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清明穀雨宜育雛

  • 發佈時間:2015-03-25 05:37:5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鴨育雛按季節可分為頭水鴨、夏水鴨和秋水鴨三種。一般來説,以飼養頭水鴨為好,夏水鴨次之,秋水鴨較差。春季育雛存在氣溫不穩、寒潮頻繁、雨水過多、雛鴨難養等實際問題。實踐證明,春季孵育雛鴨只要注意保暖防濕,加強飼養管理,飼養問題並不太大。

  一般來説,頭水鴨宜在清明至穀雨期間育雛,應準備好優質的全價飼料,育雛室及清潔好的飼養用具。用燒鹼石灰氯製劑等消毒,備好保溫設備。雛鴨出殼24小時後在飲水中加適量葡萄糖或維生素C或萬分之一高錳酸鉀飲水,喂服1~2小時後即可開食。全價飼料可滿足雛鴨的營養需要,雛鴨消化道不健全要少喂勤添喂六七成飽,一週內要喂6~8次,加喂夜餐1~2次以後逐漸減少餐數。

  溫度是育雛鴨的主要技術措施,雛鴨在一日齡時,保溫器下實際溫度應保持在30~32度,室溫保持在22~24度,以後隨日齡增加每日降1度,直至與環境溫度一致後不再降溫。雛鴨的飼養密度最好是每平方米一週齡內20羽,以後每平方米不超過10羽,密度過大浪費場地,過小則影響生長。分群最好以250~300羽一群為宜。鴨舍內要保持清潔乾燥,空氣清新,每天換氣2~3次,時間10~20分鐘。

  雛鴨要進行放水活動,鴨是水禽,它的生活生長環境離不開水。雛鴨的放水活動一般在出殼後2~3天進行,每天放水2~3次,每次10~15分鐘,夏秋季節,一週齡內的雛鴨每天放水4~6次,每次20~30分鐘,一週齡以上的雛鴨不要在烈日高溫下放水,可全天候在水中放牧。雛鴨出殼,舍飼七八天后,趕入翻耕後的綠肥田、油菜田、蠶豆田以及綠肥留種田裏,讓它們覓食田裏的泥鰍、蚯蚓、黃鱔、小魚、小蝦和昆蟲等天然動物飼料。

  到收穫早稻時,蛋用型母鴨開始産蛋,公鴨可以上市。對蛋肉兼用型鴨,可利用“雙搶”和一季稻收穫時田間落谷和蟲子多的大好時機,催肥出售。涂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