戶們“不省心”,下游的消費者又因食品案例問題成了驚弓之鳥,可偏偏大佬頻頻呼籲,認為農業投資風口來臨,農業創業和農業投資,真實的狀況是怎樣的呢?

  商業品牌嚴重缺失

  聯想控股高級副總裁陳紹鵬認為,消費者因食品安全問題而顯露的對企業信心不足反映出的其實是中國農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從根本上來講,上游無數的小農生産者達不到規模效應,使得農業産業鏈變得複雜而冗長,複雜的交互過程必然放大安全的風險,而組織化的程度過低,又反過來制約了科技的投入和創新能力,整體産業的生産管理模式都比較落後,必然存在安全問題。”

  此外,商業品牌的缺位,也使得農業的發展裹足不前。“農業一直停留在地理、産區品牌領域,而缺乏大量的商業品牌和企業品牌。地理品牌的劣勢顯而易見,一家企業的安全事故,可能會毀掉整個産區的信譽。當然,行業的組織化程度太低,小生産者難以解決這樣的問題去面對大市場,此外,行業還有科技落後、品牌意識不強(的問題)。”陳紹鵬稱。

  在解決這些問題上,聯想目前的做法或許可以提供些借鑒意義。“我們的理念叫‘三全’,即全産業鏈、全種可追溯、全球化。只有建立從田間到餐桌的供應模式,才能在中國的生産供應分工過程中可持續地提供安全的産品,從選擇品種到育苗、育種、栽培、加工、物流、銷售等,只有建立完整的鏈條,封閉式的運作,才有信心聯想推出的産品是放心的。而全程可追溯,則是利用先進的IT系統、管理模式,使每一個産品都是可控的。”

  不過,對於可追溯系統,有農業企業在會議間隙間對《證券日報》記者提及了自己企業經歷的苦惱:“我們做了全程可追溯系統,可是消費者依舊不放心,認為可追溯也是可以造假的。”

  而陳紹鵬也坦陳,“所有生産的資訊,所有的檢測報告,它只讓消費者更相信我們,但是信譽和品牌是不斷的積累才能建立起來的。”

  而山東海益寶水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范立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則強調,“為安全而做安全的方式並不可取,就像企業創業不能本末倒置一樣,為網際網路而網際網路,為追溯而追溯,可追溯及網際網路都是工具,企業的發展根本是在品牌上。”

  農業迎來四大紅利

  雖然有著種種的磕碰,但農業依舊成了許多投資人話題裏的寵兒。

  由於農業在某種程度上擁有“靠天吃飯”的特性,因此,農業類上市公司一旦發生“黑天鵝”事件,則會對公司的信譽帶來極大的傷害。此前,獐子島就曾因為“冷水團”的問題,出現了業績黑天鵝事件。

  不過,依舊有不少業內人士對農業的未來積極看好。“農業現在迎來了最佳的創業和發展機會”,山范立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稱。

  而陳紹鵬則認為,目前的農業行業,有四項紅利正在釋放:制度紅利、科技紅利、品牌化紅利和網際網路+紅利。“土地確權、土地的流轉和入股制度(為農業發展)做了一個極大的推動和完善,沒有好的制度保障,沒有辦法形成集約化生産,現在投資農業有這樣一個制度紅利的機遇;其次,以前的科技確實太落後了,小而散的農業業態也讓科技無用武之地,但是,當集約生産出現後,科技就有了用武之地,新生物科技就非常的有前途;再次,中國的農産品和食品,(商業)品牌太少,如果有一個封閉式的産業化的模式,這樣的機遇也是很有前途的;最後,網際網路+帶來的顛復和革命,是前所未有的,它可能會讓我們的農業現代農業達到加速。”

  而基於對未來行業的整體看好,陳紹鵬透露,在全球已開始進軍新的領域。

  從業者培養刻不容緩

  幾項紅利的推動和資本的助力,使得原本顯得“土氣”的農業,一夜之間變得“高大上”起來。

  具體到水産領域,范立強介紹,目前行業是小而散的發展狀況,因此,任何産品進入餐桌,為保障安全,都應該先從苗種抓起。以水産領域舉例,范立強建議,“目前消費者認為的不安全,主要是體現在重金屬超標和藥物殘留上,對於藥物殘留問題,可以在産品創新上解決,而重金屬則是受海底泥沙的影響,因此,把這兩個問題解決好,水産領域的安全問題就可以讓消費者放心”。

  對於范立強提及的行業狀況,台灣皇冠集團執行董事江永雄敏銳地捕捉到,這可能是現代農業的投資和創業機會。

  而隨著這些創業機會的來臨,對從業者的培養也變得刻不容緩起來。陳紹鵬介紹,“農業和食品(概念)很熱,但普通消費者只關心結果,而大部分從農業學院畢業的學生,只有5%的人願意從事農業,所以,我們和很多農業院校合作,並從海外聘請專家,滾動起來才能有一個好的培養體系,其次,在收入上也要有保障,生産設備要跟上,從而讓從業者擺脫農業就是體力勞動的意識”。當然,“在這個話題上的相關領域,還大有作為,有投資機會。”

  不過,有投資人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目前行業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近年來,原來是外行的許多企業也紛紛宣佈進入農業領域,不過,對於這些人而言,原本的經驗無法照搬到農業領域,因此,目前雖然有不少企業紛給宣佈獲得投資或大舉進軍農業,但真正能夠獲得利潤的企業實屬鳳毛麟角。也有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企業證實了類似的觀點,認為目前涉農企業雖然創業機會較多且投資人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但如何營利,如何保證企業不是依靠“圈錢”而是産品的持續營利維持運轉,仍是個行業共同面臨的難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