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振興任重道遠
- 發佈時間:2015-03-30 06:29:50 來源:浙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于新東
不久前,國內一些媒體報道了德國《商報》最近所做一項大型調查的結論,標題頗吸引眼球——《中國製造有望20年內趕超德國》,大意是説德國這家媒體調查訪問的近一半德國企業認為,中國製造的産品品質將取得長足進步,有望在今後20年內趕超德國。
乍一看,這種報道不免讓人精神一振,信心大增。但仔細一想,事情似乎並沒有這麼簡單。那麼,應該怎樣對待德國媒體的報道呢?很簡單,透過現象去看實質、虛懷若谷地正視差距。
就筆者而言,其一,我從這則報道中更多地是看出差距太大,時間太久。如果真的像德國企業所預計的那樣,我們産品的品質至少在20年內才能比肩德國的話,説明二者之間的現實性差距何其巨大,因為需要至少20年。以為20年這個時間短嗎?其實一點不短,相反是很久。因為,我們熟知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之一,就是在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年,即2021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都實現了,而産品品質趕超卻要等到2034年左右,足足晚10來年,我相信大家都會發出感慨。
其二,我對這則報道的逆向思維的想法就是,産品品質的迎頭趕上不是什麼20年的時間一到就可以等得來的,必須依靠自身不懈的努力與追求;而且産品品質的國際“競賽”,也不是靜態的,或者一方發展一方停滯的,你追我趕本身一定就是高度動態發展的,須知我在拼命趕超時,人家也在奮力保先。由此看來,20年內産品品質趕超德國並沒有什麼可喜的,也更沒有任何值得慶賀的了。唯一可喜可賀的,就是我們産品品質確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在提高。
具體分析,浙江製造的品質振興當然是一項系統的龐大工程,任重而道遠。當務之急是構建起“以企業品質管理體系為基礎、以現代市場競爭體系為驅動、以品質法治與誠信體系為保障”的浙江品質振興支撐體系。
第一,説是歷史原因也好,主觀因素也罷,我們企業的品質基礎管理依舊相對落後仍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一些企業誠信缺失,採用低質低價,以量的擴張換取市場份額的現象較為普遍。可能得一時一地之利,但是必須認識到,這種舍本逐末的經營方式,必然會給浙江製造帶來毀滅性打擊。因此,加強企業品質管理體系建設已經迫在眉睫。必須一改“重數量不重品質”、“重銷售不重品質”的現狀,牢固樹立“品質是企業的生命線”的經營理念,積極建立起適合企業自身特色的品質管理體系,學習掌握和運用卓越績效管理等科學先進的品質管理方法及技巧,力求“品質立企、品質立省”。
第二,應該説,統一開放和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的發育尚不充分,是導致産品品質問題和制約品質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現代市場體系的基本特徵就是,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逐步建成這樣的現代市場體系,品質振興才會具有強大的動力。因為公平競爭意味著企業能夠憑真本事成長壯大,消費自主意味著産品銷售主要取決於品質與品牌,要素自由流動意味著企業創業創新能夠更好獲得支援與保障。歸總來看,市場需求或者説消費者用腳投票,將確保以品質取勝的各企業各商家在良好市場生態中如魚得水、左右逢源,從而更好地發展壯大。
第三,説到底,品質是法治精神與誠信這一社會核心價值觀在生産銷售中的本質反映。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快全社會的品質法治與誠信體系建設。一方面,法治精神不僅是更大範圍、更高層次的決定産品品質的關鍵性因素,而且是決定生産敬業精神、産品創新精神的形成、壯大與充滿活力、具有持久生命力的關鍵因素。只有且必須弘揚法治精神,才能更深入、更徹底、更長遠地匯聚“追求卓越”的強大正能量。另一方面,實踐中要充分利用組織機構代碼數據庫,進一步加大企業品質信用資訊的採集力度,完善企業品質信用數據庫。整合資訊資源,建立企業品質信用資訊交換機制,向銀行、市場監管、稅務、安監等部門提供企業資質資訊、良好行為記錄、行政處罰資訊等數據的共用和查詢,擴大企業品質信用監管範圍,實現優勝劣汰。
(作者單位: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