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鐵牛”再給力,也需添把“草”

  • 發佈時間:2015-04-09 02:32:0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傳君

  春耕時節,四川省營山縣農機大戶們開始了一年首度忙碌。但聽説記者採訪,他們顧不上換下沾滿泥漿的衣服,要給記者説幾句話。

  聽他們講故事,記者理清了該縣農機推廣的現狀:農機大戶組成農機專業合作社,在時下勞動力緊缺的農村,挑起了農業生産的大梁。但同樣因勞動力緊缺,一些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深受束縛,農村基礎設施及農田水利建設滯後,致使農機推廣遭遇瓶頸。

  “從2012年到2014年,我們農機購置補貼發放數額在逐年減少,我們賬上的餘額在逐步增加,這説明農機推廣出現了問題。”營山縣農機局副局長鄧昕説。

  無論是農機大戶還是農機主管部門都一致認為,加大農村産業扶持力度,加大農村尤其是邊遠山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是促使農村勞動力回流及破除農機推廣瓶頸的重要手段。

  農機推廣越好,撂荒地就越少

  小橋鎮拱背村四社歐榮富夫婦,兩個女兒常年在外務工,家中兩畝多稻田從2008年起就撂荒了,但從2013年起又重新種上,每年産2000多斤稻穀,一家人都吃不完。原因是:該鎮的小橋農機專業合作社幫了忙,一年只收取他們200多元錢。

  這樣的家庭在營山縣很普遍,一般子女外出務工前都要這樣叮囑父母:別種地了!我一個月工資寄回來,買的糧食一年都吃不完,倘若種地,累了病了誰照顧?還得花錢治療。據了解,兩三年前,營山縣平壩地區土地撂荒率約為三分之一,山區則在一半以上。

  “我們農機專業合作社所起的最大作用,就是讓大量荒蕪的土地得到重新開墾,並種上了作物。”小橋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時陸説,他們的存在,又吸引了一些新型經營主體流轉土地,農村土地撂荒情況進一步得到扭轉。“附近的四喜鄉來了個成都老闆,一下子流轉了500畝地,其中三分之一荒蕪了幾年,老闆請我們去耕作,今年全部種上了蓮藕。”

  小橋農機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3年,目前有35個帶機入社的成員,合作社有各類農機41台,每年服務農戶2300余戶,作業服務面積超過8000畝。整個營山縣目前共有14家農機專業合作社,每年服務農戶15660戶,作業服務面積達到56300畝。

  濟川鄉向壩村向壩農機專業合作社目前有60個成員,各類農機數量達到80台,合作社成員廖桂清説:“在我們本村和附近村及鄉鎮,至少5公里範圍內找不到一塊撂荒地。”他們的合作社輻射範圍甚至達到百公里以外的西充、儀隴等縣。

  “凡是農機推廣越好的地方,撂荒地就越少,尤其是成立了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地方,平壩地區基本上消除了土地荒蕪現象,而山區也減少到三分之一內。”鄧昕説。

  農機專合社成了種糧大戶孵化器

  31歲的陳時陸有近10年沒外出務工了,先是在家做門窗生意,後來從事農機服務,他共投入資金50萬元購買農機,每年作業收入有七八萬元,可這不是他的主要收入。

  因自己是農機大戶,又是合作社領頭人,所以陳時陸敢流轉土地,去年他流轉了300畝,種了200多畝水稻;今年流轉面積達400多畝,除了種水稻,他還種了100多畝蓮藕。據估計,陳時陸一年種植業收入在80萬元以上,是名符其實的種糧大戶。

  向壩農機專業合作社成員黃彥波,5年前從外出務工地返鄉,起初幫別人開車,“好多時候是幫人拉收割機,人家在田裏忙收割,我便站在一旁看,有時候上去幫人家提提袋子,漸漸地自己也會了,就投資幾十萬買了一些農機自己幹,一年純收入5萬元左右。”

  2013年起,黃彥波開始給人代耕代種,同時他還特別留意那些撂荒地,通過與承包戶聯繫,要麼是白送,要麼是象徵性地給一點流轉費,漸漸地,黃彥波有了自己的經營地盤,到目前為止,他的經營面積超過50畝,全部種上水稻,年收入6萬元左右。

  向壩農機專業合作社另一成員陸兆勤,兒子、兒媳全在外務工,自己雖已63歲高齡,但他除了耕種自家4畝地外,還“撿”了別人撂荒的20多畝地種起,並另外從別人那裏低價租來20多畝,經營面積也達到了50畝。“一年農機服務收入加水稻、油菜種植收入,六七萬元沒問題。”

  “農機專業合作社已經成了種糧大戶的孵化器。”鄧昕説,在諸多農機專業合作社成員中,由本人親自經營的土地面積超過10畝以上的人普遍存在,隨著他們力量的逐步壯大,一些新的種糧大戶也將隨即誕生。

  農機推廣瓶頸需要及時破除

  縣農機局透露:從2012年到2014年,中央財政下達到縣上的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高達4000余萬元,而實際補貼到戶的資金僅1854萬元,且從2012年的781萬元到2014年的393萬元呈逐年遞減的態勢。這説明農機購置日漸趨冷。

  記者調查發現,營山縣現有的14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均成立於2013年前,之後兩年沒有再産生新的合作社,這些合作社規模均偏小,且主要集中在平壩地區;而營山縣共有53個鄉鎮、657個行政村,其中山地丘陵地區村佔了三分之二,現有的農機專業合作社顯然遠遠無法滿足全縣農業生産需求。

  實際上,廣大山地丘陵地區尤其需要農機推廣,但事實上推廣難度大。“很多地方連村道路都不通,怎麼推廣得下去?即使村道通了,可土地未經整理,或者雖然整理了,但缺乏耕作道或下田道,農機去了也只能望田興嘆!”鄧昕説。

  縣農機局認為,農村基礎設施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欠缺,是制約農機推廣的重要原因。“農村基礎設施比如交通建設,屬於交通局在統籌安排,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所涉及的部門就更多了,如農業、扶貧、國土、水利、農機、財政等,但政府往往在具體規劃實施某個項目過程中卻忽視了農機,農機部門長期坐冷板凳致使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

  來自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呼聲是:如今有了農機,但能操作農機的機手卻日漸緊缺。目前農機專業合作社成員兼機手十分普遍,且年齡在55歲以上的佔90%,“因農村經濟發展滯後,廣大年輕人不願學習這門技術,而年齡大的在技術培訓的接受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上又相對較弱,這是我們要進一步壯大隊伍所遇到的最大困境。”陳時陸告訴記者。

  鐵牛再給力,也需添把“草”。鄧昕説,希望政府能對此引起高度重視,在解決農村實際問題的時候,應該充分聽取各個涉農部門的意見,並科學配置各部門手中的政策,而不是繼續讓這些原本碎片化的政策繼續碎片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