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9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海灣多國對“親伊勢力”動武 伊核談判進關鍵期

  • 發佈時間:2015-03-31 10:4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整個3月,伊朗都算是個焦點國家:31日,伊核問題六國(美、英、法、俄、中、德)與伊朗進行的馬拉松式談判進入“衝刺階段”;連日來,沙特挑頭打擊葉門胡塞武裝的軍事行動,遏制伊朗勢力在阿拉伯半島擴張的意圖也越發明顯。1977年底,時任美國總統卡特訪問伊朗,曾在德黑蘭人歡迎他的晚宴上這樣大讚説:“伊朗是這個多事地區的‘穩定之島’!”頗有諷刺意味的是,此後不久,伊朗各地爆發反對國王的抗議活動,伊朗伊斯蘭革命很快取得勝利,美伊也成了死對頭。將近40年過後,儘管伊朗在中東顯得很孤立,但相對“阿拉伯之春”席捲過的大多數阿拉伯國家,它確實還像是一個“穩定之島”,也依舊是西方眼中的“麻煩製造者”,不斷攪動著中東局勢。

  革命衛隊將軍活躍在伊朗鄰國

  “阿拉伯國家組成軍隊抗擊伊朗和伊斯蘭極端分子。”美國《紐約時報》在報道週末進行的阿盟峰會時,用很多筆墨描述了阿拉伯國家的抱怨。一些國家認為,西方國家沒能阻止伊朗在該地區支援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巴沙爾政權以及伊拉克、巴林、葉門等國的親伊朗勢力,使伊朗的手伸得越來越長。就在沙特等國發動對葉門的軍事行動之時,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關係密切的法爾斯通訊社引述伊朗議會國家安全與外交委員會一名副主席的話説:“沙特已將自己拖入戰爭泥潭,後果自負。”

  英國《每日電訊報》近日報道説,“阿拉伯之春”爆發已有4年,如今在越發動蕩的中東,更加狂熱的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仇恨對抗,已成為該地區的決定性衝突。事實證明,沙特會確保其利益免遭伊朗侵犯。當伊朗試圖慫恿海灣小國巴林的什葉派異見人士推翻該國的遜尼派君主時,沙特迅速出面干涉。報道説,沙特在葉門採取的軍事行動將取決於美國與伊朗正在舉行的核談判成果。

  對伊朗“喊打”的聲音近幾年在以色列媒體上屢見不鮮。以色列ynet新聞網28日題為“葉門只是伊朗宏大計劃的一部分”的文章稱,以色列5年來一直髮出警告,稱伊朗的意圖是主導該地區並安插“代理人”,從而在中東打造一個“什葉派超級國家”。文章説,伊朗已在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和現在的葉門如願以償。

  對於西方媒體和以色列媒體的一些報道,特別是“談伊朗必談什葉派”,北京大學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研究所所長吳冰冰有不同的看法。吳冰冰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就伊朗而言,教派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只要有共同利益,就能建立盟友關係。要是只講什葉派,就把伊朗的戰略看窄了,畢竟在中東什葉派只佔穆斯林的10%。伊朗更想打造一種穆斯林權力維護者的形象。”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一名高級官員最近就成為伊朗維護地區大國形象的代言人。3月28日,英國廣播公司(BBC)阿拉伯語頻道將一張據稱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海外作戰部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在葉門的照片放到其網站上。幾個小時後,BBC阿拉伯語頻道撤下了涉嫌造假的圖片。因為在伊朗多家媒體的報道中,蘇萊曼尼當日在德黑蘭與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一起參加宗教活動。

  58歲的蘇萊曼尼一度頗為神秘,但現在成了公眾人物。在去年伊拉克摩蘇爾陷入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之手、巴格達岌岌可危之時,據稱蘇萊曼尼的身影出現在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今年2月11日,蘇萊曼尼在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日的紀念活動上稱,“極端組織氣數將盡”。據外電報道,3月以來,在蘇萊曼尼指揮下,3萬由伊朗援助的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組成的部隊從三面攻打“伊斯蘭國”佔據的重鎮提克裏特。

  3月21日是波斯傳統新年,此前一天,伊朗阿列夫新聞網根據網上民意投票結果將“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在伊朗和其他國家人氣躥升”評為過去一年最受關注的伊朗十大政治事件之一。法爾斯通訊社評論説:“蘇萊曼尼將軍在伊朗國外事務的角色已越來越公開,他已成為伊朗的‘驕傲面孔’,無論何時發生什麼危機他都是可以託付重任的人”。伊朗媒體頗為高調地報道蘇萊曼尼在各種場合的講話和照片,似乎要顯示不管是在伊拉克,還是敘利亞,“一切盡在伊朗的掌控之中”。

   精於談判也善於利用對手錯誤

  伊朗《消息報》委婉地承認了伊朗在伊拉克發揮的影響,相關報道説:“美國前中情局局長海登對伊朗在伊拉克解放提克裏特的行動中所起的作用表示不滿。”美國《華爾街日報》也報道説,美國和什葉派武裝在打擊“伊斯蘭國”過程中“不安地共處”。而伊朗能把觸角伸到阿拉伯半島南端的葉門,也讓西方反思自身的大意。美國《思想者》雜誌網站3月29日刊登題為“當伊朗在中東一展宏圖時,美國卻在打盹”的文章説,阿拉伯聯合部隊打擊胡塞武裝,或將引發阿拉伯國家與伊朗的直接衝突。葉門正成為伊朗總體戰略的關鍵部分,不幸的是,華盛頓沒人注意到這一點。若胡塞武裝仍掌控葉門局勢,伊朗就控制了這個石油運輸的交通要塞,並威脅到什葉派聚集的沙特南部地區的油田。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殷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中東的問題上,美國和歐洲都不想再“打”了。美國無視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強烈反對,試圖同伊朗達成政治解決,而這種政治協議,無論對伊朗有多苛刻,事實上也是保留了伊朗相當的核能力,並且在什葉派和遜尼派之間、在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留下了某種不平衡。

  殷罡説,波斯民族歷史上曾建立跨洲際的大國——波斯帝國。波斯人精於談判,精於政治門道,而且善於利用對手的錯誤,這些因素使伊朗近些年成為中東一個很有特點的國家。比如,薩達姆在兩伊戰爭之後入侵科威特,伊朗抓住國際社會忙於制裁伊拉克的機會,開始恢復核發展計劃。借著2003年伊拉克戰爭,伊朗放回在其國內避難的數以萬計的伊拉克什葉派精英,利用美國的失誤,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控制了伊拉克南部地區。此外,當美國自顧不暇時,伊朗公開宣佈要自行搞濃縮鈾。

  伊朗不僅沒有經歷“阿拉伯之春”式的動蕩,而且在地區很多熱點問題上都“表現活躍”,對此,吳冰冰首先和《環球時報》記者談起伊朗基本的政治體制。他認為,伊朗4年一次總統大選、議會選舉,經常會有不同的聲音表達出來,這樣的選舉在中東並不多見,可以比較準確地反映民意走向和國家的訴求。伊朗總統雖然不是最高領袖,但完全可以體現出不同的執政風格,比如前總統內賈德和現總統魯哈尼是完全不同的執政風格。此外,伊朗外交上獨立,在很多問題上很堅持,而且“沒有力不從心”。相比之下,中東很多國家很難做到很高的獨立性。比如,土耳其在敘利亞問題上的立場就對其外交有很大的傷害。

  伊朗人願意和美國“休戰”

  在旅居伊朗的外國人當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這就是伊朗呀。”言外之意是,伊朗社會還按原有的緩慢節奏發展著。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説,對伊朗的印象可能還定格在內賈德面對西方和以色列咄咄逼人的“草根形象”上,實際上,對伊朗人來講,內賈德已經慢慢淡出視線。

  在魯哈尼2013年8月宣誓就職總統後,伊朗國內溫和務實勢力不斷增強。如今走在德黑蘭街頭,仍能看到大幅的反美標語,但更值得關注的是,伊朗與西方改善關係的舉措正受到越來越多伊朗民眾的支援。阿斯加爾扎德是1979年謀劃佔領美國駐伊朗使館行動的學生領袖之一。36年前,24歲的阿斯加爾扎德第一批衝進美國使館,因為他對“美國當時不承認我們的革命”十分憤慨。現在,阿斯加爾扎德和當年不少佔領美國使館的學生領袖已經成為伊朗政壇上的改革派,積極支援魯哈尼政府與西方包括美國改善關係的舉措。

  因參加伊朗伊斯蘭革命和強烈反美,德黑蘭大學茲巴卡拉姆教授年輕時曾被抓入獄,但現在,他也在重新審視伊朗與美國的關係:“如今伊朗人越來越多地看到外長扎裏夫與美國國務卿克裏微笑著坐在一起交談,你很可能會問,難道扎裏夫不把美國國務卿看成是敵人了嗎?答案就是‘不看成’。”茲巴卡拉姆説,“這在一年多前幾乎是很難想像的”。

  在茲巴卡拉姆等人看來,如果伊朗與美國能就核問題達成某種妥協,即使不是很大的突破,也將意味著以魯哈尼為首的務實派勢力進一步增強。但他也表示:“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可以對伊朗為所欲為,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明確表示:“我們接受好的體現伊朗人民意願的協議。”因此,即使魯哈尼政府上臺後,一改內賈德政府的核談判風格,主張積極靈活,但美伊雙方依然在離心機數量、核廢料處理和全面取消制裁的時間等幾個最敏感的問題上僵持不下。伊朗核談團隊的成員都有西方教育背景,他們既通曉西方交往之道,又諳熟波斯商人的精明之道,儘管談判艱難,但高手過招,當事者最明瞭。

  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大國地位和實力有著多個支撐點:悠久的歷史文化、豐富的自然資源、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堅定的宗教意識和民族意識。儘管在中東多個熱點問題上都離不開伊朗的身影,但伊朗人真正關心的還是本國經濟發展問題——通貨膨脹、物價上漲、貨幣貶值、失業率仍維持在10%左右。過新年時必備的開心果、肉類、奶酪都漲價30%以上。伊朗《消息報》報道説:“為什麼伊朗提出要‘發展抵抗經濟’的口號,就是為了打破西方長期的經濟制裁。此外,過分依賴石油和天然氣出口的經濟産業結構、管理經營不善和腐敗問題也制約著伊朗的經濟發展。”針對近期形勢和伊朗核談判,一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指揮官意味深長地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們是和美國暫時休戰,不是停戰。”(記者 遠征 丁雨晴 尚外 蘇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