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改革推動股市上行(經濟聚焦)

  • 發佈時間:2015-04-13 00:0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  謝衛群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證綜指又到一個新高度:4000點!滬指10日突破4000點,以4034點收盤。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的此時,滬指還在2100點上下徘徊。2014年,滬指上漲53%,漲幅位列全球資本市場之首。而從2014年初至今,漲幅已經超過90%。

  記者探討的是,與過去相比,GDP增速略微下調,為何此時股市持續上行?

  成交量過萬億元成常態——

  資金拉動股市上揚,並逐步加力支援實體經濟

  從表像上看,資金推動了本輪股市的強力上行。

  滬深兩市日成交量過去是每天四五千億元便被稱為天量,而現在,兩市日成交量過萬億元已見慣不怪。港股通額度由使用不足到一天用盡,B股全線漲停,顯示著充沛的流動性。

  “股市大幅上漲,與資金寬鬆密切相關。這也是全球資本市場的一個共同特徵。”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説。

  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各國紛紛實行了寬鬆的貨幣政策,資本市場流動性增加,因而形成了資金市。美國等發達國家更是實行了“股市改變經濟”的策略。“傳統的思維方式是,基本面決定股市成長。‘股市改變經濟’則採取相反的路徑,先改善股市,然後改善基本面。”孫立堅分析。“通過低利率,將資金擠到股市,股票價格提高,因而增加投資者財富,拉動消費增長,從而改善上市公司業績和實體經濟。”孫立堅談道。

  儘管中國的股市沒有明確的“股市改變經濟”的策略,但是,類似的特徵也正在出現。如何讓資金更好地扶持實體經濟,應成為下一階段的思考重點。

  德勤中國9日發佈數據顯示,2015年首季,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新股融資額首次超越香港交易所,甚至有可能取代長期處於領先地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安永報告也顯示,第一季度,中國內地交易所完成70宗IPO交易,共融資約500億元。資本市場支援實體經濟趨勢正逐步形成。

  股民對中國經濟走勢積極認可——

  “可以説,大家用手裏的錢投了中國經濟未來一票”

  從深層次上看,本輪股市上漲是改革推動的。

  證監會主席肖鋼今年兩會期間應邀做客本報“兩會e客廳”時説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舉措穩定了市場預期,是股市上漲的主要動力,投資者信心明顯增強,反映了投資者對改革開放紅利釋放的預期。改革紅利將是推動資本市場進一步健康發展的最強大動力。

  “股指一般對經濟的反映提前約18個月。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人們對貨幣政策的寬鬆預期就越高,政策出臺的頻次也越高。由此看來,此輪股市的上漲,是中國股民對未來中國經濟走勢的積極認可。可以説,大家用手裏的錢投了中國經濟未來一票。”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説。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中國的改革提升了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期和憧憬。“一些過去認為難以推動的改革,都一一向前推進,這種改革態勢前所未有。特別是金融改革,如存款保險啟動、利率市場化加速等,這些政策都會在股市上得到反映,並仍將對未來産生趨勢性影響。”

  “雖然中國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但在全球範圍內看,仍然屬於高增長。為改善實體經濟狀況,中國的系列改革政策降低了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也提升了資本市場的流動性。”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説。

  數據顯示,滬指的新一輪上漲是從全國兩會期間的3月12日起開始的,而此時,國家的治理方略已經明晰,“從這個角度看,國家治理的方略提振了股民的信心。”李迅雷説。

  經濟結構調整讓市場熱點不斷——

  公眾資産配置的傳統思維方式開始改變

  經濟結構的調整直接帶動了資本市場的活躍。比如“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新的發展機遇,帶動與之相關的股票連連上漲。自貿區擴容、中部城市群啟動等利好出臺,也讓股市熱點不斷。

  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讓一大批新經濟企業上市,這拉動了創業板持續上漲。創業板指數僅一年間就上漲86%。

  李迅雷分析,實體企業及金融企業的結構調整也在加速。為了減少負債,如今企業和金融機構都樂意選擇權益類融資,以提升企業活力。以上海上市公司為例,因為國資國企改革,一大批國企上市公司停牌重組,通過資本運作,進行債轉股,以輕裝上陣。而這類重組題材,大都帶動股票的活躍和上漲。

  經濟結構的調整,也改變了公眾資産配置的傳統思維方式。李迅雷分析,過去,公眾的資産配置以房地産為主。遭遇房地産市場調整之後,公眾增加了信託、理財、P2P等投資,並且,不少人發現,股票市場仍在低估值區,成為收益可能超10%的投資産品。因此,有不少人點燃了股票投資熱情,股票、基金類的權益類金融産品配比大大提高。

  交通銀行報告顯示,流動資産所投産品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基金、銀行理財産品和股票。事實上,基金、理財産品的投資增長,最終也為股市提供了有效的流動性。

  保護投資者熱情,也要防範市場風險——

  投資者中散戶佔比達90%,50%的公司市盈率超83倍

  在眾多經濟學家看來,長期以來中國股市跌多漲少,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的情形下,如今的上漲局面來之不易。

  但是,股市持續上漲帶來另一個特點:估值偏高。李大霄列舉數據談道,目前,43%的上市公司市盈率超過100倍,50%的公司市盈率超過83倍,70%的公司市盈率超過51倍。投資者需要注意市場風險。

  李迅雷分析,對估值的理解不深,與投資者不成熟有關。因為中國還是一個散戶市場,投資者中散戶佔比達90%。散戶為主的市場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過程,美國從散戶市場走向機構為主的市場用了70年,中國投資者的成熟也有待時間考驗。他以為,投資者的熱情應當保護,市場的繁榮值得維護,重要的是疏導而不是壓制,應給投資者更多選擇,比如增加股票供給等。

  李大霄認為,“在資本市場沒有完全開放、註冊制全面實行之前,股票供應不足會出現很多暫時現象,建議投資者理性,不要追逐泡沫,更不能賣房炒股、借錢炒股,應量力而為。”

  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中國A股資本市場領導合夥人吳曉輝説,隨著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的推進和實施,中國股民今後將會有更多投資機會。

  李大霄表示,促進融資者與投資者收益平衡,促進資本市場可持續繁榮,實現為實體經濟服務的目標,這是所有市場參與者應該努力推動的。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13日10 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