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任性”改名引監管層關注
- 發佈時間:2015-04-02 01:00:08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以製造煙花著名的上市公司“熊貓煙花”公告稱公司擬更名為“熊貓金控”,瞬間變為炙手可熱的網際網路金融概念股,此事引起上交所的關注並兩度發函詢問。4月2日,公司再次補充公告,對旗下網際網路金融等業務經營情況,發展規劃等做了詳盡解釋,並透露將於今年完成大部分煙花業務處置。
通過改名搖身一變成為炙手可熱的概念股,熊貓煙花並非特例。WIND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多達55家上市公司進行股票更名,剔除ST(特別處理)的客觀因素之外,更名公司仍有30多家。不僅如此,A股市場還出現了不少公司“任性”改名的奇葩情況。例如海隆軟體因並購了一家遊戲公司,近日索性更名為“二三四五”;此前的深達聲A,因為股票代碼是“000007”,直接改名叫作“零七股份”。分析人士認為,由於更名屬於企業自主行為,目前來看其成本很低,很容易被企業出於各種目的濫用。
相對於低廉的成本,上市公司改名可能帶來巨大的收益。據同花順統計顯示:上市公司發佈更名公告後,持股30天平均漲幅達10.07%,持股20天上漲概率達68.57%。比如,愛使股份更名為“遊久遊戲”,從3月13日起連續上漲,幾天內漲幅高達31.45%。
由於部分公司更名資訊披露不充分,涉嫌誤導投資者、甚至不乏內幕交易,已經引起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監管部門認為,上市公司對股票簡稱更名的資訊披露不充分、不準確,嚴重影響了投資者的投資判斷。個別公司出於炒作題材的動機,刻意披露題材資訊,相關風險和事實依據披露不充分,故意給市場炒作留下巨大空間。
有專家建議,股票簡稱具有一定的外部公共性,特別是在公司主營未發生任何變化的情況下,通過股票簡稱更名向投資者傳遞錯誤的價值取向,就會嚴重損害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因此,需要監管機構的介入和有效規範。建議交易所等相關部門有所作為,積極通過問詢函等強化資訊披露的手段介入。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