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特高壓入閩,一路艱辛一路歌

  • 發佈時間:2015-04-04 08:33:01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浙北-福州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線路全長2×603公里,其中,福建境內2×175公里,沿線地形複雜,75%途經15毫米及以上冰區,708座鐵塔75%處於高山峻嶺。其中,9公里長線路途經的無人區,更是重巒疊嶂,懸崖峭壁,施工運輸極為困難。

  這個世界高壓輸電技術最高水準的宏大工程,如何建成?日前,記者專程前往一探。

  翻山越嶺,穿越無人區

  從寧德市郊虎貝鄉上山,沿著只容一輛車通行的山道一路顛簸。車窗外,一面是如刀劈斧砍的山壁,一面是幾十米深的懸崖。

  “這條通往無人區的道路是施工時靠炸藥一段段‘炸’出來的。”陳錦東説。他是國網福建送變電公司第一送電分公司經理助理、浙北-福州特高壓線路工程16標段的建設者。

  這片無人山區,是浙北-福州特高壓工程線路經過之地。從高處放眼望去,一座座鐵塔立於一個個尖峰,銀灰色的高壓線如巨龍綿延于青山之上,蔚為壯觀。

  這裡無路、無水、無電、無通信信號,地形複雜、天氣多變,要架設44座平均重達165噸的鋼架鐵塔,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最遠的施工點,空手跋山涉水要6小時才能到達,而施工的材料、機械、生活用品等全靠驢馱馬載、人背肩扛的方式,輾轉兩天才能運抵。

  長達15米的基礎主鋼筋和單根長達11.5米、重1.5噸的塔材,在懸崖絕壁上靠人工搬運、馬馱根本行不通。建設者在我國電網工程建設中首次啟用直升機大規模吊運物資,動用的是曾執行南極科考“雪龍號”貨物吊運任務的直升機型。

  鐵塔基坡陡峭,其中35座坡度達45度以上、7座坡度達60度以上,塔腿最大高差15米。其中,有一座塔光挖坑就花了8個月,立塔花了1個月。而山尖如同牛脊背一樣,上面根本沒有什麼作業面,材料放置都很困難,一不留神就會滑到山下。

  “當時,共有600多人挺進無人區,吃住都在山上。施工點沒水,就從2公里外的山下水庫用水泵多級接力往上抽,甚至靠人工一級級往上挑。冬季持續霜凍結冰,建設者住的是塑膠布搭起的工棚,睡的是木頭、樹枝、稻草、塑膠布、棉絮、毛毯墊起的六層鋪。”陳錦東説,“很多人半年沒下過山。”

  (上接第1版)

  據介紹,1000千伏特高壓輸電能力相當於建五條500千伏超高壓線路,大大減少了線路走廊林木砍伐和佔用土地資源。而選擇在無人區架設特高壓線路,雖然工程施工難度更大,但可避開在人口密集的地區施工,減少對耕地和資源的佔用,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攻堅克難,建起變電站

  記者驅車沿著盤山公路,前往位於閩侯縣大湖鄉南側的特高壓福州變電站。太陽照射下,高達71米的鋼構架,發出銀色光芒。

  “每台主變壓器長8.81米、寬4.59米、高4.999米,重達345噸,相當於25輛東風卡車的總載貨量。”國網福建電力經研院建設管理中心主任黃身雄回憶説,“我們用有144個車輪的平板車運輸,經過8處S型及U型急彎道、1處鐵路平交路口和5座老式橋梁。即便鐵路、交管等部門積極配合,14台1000千伏主變壓器及大件設備,也用了近一個月才全部從山下運抵。”

  這是福建境內第一個特高壓變電站,凝聚著建設者的智慧和汗水,也離不開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援和當地老百姓所作的奉獻——

  徵遷工作難度大,省政府結合“新農村建設”“造福工程”等惠民政策,出資3.8億元,整體異地安置672戶村民;

  特高壓變電站有許多“巨無霸”設備,途經32公里山路,彎道多、坡道多、路況複雜,運輸條件極差,共加固改造橋梁4座,架橋拓寬懸崖1處,拓寬彎道29處,加高電力線、通信線等空中障礙物294處;

  去年6月18日,首臺主變壓器從江蘇水運至白沙碼頭,準備第二天運往變電站,但颱風“海貝思”帶來的強降雨將道路沖毀一二十處,當地公路部門全力搶通……

  得益於各方努力,項目終於唱響“勝利之歌”。

  “特高壓福州站于2013年8月20日開工,前後不到15個月即完成了定額工期需30個月的建設任務,在浙福特高壓工程的三個變電站中建設用時最短,堪稱我國特高壓建設史上的奇跡。”黃身雄自豪地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