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村子不用拆旅遊搞起來

  • 發佈時間:2015-04-10 02:31:3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新世紀以來,旅遊業的增收富民功能越來越凸顯,特別是中西部旅遊資源廣泛分佈于廣大農村地區、貧困山區、民族地區,發展鄉村旅遊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重慶奉節、貴州遵義、湖北恩施等地通過發展特色鄉村遊,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的“內功”,帶動多産業聯動,實現了脫貧致富與環境保護雙贏。

  趙迪羅慧娟

  位於長江三峽的黃金旅遊帶上的重慶市奉節縣興隆鎮六婭村卡麂坪自然村,臨近著名的瞿塘峽、白帝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天坑和最長的地縫,旅遊市場前景廣闊。但因自身限制,卡麂坪村並沒有享受到旅遊市場帶來的紅利,村裏年輕人外出務工,剩下留守老人兒童,村莊依舊貧窮,面臨消亡的危險。

  2012年,奉節縣政府將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工作與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工作結合起來:改變以往村莊整體搬遷、拆後重建的扶貧模式,而是借助傳統古村落保護,幫助原住民挖掘當地民俗文化,發展特色鄉村遊,實現了産村融合、旅遊扶貧。

  挖掘民俗文化打造特色鄉村遊

  卡麂坪村形成于270年前的清代乾隆年間,有唐、粟、雷、廖、付五個姓氏,主要從湖南移民來此犁田打壩、繁衍生息,持續至今。開發之初,當地政府就本著“尊重村民意願,尊重村落記憶,尊重傳統建築,尊重生態環境”的基本原則,邀請專業的旅遊規劃團隊來出謀劃策,來自北京的設計師李謙就是其中的一員。

  李謙説,村子做旅遊,必須要有品牌。當地有殺年豬、吃殺豬飯的習俗。在鄉村,吃殺豬飯,是浩浩蕩蕩的,對整個村來講,這是非常大的儀式。於是這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被充分利用了起來,規劃團隊打造出了鄉村臘肉節,每年臘月十五舉辦。

  臘肉是本地人日常餐桌上的美食,每家每戶都擅長做的東西。當地習俗是過年時殺豬,殺完以後開始做臘肉,要到第二年的四五月份才能拿到能吃的臘肉。鄉村臘肉節上,遊客除了可以觀看殺年豬的過程和各種民俗表演,還可以預訂村民手工製作的臘肉,第二年來取即可,這為村民帶來一筆不小的收入。李謙等人還為臘肉設計了一套包裝,東西好看了,買的遊客更多了,被當成禮物送給親朋好友。

  他們以當地村子田地裏的稻草人為logo,又把鄉村的一些照片、手繪做成明信,把手繪畫印在T恤上,稻草人做成小紀念品。70歲的粟國權老人,是方圓幾公里最老的竹編手藝人,他編的竹子特別密、特別細,也成為暢銷品。此外,聽鄉村曲、看地方戲、購土特産等,這些文化元素也吸引著大量的城裏遊客。

  建“示範基地”調動村民積極性

  長期以來,貧困地區的農民市場意識淡薄,缺乏主動參與旅遊開發的積極性。走訪過程中,對於開農家樂的建議,只有40%的村民認為是個機會,48%的村民持觀望態度,剩下的12%則表示新安置的地方要有田地,自己才能活下去。而對於當地政府而言,發展旅遊,政府主要負責做基礎設施建設的工作,更多的還需要村民來參與。

  如何引導村民主動參與進來?規劃團隊在願意“吃螃蟹”的人中幫助建立了一個“示範基地”。他們與當地的一個攝影師合作,在臨近的幸福村,買下一處破敗民居,花了4個月時間,去改造這個房子,把它變成一個可以經營的民宿。沒想到,開業後生意火爆,年純利潤可以達到近20萬元。看到“錢”景光明,村民紛紛效倣,主動投入到鄉村旅遊的建設中來,邀請李謙等人幫助改造自家的舊房屋,準備開辦農家樂。截至2014年7月底,卡麂坪村的25戶村民中有11戶明確要開辦民宿農家樂,幸福村周邊的村落中有近20戶村民已經開始修房子了。

  為了更好地促進村民創業,提高旅遊服務品質,李謙等人還專門做了創業手冊,輔導村民怎麼去做。統一上課培訓,比如接待禮儀、客房管理、菜肴製作、消防安全、環境保護、衛生防疫、經營管理等,甚至怎麼開紅酒瓶也教。

  奉節縣發改委主任張劍講,從社會、經濟、文化層面,“旅遊扶貧”對整個村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在社會層面,原住民是傳統村落的靈魂,唯有原住民融入區域旅遊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才得以持續;在經濟層面,真正的産村融合可為扶貧致富帶來持續活力;在文化層面,原住民意味著鄉村價值得以回歸,鄉村文化得以繼續傳承。“最重要的是村民的意識轉變了。當破敗的舊房子經過改造再次成為生産資料、融入旅遊開發中時,村民意識到鄉村並非落後沒有價值,而是有待開發和繼承。”李謙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