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消息簡報:全球企業並購趨於大型化今年將突破$1萬億

  • 發佈時間:2015-04-13 15:2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以下為中國經濟網國際部4月13日編譯整理的駐外記者報道和全球主要財經媒體要聞消息簡報,僅供參考:

  日本的資金正從儲蓄流向股市

  日經平均指數4月10日上午一度突破2萬點大關。除了日元貶值和超低利率帶動企業受益出現擴大外,日本的資産運用和企業管理的一體化改革也在推進,資金的流向已開始發生變化,之前從存款流向國債的資金開始轉為流向股市。股價上漲將産生推動日本企業成長,促使資金流向企業的良性迴圈。雖然當前期待先行的色彩濃厚,但是日本國內資金從儲蓄轉向投資這一新潮流的勢頭正在增強。資金的流向變化徵兆已經出現。2011年12月底,現金、存款佔個人金融資産的比率為55.7%,到2014年12月該比率下滑到了52.5%,另一方面,投資信託由3.6%增加到了5.5%,股票及資本由6.5%增加到了9.5%。雖然沒有太大變化,但日本國內資金出現了由儲蓄轉向投資的流向。(此消息來自日本經濟新聞)

  全球企業並購案趨於大型化

  全球企業界的並購(M&A)案正日趨大型化。2015年全球收購案的總額突破1萬億美元,創下時隔8年的最高記錄。據美國調查公司Dealogic調查顯示,截止4月8日已經發佈的2015年並購總額為1.03萬億美元,較2014年增長20%。從同比數據來看,達到自2007年的1.25萬億美元以來的最高水準。另一方面,並購案發生的次數較2014年同比減少9%,不滿1萬起,為2010年以來的最低水準。由此可看出,單起並購案的規模日趨大型化。(此消息來自日本經濟新聞)

  中國經濟第一季度或表現平淡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調查的15位經濟學家的預期中值顯示,中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可能同比增長6.9%,低於去年第四季度的7.3%。若實際數據果真如此,則將是2009年第一季度經濟修正後增長6.6%以來的最低增速。3月中國工業增加值可能增長6.9%,1-2月增長6.8%。1-3月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或增長13.9%,與前兩月的累計增速持平。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或增長10.9%,前兩個月累計增長10.7%。(此消息來自《華爾街日報》)

  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向負值

  德國基準10年期政府債券的收益率即將首次降為負值,使得人們再度對歐洲央行(ECB)里程碑式的債券購買計劃的破壞性副作用表示擔憂。上週五,德國國債(Bunds)收益率降為區區0.16%,而在今年初為0.54%。同時,在歐洲央行進入量化寬鬆的第二個月之際,許多分析師認為,德國1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降至負值只是個時間問題。作為一個規模小得多的非歐元區市場,瑞士上周成為史上第一個以負利率出售基準10年期政府債券的國家,引起人們對於國際金融市場扭曲的擔憂。(此消息來自英國《金融時報》)

  世界銀行:中國將拖累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增長

  世界銀行在週一公佈的一份報告中稱,今年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發展中市場中,很多國家的經濟增長可能改善,但受中國經濟拖累,整體增速將放緩。報告指出,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的經濟增長受到油價大幅下挫和美元走高拖累;這兩個因素的影響令一些國家受益,另一些國家則付出代價。世界銀行稱,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從此前一年的7.4%放緩至7%左右。該行稱,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發展中市場(包括中國、印尼和菲律賓)的增長今年將放緩至6.7%,2014年為6.9%。該地區整體(包括南韓和新加坡等發達市場)的經濟增速將持平于6%。世界銀行預計,由於中國出臺政策措施以解決金融問題、實現可持續增長,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2017年增速將降至6.9%。(此消息來自《華爾街日報》)

  2014年全球軍費總額減少0.4% 中俄增加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13日發佈報告,2014年全球軍費總額(部分為估算數據)為17,760億美元,比上年實際軍費數據減少0.4%,連續三年走低。日本從2013年的第七位降至第九位,低於印度與德國。中國和俄羅斯分別較2013年增加9.7%和8.1%。與2005年相比,中國增加167%,俄羅斯增加97%,印度與南韓分別增加39%和34%,而日本則減少3.7%。據分析,在亞洲國家中日本有所減少可能是受到了日元貶值的影響。推進削減財政支出的美國較2005年減少0.4%。(此消息來自共同社)

  美國要求WTO就中國一項出口補貼計劃建立爭端解決委員會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週五表示,美國已要求世界貿易組織(WTO)就中國一項出口補貼計劃建立爭端解決委員會。USTR稱,中國的“公共服務平臺示範基地”出口補貼計劃“似乎為大量中國製品和産品提供不公平及違禁的出口補貼,這些産品涵蓋的領域從紡織品到農業,化工産品,再到先進材料和金屬,不一而足。”USTR表示,WTO將在4月22日WTO爭端解決機構(WTO Dispute Settlement Body)的下次會議上建立這一委員會。(此消息來自《華爾街日報》)

  日本3000名旅遊界人士將於5月訪華

  關於日本自民黨總務會長二階俊博和旅遊界人士共約3000人的訪華一事,日本旅遊業協會幹部12日宣佈正式決定訪華日期為5月22至24日。23日晚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儀式,中方要人出席。此次約3000人的訪華之行旨在為改善兩國關係創造氛圍。訪華團一行除了與中國的旅行社舉行洽談會外,還將訪問大連等地。中國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11日與日本國土交通相太田昭宏會談時表示,希望以迎接訪華團為契機進一步加強關係。(此消息來自共同社)

  中日韓旅遊部長會議提出將人員交流增至3000萬

  中日韓旅遊部長會議12日上午在東京舉行併發表了聯合聲明,提出到2020年將三國間的人員往來規模從2014年的約2000萬人提高到3000萬人的目標。聯合聲明指出“三國的合作將對東亞地區社會經濟與和平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就共同開展旨在吸引歐美等地遊客的“遊歷東方”活動達成共識。本次會議為第7屆,是2011年5月的上次會議以來時隔近4年首次舉行。這是3國在3月的外相會談後,再次舉行部長級對話。強化旅遊合作有望推動日本與中韓改善關係。下次旅遊部長會議將於2016年在中國武漢市召開。(此消息來自共同社)

  中國將限制大陸赴港遊客數量

  香港最高行政長官梁振英週一表示,在香港針對大陸游客的嫌惡情緒愈演愈烈之際,大陸將限制赴港旅遊的遊客數量。梁振英稱,中央政府已經決定停止向深圳市居民簽發赴港“一簽多行”簽注,改為“一週一行”。該決定於週一生效。梁振英強調説,政策調整專門針對的是水貨客。香港居民曾抱怨説水貨客擾亂了當地社區,推高了當地食品價格和租金,並引起了交通擁堵。(此消息來自《華爾街日報》)

  中國3月出口萎縮順差銳減 穩增長政策料快馬加鞭

  中國3月出口增速降至13個月低位且遠遜預期,貿易順差從紀錄高位驟降,即使剔除季節因素後,仍顯示經濟內外需雙雙面臨風險,穩增長政策須快馬加鞭落實,同時人民幣匯率可能趨貶。中國海關週一公佈,以美元計價的3月出口同比下降15%,與路透調查預估的增長12%大相徑庭,增速創2014年2月以來最低。3月進口同比下降12.7%。當月貿易順差30.81億美元,從前兩月逾600億美元的紀錄高位直線跌落。海關新聞稿稱,3月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8.2,比2月份下滑1.4,預示二季度出口向好仍存在不確定性。(此消息來自路透社)

  中證登取消自然人A股一人一戶限制 最高可開20個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週日發佈公告,取消自然人投資者A投等證券賬戶一人一戶限制,規定同一投資者最多可以申請開立20個A股賬戶、封閉式基金賬戶。刊登在中證登網站的《證券賬戶業務指南》同時要求,同一投資者仍只能申請開立一個信用賬戶、B股賬戶。去年“十一”期間,中國結算的統一賬戶平臺上線,正式啟用一碼通賬戶,每個投資者只有一個一碼通賬戶,在此之下可以開設多個賬戶操作。(此消息來自《中國證券報》)

  中國國務院批准三家政策性銀行改革方案 強化資本約束

  中國國務院批復三大政策性銀行的改革方案,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首次明確為開發性金融機構,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則均確立以資本充足率為核心的約束機制。政府網週日刊登的公告並稱,國開行要適應市場化、國際化新形勢,完善開發性金融運作模式,發揮在穩增長、調結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合理補充資本金,強化資本約束機制。另據中國證券報援引知情人士指出,三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將統一按照10.5%的標準實施。(此消息來自中國政府網)

  中國信託公司IPO需連三年盈利且累計凈利至少10億

  中國銀監會日前發佈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徵求意見稿,明確信託公司可以通過首次公開發行(IPO)、借殼上市新三板上市公開發行股份。其中IPO條件包括最近三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且三年累計凈利潤不低於10億元人民幣。這份名為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的徵求意見稿要求,擬IPO信託公司需要財務狀況良好,最近一個會計期末凈資産不低於10億元;具有較為清晰的盈利模式和持續盈利能力,不存在未彌補虧損。(此消息來自中國銀監會網站)

  港股通投資者對香港藍籌股有所回避

  自上週三開始,大陸投資者凈買入了人民幣264億元(合42.5億美元)的港股,使得在港上市中資股股價大幅上揚,香港股市成交量也連創紀錄高點。大陸投資者們關注的是在大陸知名公司的股票,或是在大陸、香港兩地上市並存在A、H股較大溢價的股票。例如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Hanergy Thin Film Power Group, 0566.HK, 簡稱:漢能薄膜發電)以及金鷹商貿集團有限公司(Golden Eagle Retail Group Ltd., 3308.HK, 簡稱:金鷹商貿集團)等股票就通過滬港通項目實現了巨大的交易量。上周最後三個交易日,國美電器的股價上漲了46%。該股上週五是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交易最活躍的股票。(此消息來自《華爾街日報》)

  大眾兩大家族權鬥升級

  大眾(Volkswagen)權力鬥爭上週末升級,控制大眾的保時捷(Porsche)與皮耶希(Porsche-Pi?ch)兩家族之間出現分歧,同時大眾首席執行官暗示他不打算辭職。上週五,大眾出現全面領導層危機,當時大眾董事長費迪南多-皮耶希(Ferdinand Pi?ch)透露,他與長期任職的首席執行官馬丁-溫特科恩(Martin Winterkorn)工作關係緊張。目前尚不清楚皮耶希這番坦率直言的目的。他在一次採訪中談到,“我與溫特科恩有距離”,言外之意似乎是要削弱溫特科恩的力量,這讓人們對他這位最高副手的未來産生疑問,同時迫使主要股東以及員工代表選擇站邊。控制著大眾50.7%投票權的保時捷控股公司(Porsche SE)董事長沃爾夫岡-保時捷(Wolfgang Porsche)上週日表示,皮耶希的言論“代表他個人的觀點,其言論的內容和主旨並沒有得到家族的同意”。(此消息來自《金融時報》)

  新浪被指監督不力 監管機構警告關閉其新聞服務

  中國網際網路最高監管機構上週五批評新浪公司(Sina Corp.)監督不力、傳播謠言,並警告這家熱門社交媒體及網路新聞公司稱,如果不改正這些問題,將停止其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中國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簡稱:網信辦)上週五在官網貼出公告,稱國家級別以及北京市級別網信辦官員當日針對近期受到大量網民舉報、違法問題突出的新浪公司,與負責人進行了聯合約談。新浪總部設在北京,已在美國上市,該公司旗下運營著網際網路門戶網站以及微網志(Weibo.com)服務。微網志公司(Weibo Corp.)也已在美國掛牌上市。(此消息來自道瓊斯)

  維權投資者要求高通採取行動提振股價

  維權投資者Jana Partners LLC正在對高通公司(Qualcomm Inc., QCOM)施壓,要求其考慮分拆業務以及其他有助於提振股價的可選方案。《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看到的一封給Jana投資者的季度信函顯示,Jana要求高通考慮將晶片業務從專利授權業務中分拆出去。高通公司的大部分利潤都來自專利授權業務。高通自己曾在15年前提出過這一想法,但隨後放棄。定於週一發給Jana投資者的這份信函顯示,Jana還呼籲高通削減成本,加快股票回購,並對高管薪酬結構、財務報告以及董事會進行調整。(此消息來自《華爾街日報》)

  三菱重工等3家公司計劃在中南美生産甲醇

  三菱燃氣化學、三菱商事、三菱重工13日宣佈,就在中南美國家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生産化學品原料甲醇達成協定。包括當地企業部分在內,項目總投資約10億美元,計劃2018年起投産。甲醇經常被用作粘合劑和合成樹脂的原料,隨著全球經濟增長,需求有望上升。3家公司將使用該國出産的天然氣每年生産100萬噸甲醇,相當於全球需求的1%多。三菱燃氣化學和三菱商事負責甲醇生産、銷售和技術方面的支援。三菱重工則負責工廠設備的設計和建設。(此消息來自共同社)

  豐田計劃在天津、廣州建新廠

  日前,豐田汽車啟動了有關在中國天津投資數百億日元建設新廠以取代位於西青區舊廠的討論。新工廠力爭2018年投産,生産規模將達到年産10萬輛。西青區的舊工廠預計將停産。豐田在對天津工廠進行升級的同時,計劃本月內正式宣佈通過廣汽豐田在廣州市建設年産10萬輛的新工廠。新工廠計劃2018年投産,用於生産小型車“雅力士”。(此消息來自日本經濟新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