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價下調既要看市場更要看改革

  • 發佈時間:2015-03-21 07:41: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特約評論員徐立凡

  消除壟斷溢價是最實在的減負。如果新電改能夠打破壟斷格局,電價下調才可能真正成為事實。但哪怕是有限改革,只要行之有效,就可為公共利益帶來增值。

  據媒體報道,新電改方案已于近日在內部下發。具有實操意義的改革細則,也可能加快公佈。業內人士分析,對於公眾最關注的電價問題,本輪新電改政策的核心就是電價改革,電價下調的可能性較大。

  電價會否下調,既要看電價改革的進程,也要看市場供需情況。從市場層面看,電價下調的壓力確實在逐漸加大。根據國家能源局公佈的數據,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5523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8%,增速為10年以來的新低。今年1月至2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2.5%,創23個月第二低點,其中2月份用電量更是出現負增長。用電量放緩的同時,發電能力還在持續提高。繼2014年全國電源新增生産能力1.03億千瓦後,2015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也將達到1億千瓦左右,其中半數屬於火電。由於煤炭價格低迷,發電成本仍有下降空間。事實上,今年以來,已有一些地區把火電電量拿出來競標,並增加大用戶直供數量,以此促進售電。這表明,電力至少在局部已出現了供大於求的趨勢。有人因此認為中國已經進入電力過剩時代,這也成為電價下調預期的主要根據。

  但是,電力是否過剩是一個複雜、動態的概念,因此構不成電價必定下調的充分條件。一方面,用電量既反映著經濟生産活動的真實情況,也反映著天氣狀況對人們生活用電頻率的影響。而這兩個因素總是在變動當中。如果工廠滿負荷開工,産能持續擴大,而氣候狀況又不得不迫使人們多用電,就可能出現電力供不應求的情況。反之,就可能出現電力過剩。另一方面,在一些地區電力過剩的同時,還有一些後發地區電力供應不足。因此,即使電價臨時下調,也未必能夠確立今後的價格趨勢,反而可能造成波動。既影響電力企業的生産計劃,也可能對居民用電造成利弊兼有的影響。比如,衍生出用電大戶是否會浪費電力能源,對弱勢群體的補貼能否跟上等一系列問題。避免過大波動,正是居民用電實行政府定價的原因所在。

  一定程度上,電力市場的供需變化,其實與居民用電成本高低沒有直接關聯。真正降低居民用電負擔,關鍵要看能否把供電成本中的壟斷溢價擠出去。過去,電力體制是調度和輸配電合二為一,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在不開放的運營體系中,電網企業如同銀行,掙足了上網和將上網和銷售電價間的價差。這些壟斷溢價最終是買方終端的企業和和居民承擔。

  消除壟斷溢價是最實在的減負。因為它可能改變的是電價的構成,而不是臨時的價格水準。因此,也具有穩定的公共利益。如果新電改能夠打破壟斷格局,電價下調才可能真正成為事實。儘管電價改革涉及面廣,要考慮的因素極其複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哪怕是有限改革,只要行之有效,就可為公共利益帶來增值。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