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山一河一濕地

  • 發佈時間:2015-04-07 05:14:2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個地方發展得好不好,不光看樓高不高,還要看水清不清、山綠不綠。”這就是老百姓對發展的理解。這種理解,在擁有一山一河一濕地的深圳市坪山新區找到了注解:推行“河長制”,引導坪山河流域實現城市、生態、水的協調發展;建立“低衝擊開發”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把尊重自然、結合自然的理念運用到城市開發和管理領域,實現生態建設與經濟、社會、城市、文化發展同步佈局、同步推進。

  推行“河長制”

  以保護促發展

  馬巒山坐擁深圳眾多“人文自然之最”,這裡有深圳最大的郊野公園、最大的瀑布、最大的禾雀花群落,也擁有最純凈的空氣和最完好的客家古村落。馬巒山由大規模原生態群山組成,植被濃郁,藤蔓橫生,溪水清澈見底,谷內因激流沖刷産生形態各異、犬牙交錯的奇石,被“驢友”稱為“徒步天堂”。發源於馬巒山的坪山河,是東江水系淡水河支流,自西向東貫穿深圳市坪山新區,境內流域面積129.4平方公里。

  依託豐富的山水生態資源,坪山新區被選為住建部和深圳市共建的低碳生態示範區。“為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系統化推進,深圳市與坪山新區共同編制了實施方案,引導坪山河流域率先實現城市、生態、水的協調發展。”坪山新區河流域綜合辦副主任衛生宏告訴記者,主要以“源頭防控、強化治理、生態恢復”三方面開展水土涵養、雨洪分流、建設項目雨水綜合利用、污染物管理。同時進行雨污分流、截污系統完善、污水深度處理、預留初期雨水處理設施用地,並以生態河道、濕地生態園、生態補水、河流城市一體化設計等措施,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坪山河流域治理是我們當前最關心的生態環境治理重點,以河流治理為核心,我們把土地開發、投融資和産業升級幾方面工作整合對接起來,希望探索出工業化城區河流域綜合治理新模式。”衛生宏稱,坪山在深圳市率先推行“河長制”,由深圳市委領導擔任坪山河“河長”,坪山新區各級領導分別任7條主要支流河長,強力推進坪山河流域綜合治理。目前已完成廣東省下達的兩河流域污染整治年度任務,坪山河上洋斷面平均綜合污染指數同比下降41.2%,是2013年以來的最大降幅。根據規劃,到2015年底,坪山河支流河道範圍內旱季污水收集率將達到87%以上,交接幹流斷面水質達到Ⅳ類水準,支流兩岸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恢復。到2017年底,坪山河支流河道範圍內旱季污水收集率達到95%以上,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改變。

  “低衝擊開發”

  以綠色促效益

  坪山新區作為後發區域,也作為深圳可開發土地面積最大的區域之一,是推動深圳新一輪增長的重要動力源。坪山新區黨工委書記楊緒松告訴記者,坪山探索在發展同時實現對環境的低衝擊,甚至是“零”衝擊,不走“開發—污染—治理”的老路。

  為此,坪山新區制定低衝擊開發和低碳生態城區建設方案,優化空間結構。“低衝擊開發”的核心就是把尊重自然、結合自然的理念運用到城市開發和管理領域,使得生態建設與經濟、社會、城市、文化發展同步佈局、同步推進。

  “我們制定了産業轉型升級‘1+6’系列文件,建立倒逼機制,推動企業落實清潔生産。”坪山新區城市建設局副科長蔣宇説,同時嚴格執行重污染企業末位淘汰制,採取資金補助、聯合執法等措施淘汰27家重污染企業,通過“騰籠換鳥”等方式引進24家高新技術低碳生態企業。目前,新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72家,産值達611.64億元,所佔全區工業總産值比重從2009年不足30%上升到61%。

  “我們在深圳市率先建立起碳排放交易等市場化機制,引導企業開展低碳生態、綠色建築的設計和建設。”蔣宇指出,新建、改建、擴建的民用建築將100%執行節能審批標準,並至少達到綠色建築評價標識國家一星級或者深圳市銅級標準。截至目前,已經獲得綠色建築設計的認證項目有10個,累計建築面積約151萬平方米,擁有深圳市首個國家二星級認證的工業綠色建築,有“國家康居示範工程”稱號1項和“深圳市綠色建築示範項目”3項,獲“廣東省宜居社區”稱號的宜居社區17個和省、市級綠色校園18個。

  坪山新區還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績效考核,構建體現生態文明理念的經濟社會評價體系。楊緒松表示,要讓“軟”政績“硬”起來,讓“隱”政績變成“顯”政績,把又好又快地發展變成內在驅動力。

  “實現幸福感”

  宜業更宜居

  “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生活家園宜居亮麗。”楊緒松告訴記者,坪山新區的生態建設目標是打造天藍地綠水碧的發展樣本,建設更加健康、更具品質、以“實現人的幸福感”為取向的第二代生態城。

  “環境空氣品質事關群眾身心健康,是大家普遍關注的熱點,我們推出大氣治理47條舉措,對大氣污染進行綜合防治。”蔣宇説,具體舉措包括工商業鍋爐整治、餐飲業油煙治理、機動車尾氣治理,以及打造綠色交通、抑制工地揚塵等多個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4年,坪山新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98天,優良率達到89.5%,位居前列。

  同時,垃圾減量分類試點示範工作從源頭減排、分類收集、綜合利用等多途徑實現建築固體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政府投資項目中必須使用綠色再生建材産品,並鼓勵相關建設企業推廣應用再生材料。在學校、餐館、居民小區等30個垃圾分類試點單位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建立日處理量20噸的餐廚垃圾預處理中心,滿足現有餐廚垃圾處理需求。

  為倡導綠色消費理念,推動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簡約適度、低碳生態、文明健康的方式轉變,坪山新區先後編制併發放了《低碳生態生活手冊》、《建設低碳生態示範區市民倡議書》等系列指導手冊,營造政府、企業和社會共管共治的氛圍。同時強化環境執法,2014年出動4689人次,檢查2469廠次,開展坪山河、龍田河水質達標專項檢查、國控污染源減排專項檢查、環境災害風險排查、雷霆行動等專項行動18次,查處各類違法排污案件61宗。運用司法力量打擊環境污染犯罪、維護群眾生命健康和安全。

  濕地生態園放飛心靈

  走進深圳市聚龍山濕地生態園,只見道路兩側和山坡上長滿了蒲桃、烏墨、陰香、香樟等喬木。在南方溫潤的冬日暖陽下,燕子湖、茶舍、雕塑臺、老人活動場所、兒童娛樂場在安靜地等待遊客到來。在這片有著郊野原生態風景的生態園,都市人可以愜意地放飛心靈。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生態園有多個功能區,可以水上休閒,也可以山林觀光、花田勞作。這裡規劃了濕地觀鳥區,遊客可以看到畫眉、大山雀、喜鵲、白頭鵯、珠頸斑鳩、赤勁鴨等禽鳥類。市民可以在此租用小型花田,帶家人感受勞作的快樂。同時,園內設有自行車租賃點,配置40部山地自行車供遊人騎行。

  一位遊客告訴記者,她最喜歡生態園的龍文化元素。這裡每隔一段路,就有一個獨具特色的“龍”建築,直至山頂的九龍頂廣場。她和夥伴們來這裡遊玩的一個樂趣,就是搜尋隱藏在園內的各種“龍”。

  據介紹,聚龍山濕地生態園總佔地面積64.1萬平方米,除用於觀光休閒外,一項重要的功能是開展污水深度處理、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美化城市景觀的同時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坪山新區發展。

  此外,這裡還設置了科普教育基地,使遊客獲得濕地相關知識,加強濕地保護意識。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