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日本想告別加班文化不容易 傳統慣性成變革阻力

  • 發佈時間:2015-04-14 09:5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本上班族對加班説“再見”?難!本月初,日本政府向國會提交修訂版的《勞動基準法》,給予收入較高的技術工人免受長時間工作束縛的權利。這是其著手改變工作環境,提高效率,使日本人逐漸告別不必要加班的舉措之一。但實現這樣的目標並不容易。日本有著特殊的職場倫理和企業文化,“拼命工作,徹底奉獻”是很多人的信條,以至於日本有著“工作至死”的名聲,日本式加班“舉世聞名”:在公司工作一天后,晚上繼續與同事或客戶去酒吧飲酒,淩晨3點爛醉回家,早上太陽還沒升起就返回公司。“這種生活模式早已成為日本的象徵,就像日本壽司和日本漫畫一樣”,英國《金融時報》評論道,這種文化加劇了日本從缺乏嬰兒到生産率低下的種種弊病。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目前看來日本政府對改變加班格局的決心較大,但仍留有餘地。總的來説,告別加班將是日本企業的一種發展趨勢。一日本企業負責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執行起來太困難了”,日本公司的加班文化已經有幾十年曆史,不太可能徹底改變。

  政府推動“禁止加班”

  30歲的柳生圭朗在東京一家著名電子科技公司上班。他住在神奈川縣的川崎市,每天早晨7時乘早班地鐵出發,在“早晨上班人群的潮汐中”趕往位於東京港區的公司。一個多小時的路途中,柳生會抽時間閱讀一下隨身攜帶的企劃案或文稿,到站後在車站裏的咖啡館吃早餐。柳生在公司裏任職于産品設計部門,經常晚上加班,特別是推出新項目時,公司會安排他和其他骨幹留在公司宿舍裏,加班時薪是平時的3倍。

  “和很多人所想的不一樣”,《日本經濟新聞》援引柳生的話説,“我們的公司團隊沒有很多晚間應酬或活動。”但作為資格較老的項目主管,他會經常晚些回家,或者代替同僚參與應酬,但不領取加班費。不過現在,柳生的公司將加班時薪削減了20%,並且推行彈性工作制度,“公司允許並鼓勵職員在家裏通過網路完成工作,並借此推動核心部門員工輪休。”這項制度受到年輕人歡迎,但老一輩員工則不太滿意。

  柳生圭朗的例子體現了日本職場正在發生的變化,或許是緩慢的變化。據《日本時報》13日報道,本月早些時候,安倍政府向國會提交了修訂版的《勞動基準法》,該法規定了“免除白領工時限制”制度,建議對年收入超過107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5.6萬元)的高專業技術崗位人員,不再支付加班費,而根據實際工作業績決定薪酬。該法案的目的是鼓勵專業人士不以工時而是以工作成績計薪,同時減少不必要的加班。

  日本政府在加班問題上的動作很多。據報道,首相安倍要求公務員帶頭示範,推行夏季生活方式改革。今年7月和8月,鼓勵中央政府各部門職員早上班並按時下班。上班時間提前一兩個小時至上午7時半至8時半,原則上下午5時半前後按時下班。每週三晚最晚8時熄燈,下午4時15分之後不開會。政府還通過數據電子化,減少文件起草的工作量,以減少加班。

  日本NHK稱,為了提升員工工作效率及改善過勞問題,厚生勞動省率先提出禁止加班政策。從3月2日起,晚上8時開始廣播要員工收工,若員工10時還在公司,有可能受到主管關切。此外,日本政府不久前提交一項議案,強制工人每年至少帶薪休假5天。

  日本政府也鼓勵企業給職工更多休假時間。去年大阪的一些大公司實行“強制關燈”措施。下班時間一到,管理人員就會將辦公室的電源切斷,強制員工停止工作並下班。另外,利用包括局域網在內的網際網路實施“彈性工作時間”的企業越來越多。據報道,貿易公司伊藤忠商事從去年5月開始實施“加早班”制度,增加早晨5時至9時的加班津貼。同時,原則上禁止晚8時後加班,晚10時全部熄燈。優衣庫的運營商迅銷正醞釀推出4小時工作日。

  辛苦背後是低效

  儘管日本政府和企業有心改變“加班”現狀,但現狀令人憂心。統計顯示,2014年日本企業正式員工年平均加班173個小時,創1993年有統計數據以來新高,甚至比20年前經濟高速增長期還要多出36個小時。據日本內閣府調查,50%的員工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日本每年有超過100人“過勞死”。日本還規定員工有5天的帶薪休假,但真正休假的不到一半。

  “日本政府有了一個偉大的新主意:強迫員工休假”,美國《紀事》網路版雜誌日前針對日本政府的新舉措稱,針對日本人的工作-生活失衡問題,日本政府構思了一個激進的解決方案,即要求員工每年至少帶薪休假5天。按規定,普通員工有10天以上年假,但他們就是不用。

  今年2月底,一名被派到東京工作的英國人“斯圖”,在Youtube上傳了一部影片,引發不小反響。影片中,“斯圖”讓大家看到在 1到3月金融服務業最忙碌的日子,典型日本上班族日子是怎麼過的:平均每天工作 13個小時,通常晚上11時下班,趕乘最後一班地鐵回家。然後第二天、第三天……第六天。“斯圖”寫道,有些日本人一整年的上班時間都是如此。

  “加班”是日本特有的企業文化和生活方式。加班在日本被看做“勤勉”,經常加班的人更容易得到提拔和表揚。“集體主義”文化也迫使員工即使做完了手頭工作,也要等上司和同事一起下班。不過,辛苦背後常常是低效。2013年日本每小時勞動生産價值為41.3美元,不到挪威的一半,在34個經合組織國家中排名20位。“日本人以工作努力聞名,但效率低下和官僚作風同樣有名”,澳大利亞新聞網稱。

  長時間加班也降低了日本的生育率。20多年來,人口結構一直是日本的難題。根據厚生勞動省的數字,2014年日本僅有100萬多一點新生兒,連續第四年下降,並創下歷史新低。據估計,到2050年,日本人口將減少到9700萬。

  有分析稱,加班將很多日本女性排除出勞動力大軍。工作時間過長使得女性無法平衡孩子和職業,新媽媽往往被迫辭去工作,或者一開始就選擇不要孩子。與此同時,日本家庭教育中,父親通常是個缺席角色。所以日本政府的“少子化”對策中提出要改變“工作方式”,爭取讓擁有6歲以下孩子的男性每天平均有兩個半小時育兒和家務時間。

  告別加班是發展趨勢

  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安倍二次上臺後開始注重民生和企業效率問題,目前看來日本政府對改變加班格局的決心較大,但同時仍留有餘地。比如,在企業擔當科長及以上職位,或年收入在1000萬日元以上的人加班不受限,理由是作為日本社會的精英階層理應擔負起更多責任。

  陳言説,很多大企業的員工白天做事拖拉,晚上燈火通明。由於日本是一個強調“集體性”的社會,確實有人為了和“集體”保持一致,即使完成工作也不會先下班。然而,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不能接受“加班文化”。在中小企業加班則往往是因為工作做不完不得不加班。總的來説,告別加班將是日本企業的一種發展趨勢。

  “告別加班太難了”,某日本企業負責人森田1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我基本上每天都加班到晚上九、十點鐘,幾十年來已經習慣了,偶爾7點回家太太會問我是不是身體不舒服。而且很多日本公司是做國際貿易的,競爭異常激烈。為了和海外公司及時取得聯繫,不得不等到晚上。”森田説,“作為領導,只要員工能保質保量完成工作,我支援他們早點下班。以前日本企業輝煌時,公司經常組織各部門的聯誼活動,鼓勵員工內部結婚。現在日本企業有些自顧不暇,如果員工自己也沒有時間去解決個人問題的話,真令人頭痛。”

  事實上,日本政府提交國會的法案也遭遇較大阻力,在野黨稱之為“零加班費法案”。有人擔心這會成為企業拒付加班費的藉口,在工資不漲的情況下增加工作量。日本共同社認為,在長時間勞動已成定勢的官僚機構,破例的嘗試能夠貫徹到何種程度難以預計。有職員表示,“七、八月要製作2016年度預算申請等,所有政府部門都很忙”,對減少加班的可行性感到擔憂。

  英國《金融時報》稱,以往日本改善工作環境的企圖大多失敗。“並不是説這種職業文化不會改變,但顯然需要時間”,日本大學社會學教授櫻井光一稱。在日本,男權化的精英階層投身於工作並犧牲家庭,這樣的社會角色模式和文化依然深入人心。

  中國社科院日本所學者盧昊對《環球時報》記者説,日本的商業文化和企業內部環境維持傳統的慣性很強,在崇尚集體並關注自身在體系中角色的日本人看來,工作本身是社會尊嚴的來源,加班不僅意味著福利,也意味著被認可和受到重視。政府的強制性政策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日本的“加班文化”。但另一方面也應看到,大的社會環境和“世代更替”正在使“拼命工作,徹底奉獻”的舊時代精神發生鬆動。(記者 田泓 江有立 邢曉婧 盧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